查看原文
其他

【说“人”话】张亮:岩燕之涎与筵宴之鲜——听蒋斌教授讲燕窝的故事

2016-04-03 张亮 人类学之滇

编者按:又到了说“人”话的时间。在何明主编与各位小编同仁的前期策划中,小编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台湾“中研院”蒋斌教授关于燕窝的故事。当年在业师麻国庆教授的指点下阅读蒋斌先生文章时,小编我装作十分关心“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的建构关系”等理论议题的样子,但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三个大写的问题:1、燕窝好吃吗?2、燕窝吃了真那么有用吗?3、燕窝为什么这么贵?现在终于有一个机会,我把这些不像话的问题抛出来,和各位亲一起听听人类学家蒋斌教授怎么说。


一、燕窝好吃吗?

作为一个华人,即便没有见过吃过,也不会没有听说过“燕窝”。在汉语语境中,燕窝是奢华甚至带有神秘色彩的存在,绝非老百姓日常餐饮中的物件,而应该与“土豪”成为绝配。总而言之,燕窝是大大的“好东西”。但其口感究竟如何呢?很遗憾,蒋先生只说了这么一句:燕窝“作为食物:滋补、温润”。

“滋补、温润”,似乎说得不是味道,而是性质。我还是不知道燕窝什么味道,好在有度娘。

百度知道“燕窝什么味道”网友的回答:“味道:没炖前有点腥味(但不是恶心的腥、不是霉味),炖好有鸡蛋清的味道。口感:很滑很软,比布丁更软,和石化膏有点像,更软一些。”听上去好像也没有那么好吃。有的网友干脆说“燕窝是没什么味道的,口感方面就有点像煮烂的没味道的银耳羹”。

当然了,吃过燕窝的亲自有决断,我没有吃过,唯有无言以对。


二、燕窝吃了真那么有用吗?

作为一个华人,即便粗鄙如我之流,对一份食材的评价,绝对不能以“好吃”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燕窝之所以是好的,是因为其被认为具有特殊的功效。

蒋先生引经据典:“作为一个好科学家,Dr. Leh在循例列举了燕窝的化学成分后,必须负责任的指出,‘燕窝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食物蛋白……可能是透过烹饪,在和其他食物一起吃时,会对人体产生高度的营养或治疗效果。’”显然,科学的观点与某些“传统的观点”并不一致。

那么传统观点又从何而来呢?蒋先生总结:有些文献,尤其是外国人的文献对中国的有些饮食描写得很稀奇。他们会说吃燕窝是中国一个很古老的始于唐代的习俗。其实,我们找不到唐代吃燕窝的任何证据。而且,一些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吃燕窝是为了“壮阳”,而中国人则认为燕窝能够“温补”,尤其对女性有益,完全是反的嘛。

实际上,燕窝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早。蒋先生告诉我们,中国文献中关于燕窝的最早记载是贾铭所著的《饮食须知》,贾铭生于元而卒于明,成书应该是在明初,该书中只是简单的记载道:“燕窝,味甘性平。黄黑霉烂者有毒,勿食。”而著名的《本草纲目》,竟然没有关于燕窝的记载!

在乾隆年间(1736-1795)和之后燕窝作为贡品和贸易品的地位才开始确定,燕窝作为贡品进入皇宫。之前对燕窝的记载是很零星的。1765年,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才有比较详细的关于燕窝的描述。《本草纲目拾遗》解释燕窝为什么有价值,是透过背后五行、互补等观念建构的结果。就连经典的“冰糖燕窝”“鸡汤燕窝”,也被《本草从新》所否定。

当然,诚如蒋先生所言,以上只是中医百家说法之一,本小编绝无彻底否定贬低燕窝之意,只是和各位亲一起了解了两个事实:燕窝的化学成分并不特异;燕窝的历史并不悠久。


三、燕窝为什么这么贵?

