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真令人想不到二战各参战国阵亡率最高的兵种竟是……

2018-02-04 大漠单骑 红德智库

如果你对战争史感兴趣,让你猜猜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阵亡率最高的兵种?你可能会说是德军的步兵,或是苏军的坦克兵,抑或是日军的航空兵……只可惜都不对。有些令人实在想不到是,拔得这个头筹的竟是德国海军的潜艇部队。


有过当兵经历的人都知道,潜艇部队征兵体检对身体条件要求甚高(仅次于招飞行员),潜艇运行操作的复杂性、系统性及危险性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潜艇兵的伙食费标准更是让其他军兵种的兄弟羡慕不已……总之,潜艇部队是海洋的娇子,海军的精英,那既然是精英就不能滥用,怎么就成了阵亡率最高的兵种了?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二战中德国海军共损失778艘潜艇,其中719艘被盟军击沉,在潜艇部队出海作战的39000多名艇员中,有27490人阵亡,阵亡率达到70%以上,这可超过二战中任何参战国的任何兵种的阵亡率。同时,海战中德国潜艇官兵还有5000人被俘,德国潜艇部队作为一支重要的独立兵种,输得个底掉,赔得个精光。



希特勒以占领者的姿态出现在法国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波及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这场浩大的劫难致使约9000万人死亡,其中军人死亡超过3200万,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多的全球性战争。


德国海军潜艇部队阵亡率为什么这么高?这不是拿着科技干部当大队干部可劲用么?其实,德国人也不傻,大规模使用潜艇作战是有着历史和现实的深层次原因,其中既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尴尬,也有将独门绝技发扬光大的辉煌,更有孤军奋战惨遭围歼的悲哀……


德国有使用潜艇作战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经验,兼有潜艇设计、制造的深厚实力


要说潜艇比传统水面战舰问世要晚得多,但潜艇的出现迅速改变了海上作战的样式,潜艇以隐蔽性好、杀伤力大、效费比高而让对手防不胜防,闻之色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新生的德国潜艇部队就取得巨大的战果,真是“一战”成名。


德国的对手协约国英、法、美等国家海军实力强大,在巨舰重炮的争斗中德国处于下风,德国就将潜艇作为海上破交战的利器。德国海军部于1917年2月宣布 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击沉任何国家往来于敌对国的运输舰船。一战期间,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规模保持在110-170艘潜艇,这些潜艇通过直接攻击或布设水雷的战法,共击沉协约国5906艘运输船,总吨位达到1218.6万吨,还击沉军舰150艘(包括10艘战列舰,18艘巡洋舰,20艘驱逐舰和9艘潜艇等)。以致英国出海的商船中,平均每4艘就有1艘被德国潜艇击沉,1917年4月份商船损失竟高达85万吨,英国被封锁得几乎成为孤岛。一战期间德国共损失178艘潜艇,这还是协约国兴师动众以900多艘驱护舰艇费力围剿才取得的战果。这笔战损“账”算下来,德国大大地赚了,德国着实尝到了用潜艇以小博大的甜头。



卡尔▪邓尼茨(1891年9月—1980年12月),德国海军元帅,二战著名将领。1910年邓尼茨加入德国海军,一战时曾担任德国海军U-25号、U-68号潜艇艇长,多次参加海战,指挥潜艇击沉过6艘舰船。1918年10月邓尼茨被俘,1920年返回德国继续在海军服役。一战后邓尼茨潜心研究潜艇集结战术(是英国人称之为“狼群战术”),随着特高频无线电的发展,使潜艇之间密切配合成为现实。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但德国海军只是一支战败国的海军,而不是一支被打败的海军。因为在一战终止时,德国海军尚有大量完好无损的舰船,最后不是自沉就是被瓜分。德国潜艇部队更是虽败犹荣,不仅极大地破坏了协约国海上战略运输,还差点改变这场战争的结局。可以说,是德国潜艇部队向全世界证明了潜艇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巨大军事作用和作战潜力,并直接激发了反潜战的产生与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一战的历练,德国潜艇部队形成了高效的作战体系和顽强的战斗作风,造就了一批拥有丰富实战经验(如邓尼茨)的潜艇业务骨干。德国潜艇部队掌握了高超的战术技巧,从单艇出击到编队巡航,从大洋猎杀到港口偷袭,德国潜艇部队都得心应手,俨然是世界各国海军潜艇部队技战术水平的老大,不服不行。


德国人具有机械制造的天赋和传统,“德国制造”历来工艺精湛,可靠耐用,十九世纪末德国就制造出W1、W2型潜艇。一战期间德国使用的潜艇全部是自造的,虽然那时的潜艇比较原始,但德国潜艇已然引领世界潮流,并在潜艇设计、制造方面储备了一批世界顶尖人才,这就为日后不断推出性能更好的各型潜艇奠定了基础。二战爆发时,德国只拥有57艘潜艇,是欧美主要参战国中最少的,可德国一旦全力以赴投入潜艇生产,短短几年就建成上千艘性能先进的袖珍、近海、远洋等各型潜艇,涵盖攻击、布雷、补给等不同功能,显示了德国强大的潜艇设计、制造潜力。


