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大数据看中国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及投资动态

2016-10-23 逸品堂
发展现状

经过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人民币,私人财富得到了迅速积累。2013-2015三年中得益于较高的GDP增长、人口红利、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等因素,2015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达到11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高净值家庭财富约占全部个人资产的41%,全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总额达到37万亿元。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私人财富积累进一步增加,预计将以13%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196万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得益于过去5年强制刺激政策周期而迅速出现的高净值人群增速将降缓,中国高净值人群到2016年底将增至346万。其中,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的超高净值人群增速最快,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其次私人财富为3000万至1亿元的高净值人群,年增速为13%。

同时,中国的高净值家庭数量的增长也将延续过去3年接近年均30%的高速增长,2016年底将达到224万。

高净值人群的构成及偏好

企业主是最大的高净值人群,占比为55%。不过由于实体经济依然低迷,今年这个比例没有增长。从财富分布来看,企业资产占其所有资产的56%。今年房价暴涨,炒房者成为高净值人群中增速最快的一族,目前占千万富豪的15%,比例比去年增加5%。


从主观选择占比来看,存款和不动产投资仍然是高净值人群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98%的高净值人士使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投资理财;其次是保险,90%的高净值人士有购买保险的习惯;金融投资产品位列第四,选择该种投资方式的人占比72%;另有31%的人投资艺术品,20%的人将钱投入VC/PE。

在投资理财的资产配比中,存款和不动产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均超过30%;其次是金融投资产品,占比15%,且呈现资产级别越高,金融投资产品配比也越高的趋势;投资保险的高净值人群的比例虽然很高,但资产配比不高,只有5%。

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及投资


2015年,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中,股票、债券及基金占比最高,为59.5%,这与该群体多为企业主有关,从财富形成的特征来看,国内的富豪大部分来自私营企业的上市,因此,企业股权是其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是PE/VC,占比为57.2%,此外固定收益产品和投资性房地产,占比为45%左右。


伴随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增速的放缓,当前房地产投资明显降温,调研结果显示,高净值人群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兴趣也大幅下降,目前投资性房产的配置比例远低于股票、债券及基金。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及“互联网+”、智能制造、消费升级、医疗健康等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发展,大大提升了私募股权投资的吸引力。

同时,近八成高净值人群计划增加境外投资比例。其中,36%的受访人表示目前已经把5%~20%的资产投入海外;22%的人表示仅在海外投入5%以下的资产;同样也有22%的受访人已将20%~50%的总资产用于配置海外资产;另有5%的人在海外投入了50%以上的资产,平均下来,受访的高净值人士的海外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例为16%。这几项数据的对比首先说明中国的富裕阶层日渐注重海外投资,目前已经有意识地扩大海外资产的比例;其次,这种投资行为是理性和节制的,高净值人士普遍追求稳健、控制风险,将半数身家放在海外的投资者比例很小。

高净值人群海外目标市场选择上,香港、美国和加拿大是中国高净值人群最为偏好的三个市场。而目前超过50%的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海外资产集中在此三个市场区域内,其中美国占比最高,达到了23%,香港和加拿大分别占比15%和12%。

受海外资本市场较成熟,对投资人的吸引力大,国人在国外的股票投资热情高涨,国人投资项目在股票的占比高达39%。且由于海外房产具备性价比高、收益稳定、永久产权等诸多优点,再加上中国人本身就热衷购房的习惯,以致在所有的海外投资类型中,地产仍然备受青睐。

环境变化后的风向调整

自2015年以来宏观经济步入调整期,投资市场震荡剧烈,面对市场波动,可以看到高净值人士在资产配置上做了相应调整:

首先,在利率、资产收益下行的趋势下,“生面孔”投资需求上升。

长期以来,中国的投资者已经习惯了与经济高速发展同步的高投资收益。中国房地产的长期增值,使得“买房”成为高净值人群首选的投资途径。但在低利率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各类产品收益率均大幅下降,火爆的一线城市楼市投资又遭遇政策调控高压,市场缺乏优质投资机会。如一年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平均预期年收益率由2015年初的5.5%下滑至年末的4.5%。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滑,促使财富较多、投资渠道较为丰富的高净值人士积极寻求其它收益较高的投资机会,例如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大宗商品等另类投资。此类人群拥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流动性要求,与另类投资产品的特性相匹配。

在此背景下,以往银行理财、信托已能满足大部分高净值客户的需求,但现今此类刚兑加高收益的产品策略将不可持续,而财富管理机构需要进一步拓展私募股权、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各种另类投资产品,以全面满足客户的需求。

