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欲望为何如此诱惑?还好我们帮你找到了应对的方法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新生大学(xinshengdaxue);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今天的推送由新生大学创作团队成员王星君编译。新生大学 APP 已于 2016 年 4 月 15 日正式上线,iOS 用户请在 App Store 搜索:新生大学;Android版已登陆:应用宝、百度应用、360手机助手。其他应用市场也会陆续上线。
新生小编:
为了优化读者们的阅读体验,我们已经把文章里提到的相关阅读放到了文末,只需点击文末相关图片就可以跳转阅读啦,so easy ! 新生大学非常欢迎读者们在留言区或后台踊跃提出优质的建议。当然,表扬一下勤奋的小编也是极好的!
你是否在某人的个性签名或者广告语里看过 Carpe Diem 这个词?它是一句经典的拉丁谚语,翻译成中文就是 “抓住当下,及时行乐”。这种引导人们把 “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享受” 的论调不只一次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今天真的是你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天,你会做些什么?
我想更多的人会选择做那些 “放纵” 而不是 “节制” 的事情吧!比如去自己喜欢的餐厅吃个天昏地暗,哪管什么控制饮食跟适度运动;恨不得分分钟把账户里的钱花到精光,反正老早就不想存钱了;也无所谓伦理道德,只要自己开心,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及时行乐就够了......
这些行为看上去颓靡放纵,但是 Carpe Diem 这个词的确反映出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 “立即” 的深切渴望 —— 只希望尽情享受当下,根本不想为明天考虑。对我们来说,立即是有价值的,可是究竟值多少钱呢?
不妨来做个小测试。
请你做出选择:
A. 今天立马获得 500 元。
B. 今天什么也没有,明天获得 1000 元。
再做一次选择:
A. 今天立马获得 500 元。
B. 今天什么也没有,一年后获得 1000 元。
最后做出一次选择:
A. 一年后获得 500 元。
B. 二年后获得 1000 元。
你的答案是不是 B、A、B ?
三道题的两个答案提供的数字不变,但前提条件里的时间却对我们的选择结果产生了很戏剧化的影响。
当做决定的时间点与获利的两个时间点都很接近时,我们能够做出理性的选择,比如题一。而在题二中,此刻得到 500,或者一年后得到 1000,这种 100% 回报率的稳赚生意,哪怕把通货膨胀的影响考虑进去,依然是非常高利息的选择。但当其中一个选项的获利时间点与此刻时间间隔一拉长,我们宁愿选择获利少,但是能立马拿到钱的那个选择。而在第三题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如果两个选择的时间点都与获利点有较长间隔时,人们又会重新恢复理性的判断。第三题里的一年与两年对于此刻来说都是 “很长” 的时间间隔,当一切与 “立即” 不相关的时候,再等一年似乎也不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所以大部分人会选择第二年获得 1000 元。人们在以上过程中的心态转变,心理学的认知偏差中称之为“双曲贴现(The Hyperbolic Discounting)” 现象。
贴现:指的是你将一张尚未到期的汇票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现金的行为。在汇票到期前兑换的现金比汇票到期后能得到的现金要少,这个折扣的比率就称为贴现率。
未来的收益现在兑现是要打折扣的,人的大脑也如银行,也会“贴现”,而且大脑的贴现率比银行高得多。三个月后努力锻炼出一身马甲线的成就感,六个月后努力学习拿到的 A+,经过你的大脑一贴现,可能也无足轻重了,所以你选择拖延。如果现在 21 岁的我可以在自己最爱的餐厅花上 1000 块享受一顿烛光晚餐,为何我要把钱存到 47 岁呢?但数据证明,从 21 岁开始存款与从 47 岁才开始存款,未来的复利增长效应是有显著的区别的。
