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未来乡村展示中心方案品评会 | VILLAGE VISION
以“未来乡村”为题,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希望建筑师借助设计的力量,把对乡村的思索带入楼纳。将知名建筑师、设计师、专家学者等聚集一处,共同参与方案品评会,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期冀设计能够切实服务于乡村,谱写美好乡村未来。
楼纳未来乡村展示中心方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章明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张姿设计完成。
品评会嘉宾合影
嘉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设计总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生导师,建筑评论家、策展人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建筑师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致正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主持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执行主编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执行主编 柳青
感谢各位建筑师朋友来到“章明——未来乡村展示中心方案品评会”。楼纳实践以“未来乡村”为主题,希望建筑师以自我思索的方式介入乡村,以设计的力量引领乡村复兴。今天的品评会是楼纳实践品评会的第一场,希望大家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是方案本身。希望各位就方案本身的设计、功能以及建筑与人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
第二,项目本身是如何回应“未来乡村”这一主题的。楼纳实践自开始以来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如1月份楼纳国际山地艺术节就得到了央视、新华社、中新社、腾讯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的报道。借助媒体长期关注,建筑师将得以展示实现乡村复兴的策略,而这些思索在项目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第三,项目对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是如何回应的。作为公社社员应该营造怎样的一个社区环境与精神内核。首先,请章明老师为大家讲述一下未来乡村展示中心这一方案。
方案解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章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3852ur6l3&width=500&height=375&auto=0
1.概念
欢迎大家。首先未来乡村展示中心是一个小方案、小项目,但对于楼纳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场地位于楼纳村口,在踏勘调研中,我们为村落文化的流失深感遗憾,希望借助建筑手段(如建造方式、材料选用)重新唤起村落的历史根系与文脉。由此,针对“未来乡村”这一大概念,我们提出了“循脉潜行、游目观想”的主题。
2.未来乡村
黔西南的气候、早期建造方式、吊脚楼形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设计中,我们一直思考未来乡村需要什么。楼纳将来会有120个建筑师设计、120个计划、120个项目需要展示。因此未来乡村展示中心如同以往村口大树一样,是村子的公共空间,它将以开放的姿态贯通室内外空间,同时隐匿在山脚下。
未来乡村展示馆(村口角度)
未来乡村展示馆(正向角度)
以“未来乡村”为主题,在重塑乡村精魂的构想下,我们秉持着开放的态度:不仅仅是单纯的复制复古,而是借助于现代材料,对建筑学本体的提升。
下面请孙嘉龙为大家详细地做项目介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副主任建筑师 孙嘉龙
在调研场地时我们一直思索应该用什么态度来面对楼纳的人文环境,因此章明与张姿老师提出了“循脉潜行,游目观想”的整体构思。
1.循脉潜行
循脉潜行
循脉潜行是指从山脉、水脉、路脉、文脉、绿脉五个方面回应场地。
循脉潜行·山脉:场地内有7m的高差,整合场地台地现状依山就势。
