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孩子一张白纸作画,是画城市夜景还是田园风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展示孩子观察世界的能力、表达自我的渴望和思维发散的边际。

随着高考落下帷幕,被称为“小高考”的高校自主招生接棒。与考试和招生相伴的,是不少考试题目的走红。



从高考的作文题,到自主招生的面试题,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对这些题目的回答,有着极大的开放性。无论是“我看高考”的评述,还是“人生要读三本书”的思辨,无论是用物理知识解释“狮吼功”,还是从“中华美食”等关键词讲述中国,都没有标准答案,甚至都不用担心跑题的风险。尽管有人觉得,其中一些题目缺乏深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话题与时代、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覆盖面广、话题性强,让考生“有话可说”


考题的多元化、开放化,也在带来更深层次的改变,让人审视寻找标准答案的固化思维,思考人才选拔的评价模式。曾几何时,面对“雪融化了成什么”的问题,有孩子答“春天”,却被判定为错,因为正确答案是水;“在饭店用完餐,应该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有孩子答“结账”,也被判错,只因标准答案是买单……一边推崇无边无际的想象力,一边却是千姿百态的想法被标准答案拉下马来,最终只会收束到千篇一律的单向思维。显然,这样的“套路”,难以激发思维活力,与创新的时代要求背道而驰。


我们总是强调标准答案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却也不能忽视培养想象力与好奇心在个人成长中的巨大延展性。片面追求标准答案,既无法体现客观世界本应有的参差多态,也阻绝了发现另一种精彩的可能。换句话说,给孩子一张白纸作画,是画城市夜景还是田园风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展示孩子观察世界的能力、表达自我的渴望和思维发散的边际。标准答案能够激励考生记住更多既有的知识,但无法激发考生奔放的想象力与强烈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对已知世界的总结,而想象力可以探索未知世界、创造新的知识。“梁祝化蝶为何不化比翼鸟”“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厕所和黑板有啥关系”等考题,入选今年高校自主招生,学生们却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纷纷“脑洞大开”。“因为比翼鸟象征美满,而梁祝是悲剧,所以选择了化蝶”“井盖的设计贯彻了天圆地方的理念”……种种作答,只要有理有据而又能自圆其说,就能不同程度得分。从这些开放式的回答中,既可以检验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更可以透过知识,窥探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想象力与逻辑能力。在一个人工智能能够写出标准化的新闻稿、能够击败世界上最好的围棋手的时代,开放式、创造性的思维,或许才能让人找到未来


标准答案有助于对考生能力的客观评价,而开放式的答案则能反映考生的综合素养。很大程度上,从崇尚标准答案,到追求开放式答案,显示出教育理念的悄然改变。从千篇一律的“总结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中挣脱,更注重个性展现、更看重自我表达,打破机械、沉闷的教学方式,追求生动活泼、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室、这样的校园,才会更加富有朝气与活力,让孩子们向着四面八方尽情生长,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