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8岁天才画家,20多岁去世,一生只留下一幅画,却火了一千年

2017-11-09 大道知行

从9月15日至12月14日,故宫博物院举办题为“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分别在午门正殿和东西雁翅楼展出中国历代名家青绿山水画86幅(件),而其中引人注目的镇殿之作则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了展示这幅长11.9米、宽0.515米的青绿山水画长卷巨作,故宫博物院还特别将其单独陈列在午门正殿展厅,以便观众能够更好地参观欣赏。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与《清明上河图》相比,

同样被归入十大传世名画之列的

《千里江山图》名气并不高,

公开展示的次数连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自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公开展出之后,

它已经“沉寂”了近三十年,

直到2009年,才有过一次“不完全”的露面。

《千里江山图》最近一次的展示是在2013年,

那也是首次全卷展示。


 

今年9月份,

当大家翘首以待的鸿篇巨制再次展出,

立刻引发了一场暌违两年的“故宫跑”。

不少观众为了目睹名画的真容,

不惜起个大早,

去现场排队等待3个小时,

或者在限流节点之间跑步前进,

生怕错过了与旷世神作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那么,此画的作者是谁呢?

原来,这幅《千里江山图》是900多年前,

一位18岁的天才画家王希孟所作,

这也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

当时的皇帝宋徽宗终日沉迷于书法和绘画,

是出了名的“不爱江山爱丹青”,

未被入选进翰林图画院的王希孟,

屡屡作画呈献于徽宗,

希望引起他的重视。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瑞鹤图》


宋徽宗书法

徽宗见王希孟如此执着且有慧根,

于是决定亲自教授。

在受到宋徽宗的亲自指点后,

王希孟不负“老师”期望,

呕心沥血创作了这幅鸿篇巨制。



后来,宋徽宗见到这幅画作大为惊喜,

并把它赏给最宠爱的臣子蔡京,

蔡京写了跋文,

让世人还能从只言片语中了解王希孟的一二。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相当于四层楼之高,

篇幅上比《清明上河图》还要大两倍,

气势恢宏,笔法精巧到无以复加。



【按住图片 ↔ 左右滑动 ↔ 可看全图】

▲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绢本青绿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从整体上看,

该画以长卷形式描绘了祖国山水的雄奇和壮丽,

引发我们对于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而细观局部,

我们又不难发现每个细节都自成一景,

在山环水绕、步移景异的自然风貌中,

看到动态鲜明的人物和景别,

“一步一景,咫尺有千里之趣”!


山间的行人


浩浩荡荡的马队


倾泻而下的瀑布


山峦起伏、烟波浩淼,

亭台楼阁、廊桥水榭,

村舍集市、渔船客舟......

画卷以精炼纯熟而不失情趣的笔法,

描绘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

以及北宋人对于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景。



这次故宫展出的主题为“青绿山水”,

尤以《千里江山图》为甚。

画师采用蓝铜矿和孔雀石

研磨出的石青、石绿作为主色,

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

即使经过了900年的历史沧桑,

颜色依然非常明艳。



难怪后人盛赞:

在古今丹青小景中,

自可独步千载,

殆众星之孤月耳。



令人更加震撼的是,

这幅画是王希孟18岁时

仅用了半年时间绘制而成的,

一点一画均无败笔,

画中气势和境界再无后人可以超越。


 

陈丹青曾给予这样的评价: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可惜天妒英才,

不知是因为劳累过度还是体质羸弱,

或者其他什么无从考证的原因,

王希孟二十多岁便离开了人世,

成为千古画坛一大憾事。



“王希孟”这三个字除了题跋中提及以外,

再也没有出现在画史中了。


 

《千里江山图》里有细心、有野心,

有天才少年气吞山河的胆略和魄力,

也有中国文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

虽咫尺之间,

仿佛天下山水尽收眼底。



我们应该庆幸,

在经过千百年的沧桑和浮沉之后,

还能欣赏到中国山水画的绝世孤品。



◎本文转载自“设计邦(shejizone)”,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在文末发表留言评论,

也请别忘了动手点赞支持哦!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道知行】


赵孟頫书画特展近日开展,聊一聊他富贵而又苦涩的一生


齐白石画里的典故,寓意深刻


宋画,让人痴迷了上千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