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学(一)

2016-07-30 温浚源 慧一居
《论语类解》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4)


人生离不开周遭的环境,然一切在生命之外的因素,充其量也只是生命自我实现(Selbstverwirklichung)和自我显现(Selbstdarstellung) 的‘环境’;而环境对生命本身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决定于生命对环境的选择。孔子教诲人,学问不止是为了过纯粹的生活,而是为了学会深切理解人世,体察在世言行的审慎。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朱注:“不求安饱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刘宝楠说“此章言君子当安贫立学。”人有“饱”、“安” 的基本需求,但诚心立志、好学求道的人,不应追求食欲的放纵奢靡、生活的安逸享受。可与《易·颐·象传》“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合观。“无求”是人很难企及的一种品格。


“敏于事而慎于言。”对工作、事业能勤勉,更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去面对。这个“敏”就是《易经》中讲的“知机应变”,“见微知著”。这个“慎”不是保守,也不是过分小心。



▲“正”的篆书字形。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正,匡正,正其谬误,端正其是非。李炳南《论语讲要》:“有道,是有道德而学有专长之人。君子所学如有疑问,则去请问有道德有专长的人,求其指正。”(李炳南《论语讲要》,2005年元月自印本,第15页。)这个“正”非常重要,可以参看《易经》中<蒙卦>讲“以正法”,“以养正”。李卓吾说,“此是训君子如此,不是赞君子如此。若赞君子看,末句血脉便碍。”


本章中的这个“也已”是语气词,此处连用,表示肯定。《论语》中多处可见此例,如“攻乎异端,斯害也已”(2.16章)、“可谓仁之方也已”(6.30章)、“可谓至德也已矣”(8.1、8.20章)、“其余不足观也已”(8.11章)、“末由也已”(9.11章)、“斯亦不足畏也已”(9.23章)、“吾末如之何也已矣”(9.24章)、“亦各言其志也已矣”(11.26章)、“可谓远也已矣”(12.6章)、“吾末如之何也已矣”(16.16章)、“末之也已”(17.5章)、“其终也已”(17、26章)、“可谓好学也已矣”(19.5章)。又如《左传·僖公七年》“弗可改也已”,<僖公二十二年>“弗可赦也已”,<成公二年>“弗可止也已”,《孟子·离娄下》“此亦妄人也已矣”,《礼记·檀弓下》“晏子可谓知礼也已”,《管子·山权数》“三权之失也已”等皆是其例。


在<雍也>篇的6.3章,孔子称赞颜渊“好学”,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可与本章相参证。



《论语类解》之<劝学> 

温浚源:学而时习

温浚源:一以贯之

温浚源:学与思(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浚源:学与思(二)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推荐阅读,请点击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

朱熹:朱子语类·小学

刘咸炘:论学韵语五十首并序

刘咸炘:宥斋自述

曾国藩:圣哲画像記

王汎森:「风」一种被忽略的史学观念




— THE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