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荒野生灵,我们的兄弟,传授秘密 | 韦佐读《龟岛:斯奈德诗集》
“根在工作。无人看见。”
——读《龟岛:斯奈德诗集》
文 / 韦佐
“根在工作。
无人看见。”
——《眼花缭乱》
大标题上有意保留两个句号是缘于对原作的尊重,且很有必要。
诗人加里·斯奈德的诗句中,不少时候句末是不用标点符号的,但既然用了,自然有用的道理。就像以上引文为其诗作《眼花缭乱》的末两句,一个句号,再分行,就产生一种互不相通的隔膜感和疏离感。“根”与“人”仿佛互不相干,各自寂寥,彼此忘忽。
但如用逗号,空间感就丧失了。
一
平日一说到“工作”,我们首先会想到人类自己,好像在这个地球上,人类是唯一的工作者。其实大谬不然。或者说,这个理解过于狭隘,因为人类仅仅是无数生物中的一类。“人为万物之灵”也是人类的自我良好感觉和偏执的认知。
我觉得,唯有时间是静止着的,而正在活动着的、变化着的一切、甚至存在着的一切,都在各自工作。比如,落雨了下雪了,是云在工作;烈日当空,大气蒸腾,是太阳在工作;潮水涨消,涛声不息,是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在工作;就是大山石壁的不断销蚀,也是自顾自地缓慢地工作。说近一些,当你路过一棵棵大树下,树叶哗哗晃动,这是风在工作。当风停下来,树貌似休息时,而“根在工作”,只是“无人看见”,但还是被斯奈德看见或听见了。
二
加里·斯奈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又是禅宗信徒和环保主义者。到21世纪20年代,1930年出生的斯奈德依然健在,算是“垮掉派”极少数硕果仅存的诗人之一。他出版了著作20余种,《龟岛》获得过1975年普利策诗歌奖。也有批评家认为,由于生活年代相近,斯奈德年轻时参加过“垮掉派”诗歌运动,于是有人称其为“垮掉派”成员。事实上,他的诗歌与“垮掉派”有本质的区别。就是说,斯奈德不归属“垮掉派”。以作品风格归类,似乎更为切合。作为一名诗歌读者和作者,很多年前我曾读过美国“垮掉派”诗人的一些作品,却没有读过斯奈德,也许当时还没有翻译。或许到了一定年岁,更适合遇见、也更宜于阅读斯奈德。果然如此。读了《龟岛:斯奈德诗集》(以下简称《龟岛》),比较之前读过的“垮掉派”最具代表性诗人艾伦·金斯堡的代表作《嚎叫》,就明显感觉两者风格截然相反。前者是入定的禅师,后者则是怒目金刚。或前者是澄澈的湖泊,后者是滔天的巨浪。斯奈德比金斯伯格才小4岁,但在金斯伯格去世25年后,仍健在人间,或许这与他年轻时就习禅并长期简朴生活有很大关系。三
大学毕业后,斯奈德再入另一所大学攻读东方语言文学,学习汉语和日语,为他以后习禅作准备。他极喜欢王维、寒山等中国诗人,向美国读者推介翻译了中国诗人诗作,引起很大反响。他到日本出家为僧三年,醉心于研习禅宗。回国后,与他的日本妻子定居山区,广泛地游历、阅读和讲学,并致力于环保,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这样的人生经历,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有影响的诗人群体中,怕是找不出第二例。斯奈德提出“返回自然”的主张,宁做“荒野代言人”而隐逸荒野,奉荒野为人类文明之根源,并致力荒野实践,通过文学创作途径,让自己的身心得以抵达自然,安放于自然。在高度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达国家,极其可贵。“感谢地球母亲,日日夜夜航行——/感谢她的土壤:富饶,稀有且甜美……//感谢植物,向阳的、随光而变的叶子/和细微的根系;静静站立,经历风/和雨;他们在流转的细纹里起舞……//感谢空气,承载着高飞的雨燕和沉默的/黎明时的猫头鹰……//感谢荒野生灵,我们的兄弟,传授秘密……”在(《为大家庭祷告》)中,斯奈德还要逐一地“感谢水”“感谢太阳”“感谢伟大的天空/拥有数十亿颗恒星——而且远远超过此数——/超越一切力量和思想……”,他作为一个感恩者而存在,因此像前辈戴维·梭罗一样,过着极简生活。《为大家庭祷告》虽没编排在诗集的第一首,但让人感觉到,它就像《龟岛》的序言诗。而且在整部集子中,较之其他诗作,其句式较长,且长于数倍。这种抒情长句,让人想到美国现代诗之父沃尔特·惠特曼的影响。作为环保主义者,斯奈德同时也深受其前辈戴维·梭罗的影响。梭罗的职业曾经是土地勘测员,后来成为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但隆誉却在过世之后。其代表作长篇散文《瓦尔登湖》饮誉世界文坛。
“……天晴,繁星/树叶抓住/一些额外的微小来源/在整个辽阔的夜晚//到此/僻静/深饮/那黑光”(《来源》)。诗中的“饮者”,是树,是人,或是所有生命?大家相互依存,又各自饮下那辽阔的孤独。如此细微又如此宏大的视角,非置身于荒野者所不能。
“蓝色的夜/霜雾,天空/因月而亮/松树的树冠/弯曲,雪蓝,淡淡地/融入天空,霜,星光。/靴子的吱嘎声。/兔子的足迹,鹿的足迹/我们又知道什么”(《松树的树冠》),被认为是最具唐代诗人王维式的古风作品。前六行自然呈现月夜雪地实景,而“靴子的吱嘎声”替代了人的声息。或许是无声独行,或许是寥寥几个但各自行走而无须言语。末一句“我们又知道什么”,好像把看到的、知道的实景,一下又幻化为虚无,雪夜潜行仿佛是一种回忆,甚至只是一种想象,而“无人看见”。虚与实、有与无,仿佛因此被打破了界限,或者也无须去证实。反正,雪下过,人也走过,不知道也没什么。
“土狼的歌唱/被打断/因为他们害怕/荒野的/召唤//他们卖掉他们的原始雪松林,/数英里的参天大树,/卖给一个伐木人,/后者告诉他们://树里面都是虫子……这些美国人在选定的城市上空/倾倒毒药和炸药/先是整个亚洲,/接下来在北美,/一场与地球的战争。/到战争结束时也/没有地方//让一只土狼藏身”(《荒野的召唤》)。斯奈德为大规模伐木行为而痛心疾首,但又能奈之如何?
