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用好讲好马克思主义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在中央党校“党校姓党、对党忠诚”青年论坛上,我们聆听了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教授的主题讲座。“学好用好讲好马克思主义”是杨教授此次选择的讲题。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杨教授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用自己的人生足迹和理论生涯,诠释了如何学好用好讲好马克思主义,展现了其理论大家风范和党员本色。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讲授不仅有理有据,令人心悦诚服,还有情有义,让青年人很受触动。
“半个多世纪,有一个东西是我始终不变的追求,就是学好用好讲好马克思主义”。杨教授的话语里,流露出对马克思主义的无限尊崇、热爱和忠诚,对马克思主义教研事业火热、深厚的情怀。许多困扰青年教师的治学从教问题,在这里能够找到答案和钥匙。“搞好马克思主义教育就是我的生存方式,离开他,我的手和脚都不知道放哪儿”。杨教授是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了自己的血液和生命中,将马克思主义教研看作是生活的意义。在他的经历中,从投入的学习,到坚定的信仰,再到自觉的践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高超的学术水平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
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杨教授对马克思主义这种深厚的感情和诚恳的态度,不是凭空产生,也不是依靠外在压力,而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原原本本的学、联系实际的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由内而发的。他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伴随着他一生的成长和进步,也让他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永恒价值。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中的珍品,是知识海洋的灯塔,马克思主义构筑了他精神世界的四梁八柱,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话语系统。正是被这些经典著作散发的理论魅力、真理魅力和科学魅力所深深感染,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准确的把握,基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管用”,才铸就了他对马克思主义深深的热爱和坚定的信仰。
内化于心自然才会外化于行。由衷地尊崇、信仰马克思主义,就会自觉地践行马克思主义,赤诚地为马克思主义事业奉献。马克思主义使杨教授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杨教授也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教育和宣传作出了重要贡献。杨教授在广西下放期间,尽管当时的大环境和小环境都不好,但他仍然不放弃任何一个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他组织年轻人阅读原著、编写通俗易懂的宣传小册子,不遗余力地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虚心向农民和基层干部学习,认真思考观察国情,在实践中学哲学、用哲学。来中央党校工作后,杨教授坚持联系实际、讲好理论,他常说课比天大,上不好课是不能被原谅的。这种自我要求,展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
“就怕自己没搞明白,还想使别人明白”。这是杨教授在讲话中既严肃又幽默地告诫大家的一句话。对于一般人来说,要真正弄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要坚定地信仰它,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似乎是过高的要求。但对于党校教师来说,却是一个基本要求。因为,党校是捍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是领导干部理论武装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如果党校教师自己都不明白马克思主义,又如何对别人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如果党校人自己都不信马克思主义,又如何说服别人相信?杨教授对原著经典了然于胸、烂熟于心,名言警句信手拈来,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讲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和伟大时,一语中的、惟妙惟肖,这都是真功夫,为我们立起了标杆。做一个合格的党校人,特别是党校青年,守护好党校这块阵地,别无他途,只有俯下身子、静下心来,心无旁骛、苦心孤诣,下大力气研读原著、了解实际,才能像杨教授这些理论大家一样,学出、讲出“活的马克思主义”。
学马克思主义,青年正当时。杨教授回忆说,自己的理论功底,是在青年时期打下的。那时候大量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让他受益终身。青年时是一张白纸,学习打下的印记更加清晰深刻。板凳须坐十年冷,对于党校青年来说,潜心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心路历程、一个意志的磨砺过程,但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升华、奋起而行的过程。
来源:学习时报
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加快形成全要素 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