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对贫困问题现象和本质、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作出理论阐释的科学学说。在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创新发展,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推向前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加强顶层设计,把精准扶贫事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对贫困问题的真实情况作出了符合当下实际的科学判断,提出了扶贫开发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重大实践,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基本内涵。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无论是对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还是消除贫困的具体实践,都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指导思想的跃升:首先,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的,而改善民生是扶贫开发的基本目的。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又下降到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高度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次,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政治上说,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表明,扶贫开发工作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和奋斗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体现了作为中国共产党生命线和基本工作路线的群众路线,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
开拓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实施路径。2013年至2016年,中国每年农村贫困人口都减少1000万余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但是,随着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对减贫的作用在减弱,贫困人口数量多、贫困区域分布广、贫困程度依然深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同时,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三大目标,成为“十三五”时期中国政府反贫困战略的艰难选择。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了解分析中国贫困状况的基础上,从全局角度对新时期的中国贫困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切合中国实际的精准扶贫战略。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提出与实施,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解决新时期贫困问题的客观需要:第一,精准扶贫战略有助于推动贫困问题尽快解决。加强精准扶贫,对扶贫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和施行多种优惠政策,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其收入来源,有利于继续推进中国的减贫事业,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作出贡献。第二,精准扶贫战略有助于拓展消除贫困的方法手段。通过精准瞄准、精准帮扶,直接瞄准贫困群体和致贫原因,集中资源对其进行最直接有效的帮扶,最终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第三,精准扶贫战略有助于提升消除贫困的绩效水平。当前中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以往的粗放式扶贫方式存在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很难将经济发展成果同贫困人群共享,难以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而精准扶贫直接瞄准目标人群,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切实提高了扶贫工作的绩效力度。
丰富和积累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运用经验。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对中国的减贫工作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全面脱贫是直接关系我国是否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性问题;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告诫说,“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工作要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些论述都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科学阐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改革的主体对扶贫策略改革的自觉认识,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坚定奉行,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运用经验拓展到了新空间,提升到了新高度。
(作者:张伟,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政策协同法律机制研究”课题组成员、西南政法大学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