循脉潜行·水脉:场地中有一口井,基于这个场地脉络进行未来乡村展示中心的设想。山上有小溪流经基地,借助于小溪营造建筑内部的一口水井。
循脉潜行·路脉:整合基地现有路径进行提取,形成纵横阡陌联系南北的状态。房子内部有很多路径可以从屋顶经过,一同形成室内外的渗透。
循脉潜行·文脉:我们希望挖掘潜在的地域脉络与人文脉络,对场地中田垄元素进行抽象的提取;以当地吊脚楼形式为原型,未来乡村展示中心做底层架空的形式。
循脉潜行·绿脉:保留基地内原有树木,建筑上部屋顶形成庭院,游客可漫步屋顶可观赏田野。
2.游目观想
未来乡村展示中心是一种可观青山,可见水,可以在田坝间自然的游走,非常自然的状态。建筑整体如同中国画,一步一景移步异景,建筑本身也是悬置在这个场地之上,保证人们能够以比较轻易的状态进入这个场地,以此达到章明老师所说的“游目观想”。
3.融合
结构上希望尽可能的轻盈,节点尽可能精致。采取钢柱支撑,方盒状单体嵌入结构之中;方盒体与上部屋顶结构相对独立。建筑单体较长,以此模糊建筑边界,与场地融合。
1.感知驱动
方案的解读已经很详细了,那么我从感性的方面进行补充。我一直在思索“唤醒感知返乡之路”的问题,希望以感知驱动而非性能驱动我们回归乡村的问题。
早些时候我看过一本书《设计中的设计》,书中形容人是一个由精密的膜包裹着的球。这个膜靠视觉、触觉、嗅觉来感知各种信息,完形记忆并混合成人对新事物的认识。
我小时候上学的路上就充满了各种感知,上学路上要途径6个村子,正常走20分钟的路程我可以走1个半小时。印象最深的是,我要和每一个村子的大黄狗进行互动。我在前面互动,一串黄狗在后面追,快追上时候我往地上一蹲,他们立马四散逃窜,这就是我对动物的互动感知。
我们这代人在这个时间回归乡村,其实就是骨子里乡村气息的召唤,我们应当参与到“未来乡村”中去。
2.信息集散
第二,就感知乡村未来而言,未来乡村展示中心的地理位置就是对未来最大的感知。在乡村的环境中,古树与古井的形象非常重要。大树下面有一口古井或是有溪流经过,男人挑水,女人浣衣,谁家来了客人,远处山路上来了人,大家立刻都知道了,这里形成了村中密集的信息集散地。以此,场地中古树古井也完形了我们对未来乡村展示中心的定位——信息集散地。
3.重启感知的切入点
最后我想谈的是重启感知的切入点,我谈到的全部感知都浓缩在未来乡村展示中心的架构中。以布依族吊脚楼为原型,建筑并非完全脱离场地,而是依托山地与台壁。同时,借助于梁与柱的建构关系,使纵向维护结构与内梁结合,与纵向支撑系统脱离,希望未来乡村展示中心这一建筑能够达到锚固与游离的状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生导师,建筑评论家、策展人 李翔宁
1.形态、观赏
未来乡村展示中心有两个地方非常好:第一,其依托地形所形成的梯田感觉,像是哈佛GSD的大台阶,一眼望过去非常大气。第二,屋顶观赏效果很好。我之前写过一篇评论,关于隈研吾的杭州民艺博物馆,顶部下空间太复杂,而章明的未来乡村展示中心顶部整体感很强,效果非常好。
未来乡村展示中心让我想起了安藤忠雄在德克萨斯州所做的沃斯堡现代美术馆,底部立面连续构成了整体的完整性。如同希腊神庙,内部设置非常复杂,而外部的回廊使建筑形成一个整体。
2.消极空间、整体性
关于现阶段设计我有两个建议,第一,吊脚楼下的消极空间应该如何处理,第二,展厅大片玻璃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做一个整体通透的空间,使室内观赏到连续性的景观。
3.未来乡村
未来乡村展示中心内部空间划分模式为后期运营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作为楼纳的第一个项目,其场地位置如此特殊。应当如何运作并集聚人气是建筑师在方案设计之初就进行思考的,这也是对“未来乡村”主题的回应。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 刘恩芳
1. 楼纳乡建
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由国内外多位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等群体一同参与,实地实践,力求探索适合在地性乡村建设的一种模式。政府也希望借助每年一系列的文化事件活动,包括建筑师公社的建设,来推进当地乡村的发展。这对项目整体推进是有利的,但同时,也面临同中国其它乡村建设一样的问题,需着找到解决之路。
2.乡建挑战
面对中国新城镇化发展现状,建筑师走进乡村,参与乡建,但大多数的建筑师一直还是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参与其中,对二三十年前的大多数城市所经历的大拆大建式的发展模式还心有余悸,不希望在诸多因素影响下的乡村建设中,将其文化消失殆尽。
