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角落丨华富社区的“顶层设计”,把破碎空间牢牢胶合

SUSAS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2022-12-25


在上海徐汇区的漕河泾街道华富社区凯旋南路入口,两幢粉刷着明亮的“蒂芙尼蓝”颜色的双层尖顶建筑,在周边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这是2021年10月14日重阳节才启动揭幕的“华富邻里汇”


走进华富邻里汇,柔和的灯光、清新的绿植、安静的读书角、充满童趣的儿童游乐区、飘香的烘焙教室、时髦的咖啡厅……整个空间显得现代又温馨。这里是华富社区居民和邻近的上班族期盼已久的一处全新的公共空间,无论是老年人、年轻人或者是孩子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休闲放松的场所。


这组总面积1859平方米的建筑中,还涵盖了社区服务、公共议事等功能,汇聚了“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大数据管理,置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顶楼环保露台等公共空间,最大程度突出了“融合共享”的理念。


华富邻里汇


01

华富社区公共弄巷


老旧社区的“顶层设计”


路过华富邻里汇,行人的目光一定会被这充满格调与品质的建筑吸引,但肯定想不到,仅仅一年之前,华富邻里汇还只是两间破旧的仓库。从废旧仓库到全新的社区公共空间,华富邻里汇的“蝶变”过程,是上海社区微更新改造的生动实践。


位于漕河泾街道东部的华富社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在交通主干道龙华西路和轨交三号线的“包围”中,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孤岛”,缺少公共服务网点,居民平时的公共生活也比较缺乏。这个社区由四个小区共同组成,各自建设年代不同,各自管理,长期处于“小、散、乱”的状态。坐拥便捷的交通地理位置,但是居民却并没有很好的生活体验,漕河泾街道从2019年开始酝酿对华富社区的改造。


华富社区区位示意图


面对的现实困境,从漕河泾街道到小区居民,对于该社区的更新达成了共识:四个小区不能再按照以往“一小区一策”的治理方式,而需要站在更广阔的空间范畴,引入更广泛的载体资源,连点成片,开展“一体化”治理


在这一语境下,对于合并后的小区,其自身结构将如何起到“凝聚内部”并“连接外部”的支撑性作用,成为了本次社区规划的关键议题:如何利用小区合并整治的这次机遇,优化华富社区存量空间的结构与内容?如何强化公共弄堂肌理的结构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其生活性服务的职能?


02

华富社区公共要素分布现状示意图


改造难点即是设计的切入点


难点一:240米围墙拆除·如何空间重组


华富社区四个不同时期建成的住区板块:华富小区、龙吴路11弄、13弄以及龙华西路309弄,建设年代较早,标准较低,密度较高,且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导致各自的空间环境都非常局促。


一道道冗长的围墙穿插在面积局促的小区之内,使得本已十分紧缺的公共空间再次被分割与侵占,还加剧了各小区在管理维护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很多居民表示,街区环境差只是表象,涉及公共区域的矛盾始终没有根治才是内因


2020年7月,华富片区启动了拆违、道路拓宽、架空线入地、小区围墙拆除等小区环境优化工程,部分释放出的社区空间随即被用于优化道路通行及绿化空间和停车位的补足。但是,空间重组的意义不仅在于释放低效用地,更在于通过“空间缝合”去提升日常性公共服务的集约化供给,实现街区整体层面的空间资源整合与共享。


华富社区围墙拆除行动及拆除后腾挪出的空间示意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左右滑动可见更多)


难点二:低效的公共弄堂·如何积极利用


华富社区的空间问题主要体现于:闲置的空间缺乏必要的功能与内容,社区公共服务难寻容纳之地。


整体上看,这条占地仅3公顷左右的公共弄堂承载了华富社区日常生活的公共服务职能。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划设计与社会资源的支撑,公共弄堂长期处于一种较为无序的境况,通行空间逼仄,人车混行,沿街门面房普遍运营状态不佳。


从西侧至东侧公共弄堂部分消极的街景

(图片来源:百度街景。左右滑动可见更多)

公共弄堂西侧及东侧空间分割现状


切入点:结构性调整·空间缝合


对华富社区总体改造项目进行规划的漕河泾街道社区规划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童明说:“我们的设想,是对社区从结构上进行梳理,植入一些更加重要和基本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外表的更新,更多的是从结构和功能性的角度上去考虑。通过统筹安排规划,促进一种更有效率和更合理的空间配置,让社区居民的生活圈外延进行扩展。”


为了将华富社区融入周边社区,强化同城市服务设施的联系,同时补充其欠缺的社区服务与景观休闲功能,社区改造规划以“散落的碎片空间需要重组,错置的空间与活动需要重新适配”为核心目标,将华富公共弄堂打造为社区的“胶合体”,使过去连接其上的“坏死的关节”、“堵塞的死角”等碎片空间得以被重新激活,成为了一个个不仅能够凝聚自身,也能够链接外部的“胶合物”。


在公共弄巷加强社区与外部交通联系的同时,还将有潜力成为整个社区的中心生活街道,补充当前欠缺的社区服务与景观休闲功能,塑造更高品质的社区公共空间,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


公共空间结构重组规划示意图


03

社区中重新梳理公共空间系统


重塑社区支脉,整合激活公共空间


华富社区空间资源识别示意图

公共弄堂空间重构示意图

更新项目清单示意图


01 华富小区旧厂房改造 


华富邻里汇的改造历时一年,项目利用原有的废弃仓库,以一个连续性的一层檐廊将原本割裂松散的沿街空间及其周边环境整合起来,在凯旋南路上塑造成华富社区的标志性入口空间,为居民提供一处迎送亲友、交往停留的公共场所。