因此,待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海军很自然地祭出自己的“拿手戏”——大规模潜艇作战,并进一步发展了针对海上破交战的战略战术;德国军工业也是熟门熟路,源源不断将大量新型潜艇提供给军方。然而,在战争中一旦过分依赖某个兵种,并将其投入高强度大范围使用,其伤亡大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战中德国海军水面舰艇力量相对薄弱,德国潜艇部队充当了海军主力


由于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根据《凡尔赛条约》及协约国赔偿委员会的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军事力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海军只能拥有6艘10160吨、装备280毫米主炮的非无畏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不得制造及拥有潜艇。由此德国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即使不限制军力发展,也没有多少钱用于发展军备。


1933年.战争狂人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后,置《凡尔赛条约》于不顾,走上一条扩军备战的法西斯国家道路。历来海军装备是各军种中最费钱的,尤其是建造战列舰、巡洋舰、航空母舰等大型水面舰艇,所需经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对于经济总量并不很大的德国来讲,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德国剑走偏锋,决定用有限的军费大量建造高效费比的潜艇,以抗衡英法美海军强大的水面舰艇编队。


德国重点发展潜艇除了经济因素外,也有海军作战指导思想滞后及军种矛盾制约等原因,暴露了德国人刻板教条的某些劣根性。比如德国对新兴的航空母舰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唯一建造的航空母舰“齐柏林伯爵”号,在统帅部的摇摆不定和空军总司令戈林的掣肘下,历时9年最终胎死腹中。没有航空母舰的德国海军,还固守一战时的海战思维来打二战,最终自食苦果。
德国海军的潜艇统称为U型潜艇(编号U1—UXXXX),德国从1935年至二战末期共建造了1188艘潜艇(绝大部分是二战爆发后建成),是当时世界上拥有潜艇最多的国家,主要分为Ⅱ型(2型)、Ⅶ型(7型)、Ⅸ型(9型)、ⅩⅪ型(21型)、ⅩⅩⅢ型(23型)等不同型号及改进型号,排水量从280吨到1800吨不等。但建造最多的是排水量仅及同期美国、日本潜艇一半的Ⅶ型(作战型主要为B型、C型)。相比较“俾斯麦”号战列舰1.97亿马克的造价,这款德国最著名的潜艇也就200多万马克,建造周期短,又能兼顾近海与远洋作战,效费比极高,只是艇身较小,是以牺牲艇员的舒适度、适航性为代价来换取大批量生产,以此构成德国潜艇部队的主力型号。



德国Ⅶ-C型潜艇共制造了586艘,其主要数据为:排水量水面761吨/水下865吨,最大时速水面17海里/水下8海里,续航力水面8500海里/水下90海里,安全下潜深度150米,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4具、后1具,备鱼雷15枚,备水雷26枚或39枚,88毫米甲板炮1门,20毫米机关炮1-4门,艇员51人。


1935年7月,“潜艇战教父”邓尼茨奉命重建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次年担任潜艇舰队总司令(1943年升任海军总司令),他将潜心研究的“狼群战术”付诸实践,反复调教训练潜艇部队提高技战术水平,不断督促加快潜艇建造装备速度。德国潜艇部队主力舰Ⅶ型潜艇从技术指标上看很一般,但它就像一头狼,虽没有狮子、老虎的个头和力量,但凶猛贪婪,执着顽强,十几头几十头狼组成狼群就是一个强大的军团,只要锁定了杀戮对象,不达目的是绝不罢休。因而,邓尼茨有“狼头”之称。


纵观二战,德国潜艇为德国海军硬撑门面,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谁让德国海军水面战舰不争气呢,可让潜艇部队孤军奋战死杠强大的盟国海军,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潜艇部队计算战绩时,采取年度或月份战损交换比算法,可清楚地看到德国潜艇部队平均损失一艘潜艇而换取的击沉吨位越来越少,从10万吨骤降至6400吨,再降到1900吨,而德国潜艇的损失和艇员的伤亡则越来越大。


德国潜艇的疯狂猎杀,逼迫美英苏等国投入大量反潜兵力进行重点围歼


二战期间,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继续实施“无限制潜艇战”,但是以更加凶猛的“狼群战术”活跃在各大洋,尤其在繁忙的北大西洋航线上频繁攻击,大开杀戒。所谓“狼群战术”,即以6至8艘甚至更多的潜艇在敌方船队可能经过的海域一字排开,形成潜艇封锁线或称艇幕,其中任何一艘潜艇发现敌方船队,立即召唤周围的潜艇靠拢,由潜艇指挥官统一指挥,各潜艇分工明确,默契配合,轮番攻击,形成超强的战斗力和杀伤力,被盯上的船只非沉即伤,整个船队往往损失惨重。德国海军试图以“吨位战”置盟国尤其是英国于死地,即击沉盟国舰船的吨位要超过其新建舰船的吨位,而潜艇部队则承担了海上破交战的主力。


