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家,就像个垃圾场

2018-01-04 童书来了


童趣  书香  态度  温度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 关注 童书来了

文=曾奇峰

源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zqfxl2013)


一个家庭可以说就是一个小小的国家。


这个国家有着自己的疆土,每个家庭的成员都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所以都有责任捍卫这个小的家园的完整性和不受侵犯。


但是,经常的情形是,小小家园的边界是被家庭成员自己侵犯的。


举个例子,如果丈夫在外面受了气,就回家骂妻子或者打孩子……


那就相当于让外界的邪恶侵害了家庭成员的利益,这位丈夫就是引狼入室或者运送邪恶跨越家的疆界的“内奸”。


这种极端的情形当然较为少见,更多的情形是某一个或者几个家庭成员以一种较为隐蔽的方式让家的疆界被突破,使家丧失了保护和休养的功能,从而使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受到伤害。


01


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


父亲陈先生是某政府机关的处长,母亲姚女士是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女儿佳佳十七岁,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


来到我们医院就诊的原因是:


女儿因为跟同学闹矛盾几次试图自杀,学校老师建议看心理医生。


最近自杀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跟一位女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口角,而且事后那位女同学还公开道了歉,但佳佳就是想不通,偷偷去买了安眠药想自杀。


我要这一家三口分别谈谈每天家里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气氛怎样。


佳佳先说:


爸爸很早就出门,晚上一般会吃了饭才回家,回家会很疲惫,洗洗就睡了;


妈妈工作也很辛苦,回到家里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经常累得唉声叹气的,有时候连自己倒杯水的力气都没有,还要我或者保姆给她倒;


我自己也是早出晚归,回到家里话都不想说,看看书就躺床上去了;


如果是节假日,大家也不出门,在家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休息,互不打扰,整个家庭就像一个疗养院,大家都像是伤病员。


妈妈接着说:


当医生辛苦,这你是知道的,一天忙碌下来,回家就想休息,有时候真的到了吃饭都没力气的程度。


程先生同意妻子的意见。


他说,我在政府机关上班,也是成天忙得不像人,回到家就希望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我又问佳佳,你的情况呢?


佳佳说,学校有很多烦心事,我回家也什么都不想说,什么也不想做。


说完叹了一口气,开始旁若无人地玩弄手机。


我想现在是做一些干预的时候了。


我问陈先生,刚才你提到了烧菜做饭,能不能告诉我,一般情况下下班后你会在菜场买些什么带回家呢?


陈先生苦笑了一下说,基本上是熟食或者半熟食的东西,简单加加工就可以放到嘴里去。


我看看姚女士和佳佳,她们分别会买些蔬菜瓜果回家。


我接着说,刚才我们谈到了大家会在菜市场买一些物质的东西回家,这些东西拼凑出来,就可以变成我们三个人享用的美食。


吃这件事,可是家庭生活极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现在想问问,除了物质的,包括刚才提到的那些食物,以及冰箱、电视、空调、电脑等等,你们三个人还分别从外面带了什么精神的东西回家呢?


我接着解释,假如一些心理的东西是可以携带的话,佳佳,你能不能告诉我,爸爸是带着家之外的什么心理状态回家的呢?


佳佳略想了想,就回答说:


心理压力,除了压力还是压力。


陈先生听了,再次苦笑着说,也对,也对,但我也没办法啊。


我再问佳佳,那妈妈呢?


佳佳想都没想就说:


她带回来的是疲劳、焦虑和郁闷。


每天看到她那个样子,我好的心情都会变坏。


我就问姚女士,你觉得佳佳带回来的是什么呢?


她想了想说,她一个孩子,带什么回来都是应该的。


我说,刚才我们已经说到了每个人从外面带回家的一些东西,我的感觉是,我们好像都是心理上的废品啊、垃圾啊之类东西的爱好者,都喜欢把一些不好的东西往家里带。


如果家里成了心理垃圾场,那一定大家都不会舒服,也不会休息得好。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可以不带垃圾,而带一些好玩的东西回家?


