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两种错误,你是否明明知道却经常犯?

2016-08-27 知行君 大道知行

“不迁怒,不贰过”

对于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孔子有一句话可作为最好的回答,即“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不贰过”,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实难。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人们总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少吗?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的一句话,可是仔细想一想,我们每个人似乎经常陷入“迁怒,贰过”的危机之中。



不迁怒:迁怒有代价


“不迁怒”,指的是自身有怨怒,不能转移发泄到别人身上。


有人说,在人的诸多不良情绪中,最值得重视、最需要控制的就是“怒”。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中也有云:“愚痴邪见,是一毒;贪心不足,是二毒;嗔怒嫉妒,是三毒。”其中,最毒的便是嗔怒嫉妒。


嗔怒是吹灭理智之灯的魔鬼,而转移自己愤怒情绪的“迁怒”之举则容易使人与人之间矛盾升级,招致祸端。“怒”是短暂的疯狂,不理智的迁怒会给自己的事业、生活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三国演义》中,张飞因关羽败走麦城,性暴如火。令军中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伐吴,为兄报仇。帐下范疆、张达二位将领,乞求宽限几日,竟被张飞打得满口出血,责令“来日即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了二人示众”。由于张飞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反而迁怒部下,因此导致范、张等人对其恨之入骨,终于夜杀张飞,投奔了东吴。


其实,在日常生活,我们迁怒的对象经常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平常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家里家人便成为了出气筒。很多人在外面忍着气和风细雨,在家里却放任情绪粗口横飞、大发雷霆。孰不知,经常的迁怒必定会伤害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对家人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靠迁怒家人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纾解,那么我们真的就是一个大写的弱者了。



不迁怒,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王阳明的学生有一次问他:“一个心学修行人该如何看待‘忿懥’(生气发怒)这件事?”


王阳明的回答是:“人心怎能无‘忿懥’(人怎么可能不生气愤怒呢)?生气愤怒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不能‘怒得过当’;其次,要‘物来顺应’、‘不着一分意思’;最后,阳明还举例说,比方你上街看见人打架,对于没道理的那一方,你肯定也会感到义愤,虽然义愤,却又‘此心廓然,不曾动些子气’。这才是生气的学问。”总结起来,王阳明的意思有三点:一、生气的时候要学会控制,把握一个适当的度,不要过火。二、事情一过,怒气也要随它过去,不能执着,不要怀恨。三、生气的时候要学会从自己的立场上超拔出来,找到一个客观的、第三方的视角,这样才能让理性在场,从而保持“此心廓然”、寂然不动的境界。




不贰过:不贰过方能“日新”


“不贰过”,指的是知错要改,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第二次。


当我们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出于对所接触事物的不了解,发生错误诚然有其必然性,然而当有了前车之鉴后,我们是否真的会吃一堑,长一智,就可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呢?现实经常恰恰相反,生活中,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事例屡见不鲜,甚至第三次、第四次跌倒。我们之所以一再地失败在同一件事上,世事百态纷繁复杂难以精确掌控固然是一方面,但不善于反思、自省、总结,并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提高警惕之心也是重要的一点。当有过失之时,我们每个人都会郑重地告诫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时间一久,错误带给我们的教训却经常被抛之脑后,“贰过”也就成为我们经常做的事情。


反复犯错导致的后果可大可小,小可以破财,大可以丧身。推而广之,一个民族反复犯错,则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南北两宋就是如此,北宋“联金灭辽”,辽灭后唇亡齿寒,结果是引狼入室,有了“靖康之变”;南宋不吸取教训,又“联蒙灭金”,金灭后北部屏障既失,蒙古铁骑虎视眈眈,大举南下,数十年后终于饮马长江,征服了整个汉民族。


《易经》上说“日新谓之盛德”,就是说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这就是最高尚的品德了。而“不贰过”则是“日新”的基础。因为如果不犯同样错误尚且难以做到,又谈何新的进步呢?可见不贰过的重要性。 



不贰过,常自省己过


古语有云:“过则勿惮改”,“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犯错并不是一个人尴尬的缺陷,而是我们所有人本质拥有的东西,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常常自省,有错要自知,犯错要改之。


《荀子•劝学》中有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待错误都能“求诸己”,自省己过,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并且举一反三,相信我们就会有效规避之前所犯过的错误,“不贰过”也将变得更加容易。


“自省”是我们改过的前提,但具体如何改错?对此,《了凡四训》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方法。《了凡四训》中说,改过者,一要发耻心,二要发畏心,三须发勇心。具此三心,我们就能从改正犯错的根源开始,知错改错,见贤思齐。


王安石在《礼乐论》中说:“不迁怒者,求诸己;不贰过者,见不善之端而止之也。”反躬自省,才能做到“不迁怒”;将错误克服在发端之时,方能“不贰过”。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时刻提醒自己防止陷入“迁怒,贰过”的陷阱中,如此,我们就能向最好的自己更进一步。


本文由【大道知行】编撰整理,转载请注明。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道知行】

                                 

孔子的中国化管理方略:尊五美,屏四恶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美食:火腿、火锅、刺身……


《世说新语》“德行”篇丨10个故事:可作准则的言与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