在从政府到村民都希望改善现状的意愿越来越强烈的同时,乡建的发展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相应的政策、方法都还没有完全形成,在一个有时不可控的环境中实践,这给建筑师参与乡建带来了极大挑战。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这就更需要有更多的有责任感的建筑师参与其中,以审慎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探寻多元适宜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实践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3.在地性的表现
因此,这个项目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首先立意非常好,以村口大树的意义为起点,构筑了建筑的内涵,同时考虑了地脉人脉等基地内涵,形成丰富的空间组织,形态完整优美,空间多样。可以适当强化“树”立意所带来的凝聚力和空间力,同时留意在田野方向的形态效果,似乎从远处看感觉体量还是大了些,可以适当小一点,有的地方可打破一下与山体相融,在完美中增加一点残缺美。
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作为一种乡建模式,为多元乡建途径的探索做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实践。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刘宇扬
1.乡建挑战
乡建是一个大课题,未来乡村是一种趋势,村民问题、土地问题、业主规范问题、消防问题、政策问题……是我们探索乡建的真正出路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建筑师来做乡建,不仅需要从专业的方面考虑问题,还应该从非专业层面、社会层面,做更为本质的判断。
2.消极空间、流线塑造、多样体验
首先我赞同方案采用的钢柱加双梁的结构体系,前卫的东西使用起来未必不亲和,钢木结合得好也可以体现结构的现代性。
现在项目选址非常好,有两点我比较关心:一是小鸟瞰非常精彩,视觉上空间比较丰富,但吊脚楼底下比较消极的空间还需要再探讨。二是入口走到屋顶再走下去的这个流线塑造得很吸引人,很多访客第一次来都会体验一下,但厅的重要性是否需要提升。
3.乡村营造
从整体上我建议,建筑师在设计项目中,需要留心公共建筑之间的关系。除了特色的建筑,还需要一些诸如冰淇凌店、幼儿中心等体验来增加趣味性和引爆点。
致正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张斌
1.乡村建筑灵活性、可能性
作为乡村建筑,底部空间零散大有好处,能够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与可能性。聚落状的盒子和连续地景式的梯田形态,使建筑从村口看是一个小的角。但从正面看相对村庄而言则是一种巨型尺度,这一尺度值得再斟酌。
这其实体现出对待中国乡村建筑的态度,我们需要把乡村建筑作为一种轻资产,不需要那么多的限定,多种用途都可以兼容,使其充满可能性。建议缩减功能空间,突显灵活性与兼容性,并相应扩大有覆盖的公共空间,激发多样的事件与活动。
2.整体/多样 复杂/灵活
在还原地景上我一直认为需要寻求一种平衡,建筑不可能直接作为山体的模拟,因此关于未来乡村展示中心,是否有两种模式可以探讨:以条状结构作为整体架构建筑体量不再突出其上,或者以轻巧的楼阁形体飘浮其上来增强建筑与大体量山谷地景的互动。
3.渐进式的开发
未来乡村的发展需要是一种渐进式的发展,开发、运营等等,需要一种自上而下的朴实的程序。
借助于方案品评会,建筑师对设计各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开诚布公地表述对项目的思索,畅言关于乡村建筑的构想,以此探索“未来乡村”建筑的可能性与合理性,亦为后续的方案深化提供了借鉴思路。
建构于品评会之上,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还将举办方案发布会与材料企业见面会。材料企业见面会中,建筑项目与材料企业对接合作,共同探讨、研究、开发适应于项目、适应于乡村的材料技术。以楼纳为展示点与起点,将新材料新技术推向更广大的乡村建筑中,构筑“未来乡村”。
材料品牌合作
联系人:苏丽燕
电话:18600687323
邮箱:suliyan@uedmagazine.net
联系人:杨纯红
电话:18600687010
邮箱:yangchunhong@uedmagazine.net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参与集结!
↓ 召集行动前情提要
1.与大师同行·楼纳实践材料企业召集令 | VILLAGE VISION
2.未来乡村楼纳实践学术研讨会召开在即 | VILLAGE VISION
3.展览回顾 | VILLAGE VISION未来乡村主题展览开启乡建新模式
5.VILLAGE VISION | 春节去楼纳,油菜花季的建筑之旅
请持续关注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公众号
长按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