我把目光转向了陈先生。


陈先生这次没有苦笑,他想了想说:


这个主意倒不错,工作的压力永远在那里,回到家愁眉苦脸丝毫不会减轻压力;


反而会把压力传递给家人,她们受到了压力,也许还会把压力反弹回来。


反过来想,我如果回家就把一切外面的压力置之脑后,高高兴兴地享受天伦之乐,那么压力虽然没减少。


但我自己应对压力的功夫一定会增加的。


姚女士的情绪也变得好了一些,她说,想想也对,把工作上的压力,外面的不好情绪带回家,真的有公私不分、里外不分的味道。


最好的办法也许是,回家的路上每个人都把自己消消“毒”,保证自己清清爽爽、没有任何“污染”地回家。


佳佳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连着说了几次是啊是啊。


然后接着妈妈的话,我们要分分工,回家之后每个人做一件既让自己高兴、又让别人高兴的事情。


02


三个星期以后,我们再见面,佳佳抢着说家庭的变化:


爸爸回家之后,兴致勃勃地做一个拿手的菜,做完之后,一家三口上桌开吃,在赞美声中陈先生喝一点小酒;


妈妈回家之后,不再躺在沙发上,而是到处看有没有可以帮得上忙的地方,她惊奇地发现,做点事情也是很好的休息;


佳佳自己则负责在屋子里弄点声响,要么播放CD,要么一边弹着钢琴一边引吭高歌。


又过了两周,佳佳单独来到我的咨询室。


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正式谈过她自杀的事情。


笑着谈及死亡,这可有点不寻常,这让我既高兴,又有些担心。


高兴的是也许她现在心里想到的死,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


担心的是,她是不是还有什么想不开呢?


佳佳很快就打消了我的疑虑。


她说,以前从早到晚、从学校到家里,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没有一刻放松的机会,人就自然变得很敏感。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以前生活的环境之间没有差别,所以没有层次感,混混沌沌的,不知道在什么环境该怎么言谈举止。


环境一糊涂,人也就跟着糊涂,自然就会做出为小事情要死要活的糊涂事情来。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即使是在学校有些不愉快,我也清楚地知道一放学,就有家中的轻松愉快等着我,所以就越来越不把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当回事。


我接着说,那你爸爸妈妈呢?


佳佳说,他们也很好啊,他们越来越公私分明”了,回家就关掉手机,把一切跟工作有关的事情都搁在家门之外,嘱咐单位同事万一有事就打家里电话;


周末一定出门晒太阳或者淋雨。


有次爸爸周末不得已加了班,还一个劲地道歉,我也不依不饶,硬要他请我们包括保姆在内四个人吃了一次重庆火锅才罢休。


我对佳佳说,我喜欢极了“公私分明”四个字的这种用法,很有创造性。


这种将环境弄得“分明”的状况,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心有序的外在表现。


一个人内心安宁了,就可以应对外界的一切人物和事件。


佳佳最后问我,医生,你觉得你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吗?


我听了一愣,半晌才回答,也许不是,近几年实在太忙了点。


但我向她保证,你的问题提醒了我,我一定会朝着跟你一样“公私分明”的路上走。


©作者简介,作者曾奇峰,著名心理学家,武汉中德心理医院首任院长,被誉为国内精神分析届的播种机。新作《幻想即现实:活出梦想中的自己》正在当当、京东、卓越亚马逊热销。



-End -

你可能还想看

妈妈的身材暴露了婚姻的真相

2儿女当场身亡,手机千万别放这位置,切记!

邓超:我从不给孩子报补习班;网友:那是你孩子还没上小学!

「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亲子阅读|智慧育儿|父母成长

如果你不知道为孩子选择什么书,

就关注童书来了👇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每晚五分钟

免费读英文原版绘本,看原声动画片!

顺便学一两句英语,再美美的进入梦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