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带一路”只对中国有利?来这个国家看看 你就知道这话有多可笑

2017-05-12 商务微新闻

再过一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各种话题也逐渐火热起来。

不过,我们发现,国内外对“一带一路”的各种误解、误导依然不少。比较典型的说法,就是“‘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输出产能的手段”,是“新殖民主义”的象征。

 

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这个问题的解释

再华丽的言语,都没有事实的说服力强

 所以,不妨找个具体的国家来看看

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确定国家之前,有两点考虑。

其一,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并非只针对所谓早期布局的65个国家和地区,而是中外各地区都有机会享受“一带一路”红利。因此,我们选的这个国家,最好不是像一些舆论所宣扬的那样,处于“一带一路”早期布局地区。这样才更能看出中方倡议的诚意与公正。

其二,选取的国家应该是长期接收过发达经济体和国际组织的援助和投资。惟其如此,才有一个比较的基础,能够在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之中,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过人之处。


本着这些原则

我们找到的这个国家,叫肯尼亚

    

从一项统计数据说起

肯尼亚中国经济贸易协会,日前透露了一项数据。目前在非洲的中资企业中,有78%的全职员工和95%的兼职员工聘用的是当地人。

不仅如此,从这些数据中更详细的内容来看,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在肯尼亚的67家中资企业中,本地员工和中国员工占比数据如下:

管理层中,本地员工1925人,占44%,中国员工2482人,占56%

普通员工中,本地员工34635人,占91%,中国员工3559人,占9%

临时工中,本地员工5908人,占96%,中国员工233人,占4%

员工总数,本地员工42468人,占87%,中国员工6274人,占13%


 这份数据中,

可以看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1

第一,在肯尼亚的主要中资企业中,本地员工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

2

第二,在肯尼亚的主要中资企业中,本地员工在管理层中的占比,虽然没有中方高,但也超过了40%。

直观来说,中资企业给肯尼亚当地所带来的好处是就业。通过就业,肯尼亚许多地区的社会面貌也因此发生改变。

比如,中石油长城钻探曾在肯尼亚一处马赛社区作业。马赛社区沿袭原始传统,教育水平低,也没有从事现代工业作业的经验。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资企业把当地马赛人的就业需求作为优先选项来考虑。生活上,公司杜绝任何歧视行为,尤其是宗教、生活习惯方面的歧视,中方和当地员工待遇平等。5年的时间,当地社区马赛员工完成了从原始放牧人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蒙内铁路不简单

谈到中国对肯尼亚发展的帮助,蒙内铁路是绕不开的话题。

肯尼亚蒙内铁路连接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全长约480公里,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该铁路是肯尼亚半个世纪来最大的基建工程,目前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计划于今年6月开始试运营。

正如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学讲师盖里雄·伊基亚拉所言,这条铁路“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非洲大陆的一体化进程,而且通过在当地创造大量就业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注入了强大动力。”

就业方面,中方努力增加当地就业,培养当地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梯队。截止2016年底,蒙内铁路项目累计创造工作岗位42000人,肯方技术工人8976人,管理人员8790人,共占当地员工总人数的42.3%,有力提升了属地化管理水平。此外,蒙内铁路运营拟招聘肯方员工1452人,1041名关键岗位学员由运营联合体协助肯尼亚铁路局进行招聘培训,411名其他岗位员工由中方招聘培训。

△在肯尼亚蒙内铁路一列测试列车上,乘务员练习如何招待旅客。


中方尽可能在肯尼亚当地采购材料、设备、机械、服务等,项目各标段优先在所在地采购五金器具、轻化工用品和机电料等材料,与蒙巴萨当地超过10家运输商开展了合作。

蒙内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从当地采购大量物资材料和施工设备,活跃当地基建市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截至2016年底,项目已与肯尼亚934家物资、设备与材料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与249家当地分包商开展工程分包合作。截至2016年底,在当地采购仅水泥一项就达80万吨。

