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辑组 2018-05-27


分析丨氦大人

制图丨圆圆、阿七


今天是“慈善法”实施以来的第二个慈善日,而两天之后将是“盛况空前”的99公益日——目前已上线筹款的项目超过9200个,上周一公益组织的筹款活动更在网络刷屏。


公益似乎真的走进了公众的生活里,但这一年来,民间公益组织真的过得比以前更好吗?NGOCN的调研团队正在进行《民间公益组织政策环境友善度》调研(到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参与),下面是调研的阶段性成果:



我们的调研围绕着注册、资源筹集、组织活动及税收这四大方面,这四方面构成了民间组织面对政策环境,调查结合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全国各地的公益伙伴在发展过程中,政策环境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他们怎么看待当前的政策环境。


截止到8月底,我们已经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份的291份有效的问卷。由于仍处于回收阶段,所以问卷的分布并不具有代表性。不过,根据已经回收的数据,我们进行了初步分析整理:


数据概况

基于回收到的291份有效问卷,参与问卷填写的民间公益组织中,85%拥有社会组织的合法身份(247家),包括160家组织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70家社会团体,和17家基金会。仍有约12%(34家)组织尚未取得任何注册身份。

在247家获得注册身份的组织中,近40%为区级注册,约37%的组织为市级注册。


注册

近年来,直接登记的政策在全国各地推行,其具体执行状况又如何呢?


在247家已经注册的组织中,140家有业务主管单位,99家没有。



若按注册级别区分的话,省级注册的组织里,有超过一半在其注册时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


在99家没有业务主管单位的组织中,有7家被要求重新找业务主管单位。7家组织性质均为民非,其中4家位于昆明,包括3家省级注册的和1家区级注册的。另外则还有2家是在广州的区级注册组织,1家在上海的区级注册组织。


此外,有35家组织尚未获得注册身份,其中12家正在注册流程中的组织和22家尚未注册的组织。正在注册的组织表示,注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前三名为: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专业人员的限制(如是否持社工证);业务范围限制。


而对尚未注册的组织来说,选择不注册的主要原因为: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注册的时间/金钱成本太高;担心注册后活动弹性减少;担心注册后申请境外资金的风险更大。


总体来说,民间公益组织对注册环境的评分不太满意。(平均得分为2.95)



资源筹集

资金是民间公益组织能可持续运转的重要支持,而一个良性、健康的资金来源体系,应当是多元化的。过渡依赖任何单一的资助方,都可能会影响组织的独立性与长期发展。


在问卷中,我们列举出了九种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



根据目前回收的问卷,291家组织平均有2.57个资金来源渠道,渠道越多,证明组织的资金筹集越多样化。渠道最多的组织,曾从七个渠道获取过资金。但55%的组织(156)只有一个或两个资金来源渠道。


关于对来自政府的资助,93家组织表示从未接受过政府资助。118家曾经参与过政府购买服务,77家接受过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支持;54家曾经和政府合作时接受过其人财物的支持;83家参加过政府举办的公益创投/公益大赛;21家有过其他类型的政府支持,如:业务主管单位对下属学会的支持;奖励;街乡级社会建设项目。



对于参加过政府购买服务的118家组织,我们请他们对于购买服务过程中的六项关键流程进行打分,询问他们是否同意以下说法,1分代表很不同意,5分代表很同意。平均来看,组织最认同的说法是项目评估公平公正(3.27)和立项评选公开公正(3.20),其次为容易获取相关信息(3.19)和相关信息公布后有足够的时间准备(3.14),而较为不同意的是资金拨付及时(2.94)和管理费比例合理(2.90)。


总体来说,民间公益组织认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并不是很大(平均得分2.72)。


而针对境外资金,28家组织表示,由于境外资方无法在当地注册,所以今年无法获取境外资助;21家组织表示,由于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所以也无法获取境外资助。