尽管燕窝化学成分并不特异,燕窝历史并不悠久,但燕窝依然很贵!而且越来越贵!这就不是“好不好吃”“有没有用”能够解释的了。问题的关键,在于燕窝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燕窝的背后就是人类学家所说的“文化的建构”。换言之,燕窝的价值实在是被我们的先辈“炒作”出来的。

燕窝本身的特殊的产地与出产方式,就为中国的养生理论提供了解读的可能。但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口耳相传积累的口碑。蒋先生以《红楼梦》中薛宝钗劝林黛玉食燕窝的故事为例,讲述了燕窝如何在清朝风行开来。时至今日,恰恰是《红楼梦》这类文学经典,使得燕窝更加深入人心。


小编不才,也举一例。电视剧《甄嬛传》虽然在文学艺术上无法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近几年火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现象级的流行文化代表,其中,燕窝就扮演了重要角色。第4集35分,当皇帝需要安抚皇后时,燕窝首次登场,皇帝一边说“燕窝润肺”,一边将“湘莲燕窝”亲手喂予皇后娘娘……此后,燕窝就成为了剧中人物炫富、撩妹、秀恩爱、晒孝心的必备品。


后来,甄嬛临盆,吃的是“让人用东阿阿胶炖的燕窝”;


再后来,甄嬛失宠离宫如甘露寺,被尼姑诬陷偷了燕窝;


后后来,甄嬛在甘露寺身子虚弱,“好在王爷(允礼)让阿晋送了一些燕窝来;


再后后来,甄嬛施计重回皇帝身边,又怀了龙子,皇帝从宫中到凌云峰探望,带来的也是炖好的燕窝浇上牛乳,“想那是嬛嬛从前最爱吃的”;


到最后,未来的“乾隆”孝敬甄嬛额娘的,也是燕窝……


由是,燕窝与东阿阿胶、麝香等一起,通过《甄嬛传》成为被认为有神奇功效的几位药(食)材。据说《甄嬛传》热播后东阿阿胶价格飞涨,不知燕窝如何。

在华人的影响下,就连马来西亚地方政府也加入“忽悠”的行列。据蒋先生介绍,早在1964 年,《砂劳越政府公报》Sarawak Gazette,Chu Chin Onn 撰 “Birds’ Nests: Sarawak All-Cure”。文中肯定了燕窝对于呼吸系统的好处,强调燕窝应该在睡前或起身前服用,应该躺着服食以增加燕窝对于上半身器官的温润作用,最好用陶瓷而非金属器皿蒸煮:

要服用燕窝的人自己当然不应该从事清洁、去毛等料理的工作,这些工作十分繁重,需要消耗时间、注意力以及精力,而且也会耗损健康、气与精力,这些气与精力会由人身上散发出来,被燕窝吸收,因此到头来他是在付出他自己的精力。在古时候,人们特别狡猾。他们会支使年轻而且未婚的人作这些工作,要求他们用很快的速度完成蒸煮,这是对健康有好处的。快速的料理节省时间,以免燕窝在水中泡得太久,养分被吸走了。健康的年轻人身体强健,充满活力、热力与气。他们在清洁、去毛时和燕窝接触,体热也充满在专心工作的场所中,这些健康的体热与精力都可以被燕窝吸收。

这个描述,请恕小编猥琐,不由让人想起前两年“要求C罩杯处女口唇采茶放胸间”的新闻报道(此处删去很多字)。

这么说来,“文化的建构”道理很简单,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我们扪心自问,如果给重要的人送礼,确实昂贵的、被认为滋补的温润的燕窝,是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之一?

四、最后的话

小编绝不敢将蒋斌教授的研究庸俗化,请各位希望了解如何从燕窝解读地方社会结构的再生产、区域社会与世界体系等问题的亲,阅读原文《岩燕之涎与筵宴之鲜――砂劳越的燕窝生产与社会关系》(载张玉欣《第六节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2000年,第383-425页)。或至少参看蒋斌教授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演讲《长屋与燕窝——砂劳越地方社群与南中国海燕窝贸易的连接》(文字整理版参见)。

其实,小编我在来到云南工作后,始终希望讲一个类似于燕窝这样的故事,这几年山南坝北的跑,看过河口县的越南大米、剑川县的改良紫皮洋芋、玉龙县的玛卡、香格里拉市的松茸,似乎背后都有着类似的逻辑,又有着各自的精彩,可是小编我作为一个懒癌晚期、拖延症后期患者,就是没有写出来……如果亲们认可人类学之滇何明主编和我们几位小编的诚意,那小编我倒也愿意献丑,再讲些小故事,不就是少看几集《甄嬛传》么。

最后,给《甄嬛传》纠个错:雍正年间朝廷穷,还吃不起燕窝呢,燕窝是穷奢极欲的乾隆年间才开始流行的。

(文中图片皆来源于网络)


主编:何明

值班编辑:张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