其次,汇改推进,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增强。

人民币在十·一长假后的加速贬值转变了很多高净值投资者的原有观念,从而掀起了中国个人境外资产配置的热潮。同时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海外工作与留学占比升高,高净值家庭海外背景加强、国际视野愈加开阔,提升了国际化投资的接受度和渴望度。最新的客户调研结果也印证了高净值客户境外资产配置需求强劲的事实:目前已有27%的高净值客户拥有境外投资,且其中48%的高净值客户在2015年增加了境外配置。而在目前尚未进行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士中,56%的人表示未来三年内将考虑进行境外投资。

海外投资实例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研究报告《逆势增长全球配置》显示,中国大陆已有26%高净值人士拥有境外资产,在未进行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士中,58%表示未来三年将进行境外投资。经济观察报日前刊载的文章中出现了一位高净值代表邓先生,他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这样介绍自己的海外投资履历:


在2014年2月、3月,我意识到应该要做一点海外配置了,要把人民币换成美金,所以从2014年开始我就陆续慢慢地把手上的一些资产从人民币转成美金。

外资FOF:长期做外贸的邓先生很关注投资的稳健度。2015年,邓先生开始购买由内地机构发行的美元的母基金FOF产品,“当时我在看FOF的时候了解到FOF是一个相对风险分散性的稳健产品,起点也不高,才15万美元,因此我马上尝试一下买下来。

海外置业:而房产则是邓先生的另一投资方向。“我在2014年换了很多美元,当时考虑在海外置业,看中了美国的一些房产,买了后发现有一石多鸟,一举多得的功效。比如说我拿美元买进房产,享受了美元的升值,房产本身也升值,还有租金的收入。然后我把房产拿出来抵押,美国的利息不高,我可以拿到一笔资金,我又买了美元的医疗对冲基金。这是个相对稳健的产品,投资时间不会太长,到期可以回笼资金,就可以用来还房贷。我的租金收入足够支付我贷款的利息,还有余,可以给孩子做留学生活的费用,另外我还买了一些美元的保险产品和理财产品。”

家族式理财:邓先生表示,接下来他会考虑做家族财富管理,“我现在投资资金都是21年前我母亲交给我的,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打理了20多年,把这个资金做了比较好的保值、增值,但确实很累。接下来要传给女儿,以个人的力量来做家族财富管理确实有点力不从心,当然期望不高,普普通通这样子打理下去也可以,但是如果想长远搞下去,我估计得找财富管理的专业机构来服务。”


事实上,邓先生并非个案,大量的内地资金随着人民币汇率调整而开始寻求到海外投资理财。


海外配置需“认清劣势”

不过海外市场的投资“对手”经验老到、触觉敏锐、情绪冷静,同时在信息获取上又处于明显劣势,对于投资者来说,“玩转海外资产”甚至远比在国内市场掘金要难。

而在全球负利率时代,对于海外债市及其他低风险品种来说,投资者则会面临收益率太低的问题。如果选择收益率高的信用类固定收益产品,更可能血本无归。毕竟海外债券市场是如此成熟,很难有收益率又高、本金又安全的产品,轻而易举地摆在我们面前。

对于海外房地产市场,则存在估值太高、法律法规限制、运营困难等问题。众所周知,由于大量中国资本的涌入,澳洲、加拿大等地的房地产价格相对于租金的比率已经逐年攀升,能继续取得多少回报很难预测。同时,当地法律是由本地势力所组建和影响,很难对华资有什么优惠。最后,远隔重洋打理、运营地产,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因此,投资海外市场存在大量不确定性、以及大量能力极强的对手,同时内地市场的交易对手经验更欠缺、本地获取信息更容易,对于有准备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在内地市场获得更高的收益,其概率明显要高于海外市场。即使在考虑汇率波动以后也是如此。

毕竟,没有一个回报丰厚,同时又容易被发现的投资资产可被轻易发现。

因此,高净值人群资管的这项重任更多地需要落在各大财富管理机构身上。事实上,内地资金汹涌的海外理财需求已促使越来越多的机构将目光投向发展海外业务上。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投资于海外、门槛为3000万元以上客户的专户产品,今年流入的资金量增加了很多。几年下来,公司每年海外投资的复合回报率在30%,所以吸引了许多资金进入。而在QDII产品受额度限制之后,境外代客理财业务类别也在拓展过程中。海外美元基金、QDII基金、全球配置FOF基金等产品较为常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