对于“拿境外资助,没有任何风险”这句话,67%的组织表示不赞同,与此同时,只有16.2%的组织认为,“不拿境外资金,我们组织生存会成问题”。


由此可以体现,对于民间公益组织来说,虽然境外资金的获取颇具风险,但整体来说,组织对境外资金的依赖并不大。


活动

在民间公益组织的活动开展方面,我们主要调查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倡导活动的开展,与境外组织共同举行活动,以及参与政府主导的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参与,我们希望了解哪些活动是受到支持,哪些则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基于理论,我们列举了八类政策倡导活动,请问卷填写组织选择他们参与过的活动。有26%(76家)的组织表示,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政策倡导活动。而在其余组织参与过的政策倡导活动中,参与度最高的三类为:召开针对某一社会问题的讲座(107家参与过),在媒体和自媒体上针对某一政策发声(89家参与过),和与其他公益组织联名倡议(81家参与过)。



可见,大部分的组织都参与过与政策倡导相关的活动,且以面向公众或媒体的外部策略为主。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只有3家组织参与过全部八种政策倡导活动。一半的组织(146家)参与过的政策倡导活动,在三种及以下。


而在与境外组织的活动上,约六成的组织表示,没参与过或不了解组织曾和境外组织一起举办过活动。而参与过的组织则表示,与境外组织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政府的限制。其中受限比较多的是“执行境外组织的项目”(1分表示政府大力支持,5分则为政府严格限制该活动;此项活动平均得分为3.61),和“境外组织一起组织活动”(3.60)。



而在政府支持的活动中,有57家组织表示从未获得过任何政府在活动上的支持。


总体来说,只有11.3%(33家)的组织同意“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源可以满足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组织都认为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源难以其组织的发展。


税收

由于民间公益组织的非盈利特性,《慈善法》中规定了相关的税收优惠,但在实际情况中,又有多少组织真正享受到了税收的相关优惠呢?


问卷中的291家组织里,获得免税资格的只占约25%(75家),三分之一(100家)的组织没有任何的税收优惠。


而在没有免税资格的组织中,有28%(58家)的组织尝试过申请免税资格,但没有拿到。其中有34家表示,原因在于当地的财税部门没有相关的申领指南,因此难以申请。


此外,没有免税资格的组织中,33%(70家)表示从未进行过申请。选择最多的三个原因分别是:“申请手续繁琐”(21家),“知道可以申请,但不知道如何申请”(20家),及“认为组织不符合要求”(14家)。

 


当被问到受到社会捐赠时会开具哪种票据这一问题时,29家组织表示没有捐赠收入。31家的组织表示,没开具任何收据。135家组织(46.4%)可以开具公益事业捐赠票据,104家(35.7%)可以开具普通发票,24家(8.2%)则可开具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当被问到为什么没有公益事业捐赠票据,即捐赠收据时,49家组织表示原因在于当地财税部门没有申领指南,另外有24家组织表示无法向财税部门证明自己的身份。


总体来说,在针对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满意度评分的问题上,只有15.5%的组织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44.7%的组织则表示出不满意。主要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具体的政策落实上,缺乏详细的细则。


结语

由于此次调研的问卷尚处在回收状态中,在这里,我们只能先展示一些描述性的数据,试图勾勒出民间公益组织所生存的政策环境的现状。


而我们研究重点关注的,则是不同地区在以上这些方面的差异。比如在政府购买上,力度较大、流程较为友善的城市有哪些?注册环境较为宽松的城市有哪些?


目前回收到的问卷填写组织的地区


长期以来,我们都习惯于将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却忽视了不同地区间,以及不同政策领域间的差异。


想了解哪些城市对民间公益组织比较友善?在哪些方面比较友善?对哪些活动领域的组织比较友善么?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研究。


参与我们的问卷填写

为自己发声!

↓↓↓


主页君正在努力筹集稿费

支持一下吧!

↓↓↓

成为我们的支持伙伴:前路坎坷,但NGOCN还要找100位列车长一起上路!


版权声明:如非特殊说明,公号文章内容均为NGOCN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