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经典帝王家训,千年珍藏育儿经

2016-07-16 知行君 大道知行

中国自古讲究门风,注重家教,而家训作为规范和传承家族精神的载体,代代相传,对家族后世更是起着无可替代的警示作用。


帝王家训曾经是中国历代皇族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而且可以启迪童蒙,矫正孩子们的人生方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虽然时过境迁,人们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不少,但历史是一面镜子,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让人受益匪浅,今日遴选出几篇帝王家训,既具有广泛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赏析。



周公《诫伯禽书》:首开中国仕宦家训之先河 


作者


周公旦,姓姬名旦,史称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和老师。他帮助武王伐纣灭商,是西周开国重臣。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家训故事: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以上便是周公的《诫伯禽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刘邦《手敕太子文》:切身经验,谆谆告诫


作者


刘邦,即汉高祖,西汉王朝的创立者。即位后他懂得了“马上得之不可以马上治之”的道理,并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告诫太子,勉励太子勤奋于学。


家训故事: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亲笔撰写的遗训。在这篇遗训中,刘邦深悔早年轻薄文人之举,并以现身说法告诉儿子为学的重要性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汉高祖刘邦认真反思自己的过去,用自己的切身经验来告诫太子,至今读来仍让人受益。



唐太宗《诫皇属》:任贤纳谏,自谦崇俭


作者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唐太宗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家训故事: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皇属们:


“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着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贞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康熙《庭训格言》: 事无钜细,谆谆教导


作者


康熙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


家训故事: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代圣君。在理政治国的同时,康熙大帝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康熙曾对百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庭训格言》共二百四十六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因为是给他的儿子们讲的,所以很具体、生动而真实,没有虚饰。《庭训格言》教子内容全面详细,在此整理两例以飨读者:


训曰: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慎重者,敬也。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以应事,务必谨终如始,慎修思永。习以安焉,自无废事。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人所谓‘敬以直内’也。《礼记》篇首以‘毋不敬’冠之,圣人一言,至理备焉。


训曰:人心虚则所学进,盈则所学退。朕生性好问,虽极粗鄙之夫,彼亦有中理之言,朕于此等决不遗弃,必搜其源而切记之,并不以为自知自能而弃人之善也。


康熙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后的两个杰出帝王:雍正皇帝,功业显赫,见识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傥,自号“十全皇帝”。所有这些,无不受到康熙帝道德遗泽和他的《庭训格言》这本珍藏皇家遗嘱读本的影响。



小结:帝王家训——修身做人,大治天下


流传至今的家训都属于名人家训,为历代优秀之作。其核心是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对皇家后人而言,只有明白了修身做人的道理,才可以大治天下。


除了以上列举的帝王家训,还有许多其他经典代表,例如刘备《先主赦后主遗诏》。刘备从做好帝王的细节入手,给皇室子孙留下了谆谆教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劝勉儿子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


曹操虽未称帝,但其家训中亦呈现出帝王风范,他对儿子要求严格,重视实践锻练,教子任贤用法。著有《诸儿令》、《内戒令》、《遗令》。


雍正皇帝继位后,特将康熙帝所制定的有关齐家治国的《圣谕十六条》加以演绎、注释、整理和归纳,并详尽阐发其要义,编辑成洋洋万言的《圣谕广训》。


雍正皇帝不仅自己恪守《圣谕广训》的精神,身体力行,要求皇族子弟率先执行,同时在上下官员、士庶黎民中广为宣传,实现“风俗醇厚,家室和平”。


自周至清,光是帝王之家的家训就有十余种。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踏下坚实脚印的帝王都用家训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教育思想,正是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辉的家训,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和社会栋梁。


本文由【大道知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顾璘与张居正:“使绊子”也是一种成全


王阳明经典10句话,道尽心学大境界!


解密古诗文丨古代最常见的30个“意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