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科技知识干部读本】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民“舌尖上的安全”

2017-05-23 科协改革进行时

农产品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在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物供给链条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农用化学品的不当使用。


农用化学品是人工合成的有机或无机化学物质,一般来讲,农用化学品指农药、兽药和化肥,有时也包括农用地膜,在植物种植或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农用化学品可以防止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发生,或者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我国是农用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的大国,以农药和化肥为例,目前世界上每年化学农药的产量约200万吨,其中约1/5产自中国,每年我国的化肥消耗量为世界化肥生产总量的27.5%。


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在促进农业增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农业化学品除了直接对土壤、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外,还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对生物特别是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农药污染

农药被施用到环境中,将与多种环境介质发生作用,如土壤、水体、大气。在田间施用后,真正对作物起保护作用的仅占施用量的10%~30%,其余20%~30%进入大气和水体,50%~60%残留在土壤中。当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危害。除了在喷施过程中会有部分农药进入大气外,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还会通过挥发、扩散、迁移、转化等途径进入大气和水体,甚至还可通过生物富集及食物链作用进入人体,最终危及人体健康。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农药的长期使用,其防治对象害虫和杂草会对农药产生抗性。据国际抗除草剂杂草调查委员会统计报道,截至2009年全世界已有189种杂草对1种或1种以上除草剂产生抗性。据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已有540种昆虫和螨对310种化合物产生抗药性,在我国已发现产生抗性的昆虫和螨类达45种。抗性的形成会使农药的使用量增加,从而使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化肥污染

在中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化肥的使用尤其是氮磷肥料的使用是实现我国粮食增产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国内外大量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施用1千克化肥可使粮食增产5~10千克,施肥的贡献率可达40%。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肥料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占40%~60%。我国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肥料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资料显示,我国施入农田中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的利用率仅为10%~20%。化肥过量投入、盲目施用、作物利用率不高,都会引起土壤、水体、大气和农产品的污染,给自然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和严重危害。施用的化肥除了部分储存于土壤中被吸附、增加土壤肥力以外,一部分通过挥发和反硝化作用以气态形式逃逸出农业系统,另一部分则通过地表径流、淋溶进入地表和地下水,造成湖泊、江河、水库等水体富营养化。中国科学院对我国淡水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表明,在已监测的全国131个主要湖泊中有67个富营养化,其中农业面源氮、磷负荷占的比例较大。而低质化肥中所含的过量的重金属元素也会引起土壤性质改变、生产力下降、农产品品质下降等。更重要的是,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硝酸盐积累,破坏土壤结构,促进土壤酸化,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降低土壤肥力和再生产能力,产生追施化肥的恶性循环。


兽药污染

为了预防动物疾病和促进动物快速生长,兽用药物和添加剂已被广泛用于畜牧业生产。然而由于使用不当等原因,兽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危害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一些养殖场户缺乏疫病防治经验,在养殖过程中不重视疾病预防工作,一旦出现疫病,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就大量使用兽药,甚至不按照兽药管理和使用规定,超剂量、超范围用药,造成药物的滥用与残留。还有一些养殖户不遵守农业部颁布的兽药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的相应药物的休药期,销售或屠宰仍在用药期、休药期内的动物,将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性食品投放市场。这些超范围和不合理的用药通常不能完全被吸收和代谢,药物通过粪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中的饲料和饮水等。药物进入环境后作用更复杂,将给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并通过食物链产生毒害作用,影响环境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最终将影响人类的健康。


农用化学品的污染路线图


针对我国农用化学品污染的现状,农业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对农用化学品使用的控制和管理。近年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简称三品一标)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些产品中农用化学品的最终残留量被严格限定在标准值以下。同时,通过推广种植养殖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另一方面,农业部门大力倡导绿色防控技术,进一步降低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消耗量。绿色防控指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在必要时,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它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利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兽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残留量。绿色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生态调控技术

通过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增强环境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以果园生草技术为例,我国果园传统的耕作以清耕为主,导致果园土壤贫瘠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通过果园生草可以加速落入草丛的病虫叶果腐烂,破坏病原菌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并阻遏病虫向树上迁移。世界发达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推行果园生草,现在90%以上的果园都采用生草法。


生物防治技术

即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措施,将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于病虫害防治。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苏云金杆菌等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稻田养蛙除虫也属于生物防治技术。随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都纷纷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如英国农作物研究所、自然资源研究所和国际农业生物科学与信息中心等,开展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如植物病菌控制、马铃薯孢囊线虫的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可持续农作物保护的生物化学方法研究等。我国生物农药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农药的最大生产国,苦参碱等产业化品种已成为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的中坚力量。尽管我国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理想的、针对不同靶标的优良菌株筛选模型和评价体系,缺乏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生态学研究,许多生物防治产品的功能物质、定殖规律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导致应用效果不稳定。


理化诱控技术

即采用物理方法消灭害虫或改变其理化环境,创造一种对害虫有害或阻隔其侵入的方法,可利用的理化因子包括光、电、色、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以及机械设备等。例如,使用杀虫灯、诱虫板防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农作物害虫,使用防虫网阻隔等。物理诱控技术以杀虫灯诱杀、色板诱虫和防虫网控虫应用最为广泛。杀虫灯有交流电式和太阳能两种,主要是通过调节灯光频率,达到杀灭特定害虫的目的。色板诱虫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向性,通过板上的黏虫胶防治虫害,应用广泛的有黄板、蓝板及信息素板,对蚜虫、斑潜蝇、白粉虱、烟粉虱、蓟马等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昆虫信息素诱控技术应用广泛的是性信息素、报警信息素、空间分布信息素、产卵信息素、取食信息素等。我国理化诱控技术的研发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全国农作物理化诱控应用面积超过460万公顷,主要应用于小麦、玉米、水稻、蔬菜、果树、大豆、棉花、花生、马铃薯、茶叶等作物。


科学用药技术

根据我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规定,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防止污染农副产品。同时规定,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推广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此外,还应加强农药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到适时用药。一般来讲,防治害虫在幼虫低龄施药最为适宜,农民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已经过了最佳防治适期,按常规药量难以控制,不得不采取混用其他农药、连续多次使用农药以及随意加大使用浓度等不合规的方式用药,这样不但增加了防治成本、杀伤天敌、污染环境,而且更重要的是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


针对当前广大农民对农用化学品知识匮乏的现状,应大力宣传相关科学知识,增强人们对农用化学品的认识,深入贯彻科教兴农的政策,做到科学种田。还应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做到提前预报、及早预防,有针对性地尽早做好相应的预警和防治措施。争取做到每次病虫害发生时,用最有效的方法、最低的用量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未来农用化学品仍然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从生态和环保的角度开发污染控制技术已成为解决农用化学品问题的有效方法。新型化肥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包膜技术、缓释技术将成为研究重点。此外,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料、多功能肥料也是未来开发研究的核心。在农药污染方面,通过进一步阐明不同农药的生物降解过程和机制,运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效去除污染的植物、重组微生物,培养、筛选能吸收、降解多种污染物的优良菌株及酶系,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除此之外,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须建立高效的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大监察力度,杜绝剧毒产品,规范农用化学品的流通和使用,从源头上杜绝高危农用化学品流入市场,并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察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农用化学品研究的深入,农用化学品污染问题将有望得到逐步缓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