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非遗之竹编:指尖上的文化

2016-06-05 知行君 大道知行


——温馨提示,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16216fi4o&width=500&height=375&auto=0


      编

竹编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古老而悠久。远古人类用竹搭棚遮风避雨,用竹篱笆圈养剩余的猎物和幼禽,李冰用竹笼装卵石修筑都江堰,人民群众用竹编制成各种农具、日常用品,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用竹篾编制成有形有态的艺术品,都赋予了竹以文化的内涵。有竹便有竹编,竹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可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随着社会文明的向前发展,竹编艺术也不断创新,从用竹编制生产生活用品,发展到用竹编制人物书画艺术品,用竹编制成高档竹工艺品、竹家具。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历史渊源


新石器时代,先人就发明了竹藤胎的陶培。到殷商时期,竹藤的编织纹样丰富起来,在陶的印纹上出现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等纹饰。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竹的利用率得到扩大,竹子的编织逐步向工艺方面发展,竹编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编织也日见精细。还出了一位致力于竹编技艺研究的人,他就是泰山,而且楚国编织技法也已经十分发达,出土的有:竹席、竹帘、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近百余件。


到明代初期,江南一带从事竹编的艺人不断增加,游街串巷上门加工。竹席、竹篮、竹箱都是相当讲究的工艺竹编,尤其以竹席最为著名,益阳的水竹凉席创始于元末明初。到明代中期,竹编的用途进一步扩大,编织越来越精巧,还和漆器等工艺结合起来,创制了不少上档次的竹编器皿,如珍藏书画的画盒、盛放首饰的小圆盒、安置食品的大圆盒等。


到清朝时期,特别是乾隆以后,竹编工艺得到全面发展,江浙一带出现了竹篮。


2制作流程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 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瓷胎竹编工艺使用的竹材是经过严格挑选来自成都地区的特长无节瓷竹,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制作出精细的竹丝。瓷胎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瓷胎竹编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 


瓷胎竹编产品只使用竹材表面一层,纤维十分致密,同时进行了特殊的处理,能够耐干燥,不变形,耐水可清洗。



3竹编分类


竹编工艺可分为细丝工艺和粗丝工艺。成品主要是经过对竹子的切丝、刮纹、打光、劈细等工序,将剖成一定粗细的篾丝编结起来制成。


    1、细丝竹编工艺 (瓷胎竹编工艺):瓷胎竹编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 产品主要有:瓷胎竹编花瓶、竹编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竹编平面画。



    2、粗丝竹编工艺(无瓷胎竹编工艺):是指用竹条篾片编成的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品的竹编工艺。制作过程是先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切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编结成各种精巧的生活日用品,如竹篮、果盒、屏风、门帘、扇子等。粗丝竹编工艺品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盛产。东张镇作为福清市的五大历史古镇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民间传统文化的积淀,因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竹种资源丰富,有淡竹、水竹、毛竹等许多种类。主要产品有竹编凉席 、凉枕 、扇 、箩 、筐 、篮 、箕畚、摇篮等。 



4文化价值

竹编作品魅力的外表之下是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即天人合一的造物观。 瓷胎竹器工艺从材料的选择到编制过程,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准确,竹子搜集时间不当容易造成竹子生虫或者发霉,竹龄选择决定了竹子的柔韧性,从而决定了瓷胎竹器的编制难度和美观程度,而一件瓷胎竹器的价值更重要的决定权在于瓷胎竹编制作者的水平。《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名,工有巧,才有美,和此四者然后才可为良。”瓷胎竹编材料的选择时节、地域、制作工艺、制作水平最终决定了一件瓷胎竹编是否材美工巧。传统竹编虽然算不上鬼斧神工,但是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天人合一”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中国非遗:京剧


中国非遗:唐卡


中国非遗:唐三彩


本文由【大道知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