华富小区西侧入口改造前后对比图


仓库沿高架一侧的围墙拆除,向街道开放,利用更为通透的玻璃界面在明确内部使用功能的同时提供亲切融洽的社区氛围。室内外过渡灰空间的连廊为居民提供驻留场所,高架下方通过绿化花台形成沿街庭院,使室内外空间联动呈现开放的姿态。


华富小区旧厂房改造示意图


邻里汇改造产生的新空间,一层的功能置换为社区服务型商业,以社区图书馆、展厅、放映厅、日常休闲功能为主;二层置入社区服务空间,活动中心办公、会议室等服务功能,成为社区居民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活整条凯旋南路的核心衔接点。


厂房改造桥下空间界面示意图(左右滑动可见更多)

厂房改造室内效果示意图(左右滑动可见更多)


02 国投门面房及其周边环境改造


作为华富社区公共弄堂西侧的入口界面,国投门面房不仅承担着社区形象展示的社会效能,也兼具着衔接凯旋南路的节点性作用。


为更好地强化“衔接点”的标识性与功能性,设计将原先并未纳入考虑的一幢二层门面房(315弄北侧),结合后巷路径的打通与亮化,进行一体化的改造。一方面,使社区入口更好地实现人车分流、安全有序;另一方面,也借由通道的疏通,使沿街门面房的商用界面扩大,提升其商业价值。


国投门面房改造示意图(左右滑动可见更多)


03 华富小公园改造


华富社区公共弄堂中部的小公园原为小区内部花园。由于景观设计的不当,导致花园相对封闭,且环境品质较差,居民一般很难到达,也不愿多做停留。而在它的外部,缺少专用人行道,行人与车辆混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小公园的重新设计着重调整入口边界,修建人行道,使入口处实现人车分流;在路口设置景观小品,强化标识性,亮化景观;通过铺装、街道家具与绿化的提升改变闭塞、昏暗的氛围,打造社区休憩节点。


华富小公园改造示意图(左右滑动可见更多)


04 龙华西路出口两侧围墙改造


龙华西路出口(公共弄堂东段)的北侧,一段较长的空间界面被教育局学院及其配套用房占据,留给公共弄堂一个高大、封闭而绵长的界面。


为改变消极的空间感受,强化公共弄堂入口节点的作用,设计将停车转移至变电站东侧闲置空地,使原本被停车占用的场地转变为行人通过、休憩及停放非机动车的区域;结合绿化与城市家具的复合设置,实现人车分流,营造安全宁静的步行环境,也形成了更加多元的交往空间。


龙华西路出口示意图(左右滑动可见更多)


04

华富社区的入口交往空间


多元化参与促进共建共享


“做这个社区规划才知道用地关系是多复杂。邻里汇的土地,社区对面的产业园区,都不是城市用地,而是华泾镇原来的乡镇用地。凯旋南路弄堂入口的轨交三号线,就在以前的沪杭铁路旧址上,因此沿线还有很多属于铁路系统的资产。”童明教授坦言,微更新项目会遇到非常多的可能性,也会碰到非常多的不定关系,包括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涉及到制度、产权、经济利益,还有和居民的社会关系矛盾等问题。


漕河泾街道经过与华泾镇协商,租赁了属于集体产权的仓库,投资改造成了今天的华富邻里汇。“按照常规体制的话,因为行政单元的不同,在资金的配置上很难去这样操作,但是如果不操作的话,就不可能实现。我认为这是一个制度上的突破与创新。”童明说。


社区的改造同样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在改造过程中,一定是有居民充分参与进来的,他对整个小区的未来都有知晓和决策的权利。“华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华介绍,”居委会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每次改造方案出来后,先去收集居民的意见,把将来的规划,细化到安防监控的每一个点位都要给老百姓交代得清清楚楚。设计方案为此几易其稿。“


在张华看来,微更新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但更新的目的不仅仅是物质空间层面的,更是精神空间层面的社区共建共享。“社区改造好了,乱停车没有了,乱摆摊的小商小贩没有了,每个人都从中受益。通过环境的改变,四个小区融合在了一起,也让居民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把每一个个人跟集体融合起来。“张华说。


邻里汇多样的文化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左右滑动可见更多)


改造后,居民的精神状态不一样了,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旺盛起来。如今的华富邻里汇,每逢举办活动和表演,社区微信群里几乎瞬间就被秒光。“邻里汇是个载体,让大家都能够聚在一起,心在一起,陌生邻里之间有了互帮互助、惺惺相惜的那种感觉。“张华说。


有社会学家说,社区的核心是居住其间的人际关系形式,而不是社区本身。社区共享公共空间的建立,“让陌生人有充分的机会成为熟人”,人们所共享的还有共同生活场景及生活经历,促使人们产生相互认同,并形成人们情感上的纽带。期待更多这样的“上海智慧”、“上海方案”,让老旧社区重新焕发出人文魅力。



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华富社区


项目区位: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凯旋南路华富小区南区

建成时间:2021年10月

组织单位:上海市徐汇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建设单位: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办事处

设计单位: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TM Studio)

规划团队:童明、秦梦迪、姚瑶、林旭颖、王安澜、邱怡箐

建筑团队:童明、任广、谢超、郭鸿衢


项目位置


视觉 | 薛娱沁  校对 |严帅帅

摄影©梓耘斋建筑工作室   后期©薛娱沁

文章引用新民周刊《老旧社区的“顶层设计”》刘朝晖,公众号梓耘斋建筑TMstudio《城市社区04|华富社区:碎片重组》童明、白雪燕、秦梦迪、姚瑶、谢斐然、唐诗昆、乔雨虹。更多相关研究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


喜欢的话赶紧"点赞、在看、转发"分享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