如果时间贴现呈现两种选择:1)报酬较多但却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获得,2)报酬较少但却能较早获得。我们往往表现出即时倾向,不理智地选择快而少的报酬 —— 也就是说我们偏好尽快获得报酬,事件的主观价值随着距它发生的时间的增长而下降了。这样的时间贴现现象引起研究者的兴趣,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诸如指数贴现(假设偏好不随时间改变)、双曲贴现的说法,后者常用来解释一些上瘾者明知有害,却为了即时满足而放弃长远利益的社会现象,如抽烟酗酒等。
换句话来说,如果时间足够长,“双曲贴现者” 在考虑将来的时候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但是由于现实的迫近,短期考虑压倒了他们的长期目标。这个模型告诉我们的不是人类如何目光短浅,而是我们的偏好会随着时间的推延而改变。我们想要看完斯皮尔伯格的所有电影、想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写一篇像样的文章、想要长期储蓄...... 但是当长期目标需要分解成多个短期行动时,我们的偏好发生了转变 —— 你更愿意赖在沙发上吃着冰淇淋看网剧,立刻获得满足感,至于下周就要交的 paper,毕竟是下个星期的事,留着以后再说吧 —— 于是你总能找到让你获得即刻满足的事,而那个用于写论文的 “明天”,似乎永远不会到来。
原因
学者指出更可怕的一点是,双曲贴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在做任何决策时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神经科学杂志》的脑神经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会主观地放大对即时回报的感受,就像某种内置的机制,自动地条件性反射想要追寻片刻的欢愉。我们大脑的发育过程基于双曲贴现的方式进行学习:基底神经通过立即的奖励反馈来响应外界刺激。科学家认同 “大脑会客观放大对奖励回报的价值” ,而放大这种价值的方式便是采取“立即得到而不是稍等片刻” 的行为。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说,当我们远古狩猎的祖先在发现猎物时,会立马猎杀它们并吃掉。我们的祖先并不会为了等待下一头更肥美的猎物,而放弃眼前这份骨瘦嶙峋却唾手可得的食物。对我们来说,只要是在肚子里的食物,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比等到一个月后的大餐要靠谱得多。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时刻提醒着我们必须及时行乐,天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呢?
斯坦福大学经典的棉花糖实验也很好地揭示了造成双曲贴现现象的另一个因素:我们难以做到延迟享乐(delayed gratification)。延迟享乐是双曲贴现的反面表现,它代表着人们为了长远利益,能够控制内心里立即想要得到的欲望的一种行为。实验中,研究者给了一群小孩一人一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如果能忍住 15 分钟不吃掉它,就能在实验结束后给他们一桶棉花糖。但几乎一大半的小孩在研究者刚离开就一口吃掉了这颗棉花糖。
利用双曲贴现的商业现象
聪明的商人早就洞察到了这种人类天性里的思维误区,在商品促销中利用双曲贴现效应带来难以想象的暴利。比起商品立即付款的价格,商家会不知不觉地提高未来分期付款的总价格。当你想着透支去买一件物品时,满脑子充斥着的都是立马就能拥有这件心爱之物的满足感,这时物品在未来的价格如何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片刻的欢愉挤掉了所有的理性思考:事实上先透支再分期还款的总价格多么不划算啊!相反我们只能感受到立即拥有的感觉是多么美妙。
从以前的信用卡借贷透支,到现在网络购物的透支都是利用人们双曲贴现的思维误区。我们总想着,反正未来的还款似乎还是很久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立即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才是最重要的。相对于我们此刻的心理感受,未来的行为都是无足轻重的,如果条件换一下,让你用口袋里的现金而不是借贷资金去买同样一件物品,恐怕你也会思考再三吧?现在不妨去查看一下你的透支额度,看看下个月的工资还完款还有结余吗?
在国外这种 “BUY NOW PAY LATER” 的促销模式也是随处可见,通常会以以下的几种形式出现:
包邮!
现在不用付款可以直接买下!
之后再付款!
下单方式太简单了!
所以马上下单吧!
