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2017-11-15 马慕兰 新青年2017 新青年2017

11月12日,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16岁的高三学生罗某,在办公室将自己的班主任刺死。这是近年来师生关系恶化的又一起典型悲剧。


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有教师说:“中国教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一时间,大家都在思考:“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老师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在众人看来,让罗某起意动手的是下午临近放假时的作业。


李力说,当时班主任鲍方让大家观看一部励志电影,并要求同学们写完观后感再放假。


临时增加的两项任务,让罗某感到不满,还当场和几个同学表示了反对,和鲍方说他不想写。


“他的声音不大,但态度不好,很多同学都能听见。”李力称,班主任那时明显有些生气地和罗军说:不想写就转班(注意:这是重点!估计很多老师说过这种话吧。)


于是悲剧发生了。


这看似偶然的场景下,其实藏着必然。


望着鲍老师冰冷冤屈的脸上凝固的血迹,我们仿佛看到“升学率”和“分数”在他脸上沉淀的疤痕。



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高考改革,但是这场改革从来是换汤不换药,“分数论英雄”依旧普遍流行。


家长和学校都唯恐“起跑”落后,唯恐跑程中被别人赶上,“分数”能争名,“分数”能夺利,于是学校、家庭、老师就争先恐后千方百计地“挣分”。不然,学校还能办下去吗?老师的“率”不行,你的班还吸引家长和学生吗?孩子没有“分”,家长的“龙凤梦”不就破了吗?


迫于社会各界的压力,学生们鸭梨山大,老师们更是压力山大,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分数不仅是普通孩子的生命线,班级升学率更成为了老师在学校立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老师各种方法用之,惟愿学生分数上去,难免出现简单粗暴的做法。



鲍老师迫于学校的升学压力在关注到学生学习懈怠的情况下,随口说出“不想写就转班”的话语,言下之意:你不认真学习,我管不了你,但你不能拖我们班后腿,你可以去其他班。


甚至可以这么说,老师并不是出于对学生真正的关心,而只是对学生考试成绩单一的关心,这是迫于升学率的压力。


亦即,在教育市场化的条件下,教师所谓的转化差生,实质是为自己的教学成绩服务,并不能真正地起到关心学生的作用,极易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不想写就转班”——简单的“六个字”暴露出了以资为本社会下的教育异化现象,而鲍老师的生命就是这个教育体制下的牺牲品。


再看看罗某的情况,罗某的同学告诉记者,他的成绩足够让他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但他对此并无太大兴趣。罗军曾经给不止一个同学讲过,自己只想考取本市一所普通二本学校。


他对自己这个规划的解释是:“我只想过轻轻松松的生活。”


而他的这种生活与想法与鲍老师和学校追求分数的目标太不一致了因此他不接受老师的批评和要求,对此采取了过激的行为反应。


罗军说:“我不觉得班主任对我多好,对他也不了解。”


这是唯分数论的悲剧。在当今中国应试教育下,特别是高中阶段是标准的“应试教育”——直奔考试科目,死拼教学时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是高中教学的缩影。


教师、家长、学生各方都生活在压力之中,都觉着一天24小时是不够的。老师和学生就像过去的“骑马邮差”一样,“马歇人不歇”地灌输和学习着一堆机械的知识,使学生在单调悲凉中枯黄地成长,把人培养成答题的“机器”,当然富二代和官二代是不用挤高考这座独木桥的。


当今社会为何热衷于高考这座独木桥?大家普遍的认识是“为了美好的未来”。而事实证明高考越来越不是通往“美好未来”的桥梁,反倒是成为了社会阶级固化的致幻剂和遮羞布。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阶级固化不断加深,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资本、资源流动的僵固,应试教育也拼金钱,占据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要通过高考这一座独木桥实现阶级跨越的概率越来越低,草根家庭的孩子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此下去,不仅是中国教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草根孩子也是受害者。



“很后悔自己的行为,也非常对不起老师和他的家人。”目前,已经被警方控制的罗某情绪已经完全冷静。


分数主导下的教育将老师推向了风口浪尖,把原本应该传道受业的教师变成了追求分数的一线工人,而学生成了应试教育下被异化的产品。


罗某显然不是这个分数主导,利润驱动下之社会的合格产品,杀害老师让其作为“残次品”而被被淘汰。


最终是一个失去生命,一个失去未来的双输结果。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只想说:


师生同根,相煎何急!


那么谁赢了?


end

欢迎转发点赞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英雄迟暮,壮志未酬

毛主席谈怎样汇报工作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民国大师,生长妖艳的罂粟花

大卫·哈维:天下资本一般黑,中国没有特殊性

富豪装逼界四大天王,终于全部到齐了!

戴毛主席像章穿中山装的十九大代表:胡伟武谈龙芯

你穷你有罪: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

毛主席指定的30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书目

大学生在“京东物流”工作是一种——啥体验?

24岁毛泽东:我放长假,主要干这三件事

今年韩国最好的电影来了,没有之一

评《摔跤吧!爸爸》:歧视女性是真正残酷的屠刀

评影片《雪国列车》——谁创造历史

李昌平,他的悲剧意义在哪儿?

北京市文科状元谈阶层固化

如果,当年那个女孩不反抗……

李昌平自述:从乡党委书记到南下打工

美国人对教育的吐槽:大学的目的是复制统治阶级

电影《决裂》开出了“北大空心病”的药方

天朝公务员队伍的主流:壕二代+官二代+廉价劳动者

投行爱约炮,基金最爱睡前台!下半身集体失控的金融圈

婚姻制度:一个正在走向消亡的制度


 责 编 | 慕    兰

新青年 有力量

微信号:xqn201699

欢迎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