四
斯奈德在《自序》里说,“龟岛”是一个半新旧的名字,后来是指北美洲。其得名源自“世界各地都有一种观念:地球,甚至宇宙,由一只大龟或一条永生之蛇支撑着”。因此,可以将“龟岛”看成地球或宇宙。《龟岛》中的诗篇所承载的题材正是由此而生。
《龟岛》题材宏大到宇宙洪荒,又细到一只土狼,一只母熊,一片落叶,一只虫子。其实,诗歌题材向来无大小之分。爱默生说“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而所谓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反之亦然。
斯奈德深谙东方哲学和禅宗,他的荒野既辽阔无边,亦可为掌上的一朵落花。《龟岛》里像在记载着他的自然行踪和身心履迹。从湖泊,河流,山川,飞瀑,到云朵,到地上的几朵蘑菇。
斯奈德虽然说过“我不喜欢西方文化”,尽管钻研禅宗并深浸其中,却不是中国式的隐逸派诗人,而是一个身在荒野心念现实的生态主义者。或者说,他的身心一齐在人世与荒野之间进退。作为环保主义者,他身体力行的荒野生活及创作,在《龟岛》的众多篇目中都得以具体呈现。
“草地正在阳光里工作。把它变绿。/把它变甜。这样我们才可以吃……”“巴西说‘主权使用自然资源’/三万种未知的植物”到“大卫神父的鹿,麋䴟,/二千年前生长在黄河边的/藨草沼泽——家园输给了水稻——/洛阳的森林被砍伐,所有淤泥/和沙土流下来,到公元1200年,森林消亡……”(《地球母亲:她的鲸鱼》)。诗人的笔触自古及今,历数地球物种的消亡、生态不断恶化的事实,表达了对于地球母亲不堪重负的沉痛忧思。
“死神自己,/(液态金属式快速增殖核反应堆)/站着咧嘴笑,招手。/钚做的牙齿发光。/眉毛嗡嗡响。/露天采矿的大镰刀。//迦梨在僵硬的死公鸡上跳舞//……迦梨时代的/长袍装束//世界末日。”(《液态金属式快速增殖核反应堆》),知道“迦梨”是印度神话中代表毁灭的女神,就很容易理解此诗的含义。
五
当然,斯奈德也不是悲观主义者。他认为“只要牢记野生自然的智慧,对于未来即无须恐惧”。但人类真正会牢记野生自然的智慧么?
《龟岛》中,还专设了“写给孩子们”的一辑诗作:“科学在美中行走:/网是许多结/皮肤是边防,/毛皮是借来的温暖;/一只弓是风中弯曲的肢体/一幢巨大的市中心建筑/是站在尽头的溪床。”(《朝向顶极》),“站着的溪床”颇具意味,因为河床溪床是躺在水底的。是否在寄寓着自然生态文明终将战胜人类文明(如建筑)的期望?
因为“顶极”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演替的最终稳定状态;而达到顶极的生物群落称顶极群落。
《龟岛》中最后一辑“坦诚之言”,是斯奈德的生态散文,各篇篇幅均十分精短,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可视作诗歌的延伸、补充或升华。斯奈德非常认同“活质是存储在细胞和基因里的信息。几平方米大小的森林里存储的高等级的完备复杂信息,要超过人类所有图书馆里存储的……是百万年来一直流动的信息”(《荒野》)。人类现存的图书信息,乃至网络时代电子贮存的所有信息,都是静态的,非生命的。而生活的生物,却不一样。斯奈德视荒野为万千生命之源,正是基于他对于自然生态科学的、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超过一般诗人。“深层次生态学桂冠诗人”之美誉,对于斯奈德可谓实至名归。
“假如我们的子孙后代在未来许多年里仍会生活在这里(而不是在月球上),我们该如何在这片大陆上生活。热爱并保护这些泥土、这些树木、这些狼。”(《“活力是永恒的快乐”》),这是诗人对于人类未来仍有荒野可以依存所表示的深切期望。
老年斯奈德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他像根一样工作和期望,作为读者,最值得我们看见。
[美] 加里·斯奈德 著
柳向阳 译
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加里•斯奈德是垮掉派代表,被誉为“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其诗关注生命的本质及文化的根源,体现人与自然原始的联系,极具禅意,对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有深刻的启发。
《龟岛》为斯奈德赢得了1975年普利策诗歌奖。斯奈德以诗为志,叙述自己隐居的生活日常,歌咏天地与自然,呼吁人们重拾“古老的同心”。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前三个部分为诗歌,第四部分为散文。该诗集充分吸收了佛教缘起论及传统西方生态学的思想,诗歌中的世界也因这两个因素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END
主理人: 方雨辰
执行编辑: 傅声
欢迎转发分享~
往期推荐
爱是除了深爱别无所爱|伊思班卡诗7首
河的名字叫万古愁 | 宋琳诗5首
“飘浮”与“锚定” | 姜涛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