再比如一款新产品的上市,刚开始出售的价格被炒得非常高,明明知道过一段时间价格会下降,但人们往往还是愿意用 “天价” 购买立即能享受到的物品。
对策
为了克服这种天性,科学家对此做了很多研究,如果你有空去 Google 上搜索一下关于 “studies on hyperbolic discounting” 的词条,大概会看到这样的数据:
所幸的是,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是有办法克服双曲贴现带来的这种不理性冲动的。
1. 把做决定的时间拖得久一些
之前文章提到过,双曲贴现效应会随着时间间隔增长而不断减弱。也就是说,当我们把做决定的时间拖长,自然而然就会恢复理性的状态。比如说你在淘宝上看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商品,试着先把物品加入到购物车而不是直接购买,过了一星期再去看看你还想不想买这件物品,可能当时的购买冲动已经完全消失。
2. 站在客观的角度,理性地去推理决策
在做决策之前,先拿出计算器和笔仔细算算。如果本月你透支了 5000 元,下月又透支了 5000 元,而你一个月的生活费不过 2000 元,即使分期付款下个月开始依旧需要先还款 1800 元,剩下的 200 元还能够生活吗?想想四处拉下脸皮找朋友借钱、背后遭受闲言碎语的苦逼场景,还不赶紧放弃透支的做法!透支金钱其实就是透支我们的欲望,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但是欲望却不能,这也正是为什么身边一些人赚的很多但依然感觉钱不够花的根本原因。
3. 找局外人为你作参考
想要立即得到的强烈欲望是源自于我们个人的,正是这种欲望存在才能让我们忽略为未来考虑。但是对于局外人而言,因为没有这种置身于境的参与感,所以往往会更理性。他们可以在你深夜想吃烤串跟巧克力的时候告诉你,吃了你就会胖,下午两小时健身都白费了。他们也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如果你透支了这笔钱下个月就没有能力还款了。试着找到一个跟你关系亲近又不害怕忠言逆耳的朋友,在你每次头脑发热的时候都去问问他(她)的建议!
总结
人类天性偏好、以及后天成长过程中积累了许多认知错误,但有趣的是,通过不断了解这些错误并尝试做出改变,我们就能获得控制行为的能力,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关键的一点便是,你愿不愿意与新生大学学员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在下一次商家向你大力推销透支购物时,一针见血地戳破 TA 的谎言?
参考文献: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Hyperbolic_discounting
2.https://blog.kissmetrics.com/hyperbolic-discounting/
3.http://www.damninteresting.com/hyperbolic-discounting/
4.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155845/answer/70263728
5.http://moneyning.com/money-beliefs/how-hyperbolic-discounting-in-behavioral-economics-explains-your-irrational-money-choices/
阅读了此篇文章的人还阅读了: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相应文章)
《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电子版(初版)已经可以在线阅读:
http://b.xinshengdaxue.com
亦有 epub、mobi、pdf 版本下载。但请注意,本书随时可能更新。《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究竟是什么?可以看看这篇文章:http://t.cn/RqSr6gO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长按识别以上二维码,缴费 2777 元人民币后即可入群(工作人员会和您联系)。
直接加入者,第一年的年费是 2777 元人民币,此后为 2555 元/年;由现有会员推荐入群的,入群后自报推荐人,核实后,会返还 222 积分至新会员账户,即,有推荐人的新会员的第一年年费相当于是 2555 元/年( APP 正式上线时统一处理)。
我们的 APP 已于 2016 年 4 月 15 日正式上线,iOS 用户请在 App Store 搜索:新生大学;Android版已登陆:应用宝、百度应用、360手机助手。其他应用市场也会陆续上线。
群内不鼓励闲聊;
不得发广告;
不得传播盗版书籍;
允许讨论,不允许争论;
《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本身可以免费阅读,无需入群。所以,在加入前,请慎重考虑,请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 因为入群之后,不再有退费机会。
重要
已报名加入的朋友,请手动复制粘贴到浏览器这个地址查看《七年》读者须知持续更新贴(微信公共帐号文章推送过不能更新,所以,这里用了一个未推送的预览地址……),请务必认真阅读:
http://t.cn/R49x1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