△肯尼亚工人正在检查内罗毕南站铺设好的轨道。


项目从中国或其他国家进口部分无法从当地采购的物资、设备,带动国外先进物资、设备的生产销售逐步向当地转移落地,为肯尼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蒙内铁路大力培养当地铁路运营人才,共将培养2000名铁路需要的铁路运营和维护人才。

正如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曾在视察铁路建设时说,蒙内铁路将促使肯尼亚经济增长率显著提升,为肯尼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领国家实现经济转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肯尼亚是个接收外国援助较多的国家。

1995-2000年,外援占肯政府财政收入的10%,年均2.3亿美元。2006-2008年,西方国家及国际金融机构共向肯提供30亿美元的发展援助。

这种情况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2011/2012财年,外国对肯政府援款约10.2亿美元,仅为预期的46.6%。2012/2013财年,肯获得外国援款约8亿美元,同比减少21.6%。


那么,中国在帮助肯尼亚上

投入有多少?


从数量上看,并不多。据肯投促局提供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肯投资额3.5亿美元。即便是这个数据,也占肯尼亚当年吸引直接外商投资(FDI)的近四分之一。

但是,中国对肯尼亚的帮助,并不在钱的多少,而是着眼于他自身“造血功能”的形成。中国人讲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就在于此。

 

其中的关键,是人才培养。

“中国的援外培训更关注能力的提升。一个国家人员能力的提升对这个国家的发展是有潜力的、是有后劲的。”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参赞郭策如是说。

 

肯尼亚是中国开展对非“三网一化”和产业产能合作的先行先试示范国家之一。

2015年中方对肯援助培训的各类管理和技术人员计划达534名,是以往年度的两倍以上,培训的主要领域包括农业、工业、专业技术、经贸财税、旅游、安全、交通、基建、教育、医疗卫生、环保、行政、文化、妇女能力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领域。

除了政府层面外,中资企业也积极推动当地人员技能水平的提升。

2014年,中航国际针对在运作职业教育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到肯尼亚当地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经过设计,他们推出了“非洲职业技能大赛(ATC)”,通过举办机加工、IT技术和工程机械维修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及比赛,提升当地青年就业技能,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

△车工技能培训


2016年,比赛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有肯尼亚的选手,也增加了来自乌干达、加纳和赞比亚的国家代表队,他们与来自肯尼亚全国的14支队伍共同参与普通车床加工培训和比赛。

对人才的培养效果如何?肯尼亚方面的评价很重要。

2016年12月8日,肯尼亚公共服务、青年及性别事务部发布中国援肯人力资源培训评估报告。

报告对中国援肯培训工作评价积极:

“本次项目评估通过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发现,100%的学员完成培训目标,培训方表现十分优秀,学员非常满意。95%的参训人员认为培训内容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85%的参训人员认为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了工作水平和能力。总体来看,中国援肯人力资源培训项目质量高、效果好,帮助参训人员增加见识、积累知识、开阔眼界、掌握技术、端正态度,十分成功。”


尾声

肯尼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我们能看到的是,中方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一系列倡议的落实,给肯尼亚乃至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这一点,很多研究机构已有结论。

日前,安永(EY)发布《非洲吸引力指数2017》报告称,中国成为非洲第三大投资来源国以及最大的就业创造者。

根据该报告,中国2016年对非直接投资(FDI)项目数量增加106%至66个,仅次于美国(91个)和法国(81个),居第三位,资本投资总额达361亿美元,其中近1/4项目在埃及,主要领域集中在科技媒体及电信(TMT)、汽车和商业服务部门。创造就业3.8万个,同比增加1倍多,且为美国创造就业的3倍多。此外,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还为非洲融资并建造了很多基础设施项目。

报告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使双方互惠互利,进一步提升中非经济纽带。

报告也提到,近年来,日本为确保资源供给,以及满足非洲基础设施需求,加强与非洲联系。

 “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作用,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新华社、国际在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