1942年德国潜艇“狼群战术”步入它最辉煌的时期,全年共击沉运输船1164艘,总吨位达726万吨,而自身的损失率却不到7%。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得不承认:“二战中唯一令我感到不安的,就是德国的U型潜艇。”德国潜艇部队也因此诞生了诸多单艇击沉达几十艘舰船的“王牌艇长”,U107号潜艇创造一次战斗航行击沉舰船14艘、总吨位8.6万吨的最高攻击纪录,U99号潜艇保持了累计击沉舰船44艘、总吨位28.2万吨的最高战绩记录。1942年11月,德国潜艇取得击沉运输船119艘、总吨位74.3万吨的单月最高记录。整个二战期间,德国潜艇共击沉的盟军作战舰艇175艘(含战列舰2艘、航空母舰6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42艘、护卫舰46艘),击沉的盟国、中立国运输舰船达5000余艘,总吨位2000余万吨,船上载运的大量战略物资沉入海底。盟国及盟军约10万人葬身于德国潜艇的攻击,德国潜艇就像幽灵似的无处不在,神出鬼没,令盟国海军及商船队谈“狼”色变,提心吊胆。


面对被德国潜艇扼住“命脉”,英美苏等国痛定思痛,亡羊补牢,被迫动用大量兵力、武器装备重点实施反潜作战,并投入大量财力快速研发了多种反潜利器装备部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是HF/DF高频无线电测向仪,这种装置可以截获德军潜艇之间或潜艇与基地之间的无线电波,从而准确测出潜艇位置。同时装备的还有改进型ASV雷达和新型声呐,这些装备大大有利于发现德国潜艇的踪迹。二是反潜巡逻机,超过3000架经改装的轰炸机,加载定向、雷达、探照灯等探测设备,以深水炸弹、反潜火箭弹、反潜鱼雷等武器专门搜寻攻击潜艇,取得近一半的战果。三是火箭助推深水炸弹,俗称“刺猬弹”,极大增加了深水炸弹的使用灵活性和命中率。四是护航航母,这种由商船改造的廉价航母在陆基飞机达不到的海域,可对船队进行有效的航空反潜保护。在盟军数千艘舰船和这些利器的复合打击下,德国潜艇的损失率节节攀升,1943年3月成为大西洋反潜战的转折点,德国潜艇的“快乐时光”一去不复返了。4月德国在大西洋被击沉潜艇15艘,5月猛增到41艘,德国人称其为“黑暗的五月”。5月23日,邓尼茨被迫下令潜艇部队暂时撤出北大西洋航线,“狼群战术”开始走向衰败。1944年,遭到大力围剿的德国潜艇部队已是穷途末路,只击沉盟国运输船131艘,总吨位51.1万吨,而德国潜艇有264艘被盟军击沉,这就叫风水轮流转,“狼群”的噩运到了。



1941年英国海军研制成功火箭助推式深水炸弹,发射器为24个,射程250米左右,可密集发射,因形象像刺猬,俗称刺猬弹。刺猬弹发射器非常轻便,其定型后很快装备到盟军大批生产的护航驱逐舰、护卫舰、炮艇上,成为标准的反潜装备,与深水炸弹配合承担起反潜的重任,命中率达到10%。


这期间还发生一件重要的泄密事件让德国潜艇雪上加霜,德军竟毫不知情。1941年5月英国海军在冰岛附近海域俘获了德国U110号潜艇,缴获艇上的“恩尼格码”密码机。结果从那时起一直到战争结束,德国海军潜艇的无线电通信内容,不断被英国海军情报部门截获破译,使许多德国潜艇的动向无密可保,加剧了德国潜艇的作战损失。而盟军对德国军工厂的狂轰滥炸,使德国在战争后期根本无法为潜艇部队补充新潜艇,“狼群”的规模及战绩也迅速缩小。


与一战截然不同,二战德国潜艇部队是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但这一伏笔在二战爆发前就埋下了。一直以来德国海军缺乏与盟军抗衡的水面作战舰艇和航空力量,无法给潜艇部队提供有效的支援和保护,让盟军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潜艇,才造成德国潜艇部队的重大伤亡。这也充分证明,单一兵种再强大,在现代战争中如没有其他军兵种的协同配合,是难以取得最终成功的。但如果抛开战争性质和意识形态,仅从职业军人的视角看,孤军奋战、无畏赴死、战术高超、作风顽强的德国潜艇部队官兵,还是值得尊敬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