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人物丨张良身上的儒家品质

2016-07-26 骆承烈 大道知行


汉初“三杰”之首——留侯张良,从来是个神秘的人物。因为古留地在今山东济宁市,居微山湖中,所以这一带的张良子孙甚多。


张良作为一个“世代相韩”的韩国公子,自己的国家被秦灭亡后,他散尽家财,立志报仇。为了复父母之拜,体现了“忠”、“孝”


秦灭韩时,其弟死于战火,他“弟死不葬”,散家财,求刺客,誓为弟报仇。体现出“悌”




张良在博浪沙与“客”狙击秦始皇。这种坚毅勇敢的行为体现其“刚”


张良在圯上,遇黄石老人,能下桥取履,跪在地上给老人穿鞋,这是一般人,尤其是年青人(尤其出身贵族的年青人)做不到的。体现其“恭”


黄石老人要他五日后来,他两次按时来到,黄石老人到得更早。为了说到做到,他第三次半夜来到。体现其“信”


张良曾“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从黄石老人处得《太公兵法》后,日夜诵读,勤奋学习,日后运用。体现了“勤”




张良居下邳时,“为任侠”,曾冒死藏匿犯有杀人罪的项伯。鸿门宴前,项伯劝其保命逃跑,他不但未背叛刘刘邦,还为其出谋划策,化险为夷。体现了“义”


张良在陈胜起义不久,毅然投身反秦起义的行列,日后每一次对敌作战,都沉着应对,克敌致胜。体现了“勇”


沛公入关,欲迷恋声色狗马,张良看到秦国因奢扰民,因奢误国,建议刘邦离开秦宫,还军灞上。体现了“俭”


项羽设鸿门宴,要害刘邦。张良巧妙安排,使刘邦赴宴。既在政治上占主动,又乘机脱险。项羽兵败境下,张良令人大唱楚曲,四面楚歌,瓦解项羽军心等等。体现了“智”


在当时社会走向统一之时,张良反对郦食其分封之策以十条理由说服刘邦,促其取消分封之议,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有益于民。体现其“仁”


在楚汉战争中,张良虽立大功,但拒领高封,只要一个小小的留地,又多次拒绝多种封赏。“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体现其“廉”


在拥立太子一事上,张良提出卑辞厚礼,聘请“商山四皓”,请示四老人辅佐太子,并为其出谋划策。体现其“谦”


综观张良一生,胸怀天下,成就大业,救民水火。其行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是一位站在时代前面的英雄。大量事实体现其“德”


以上几点,都是儒家的基本品质,而这一切一切,又都建立在努力做事的基础上。这正是儒家积极入世、努力治世的特点。在其终生奋斗,干事业时,又不是单枪匹马,而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厚德载物”,和谐协调的完成大事,这是儒家的又一主要特点。总之,一生作为体现儒家思想的张良,是汉朝建国的功臣,治国的能臣,是积极贯彻儒家思想,大丈夫立功当代,名垂青史的一个人。


本文摘自《洙泗归元》,作者骆承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由【大道知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狡兔三窟”背后的大智慧


赵襄子学御:心无旁骛方能有所成


杜甫与李白的情义:穿过诗句跨越千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