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无邪

2017-02-10 温浚源 慧一居


雀巢可俯而窥    丰子恺画



论语类解》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闻一多(友三,1899—1946)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指出:“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忽然这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约当纪元前一千年左右,在这四个国度里,人们都歌唱起来,并将他们的歌记录在文字里,给流传到后代。在中国,《三百》篇里最古部分——《周颂》和《大雅》,印度的《梨俱吠陀》(Rig—veda),《旧约》里最早的《希伯来诗》篇,希腊的《伊利亚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都约略同时产生。” (闻一多:《神话与诗》,《闻一多全集》第一册,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第201页。)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收诗311篇,其中《小雅》中有六篇有标题而没有文辞,可能是亡佚了,也可能是本来就没有文辞,朱子称这6篇为“笙诗”,因此《诗》实际上是305篇,这里说三百是举一个整数而言。《礼记·礼器》篇孔子曰:“诵《》三百,不足以一献。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


学界对“思无邪”的解释莫衷一是,如项安世《项氏家说》卷四:“思,语辞也。”用之句首,同“思任大齐”、“思乐泮水”的“思”。皮锡瑞:“卫瓘曰:‘不曰思正而曰思无邪,明正无所思邪,邪去则合于正也。’则‘思’为‘心思’之‘思’。……若概以(‘思’)字为语助,则圣人引以蔽《诗》三百之义不可见矣。” (皮锡瑞撰,吴仰湘整理《师伏堂经说·论语》,彭林主编:《中国经学》第十三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第44页。)程树德引郑浩《述要》解“邪”为“虚徐”等等。但一般把“思无邪”解释为思想归于纯正。韩愈《荐士》诗:“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宋蔡节《论语集说》:“以‘思无邪’尽盖三百篇之旨,可谓深探诗人之心矣。”朱熹《集注》云:“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发,求其直指全体,则未有若此之明且尽者。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


诗之流派不一,要之在“诚”,诚者非伪,故曰“无邪”。无邪,即“诚”之意,程子之言一语道破天机。真情流露,得性情(idiosyncrasy)之正。


“思无邪”三字出《诗·鲁颂·駉》篇:“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这里的“邪”通“斜”,大意是说在马向前奔行时,不能稍有偏斜,否则容易摔倒。据此,则“思无邪”形容的是“马向前直行而没有偏斜”。刘止唐《论语恒解》:“夫子删《诗》之后而言此,以示人诗词多有所托,恐人误解,故即《駉》篇之一言以尽之,欲人自正其思,无晦其旨也。”要之,出于真挚之情感必无邪也。


在《论语》一书,孔子言《诗》总共有18章。本章记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内容纯正,不会胡思乱想,歪念非非。《牡丹亭·闹学》中老塾师陈最良语义委婉地唱《一江风》曲子教导学生杜丽娘和丫鬟春香:“论六经,《诗经》最葩。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尽铅华。没多些:只这‘无邪’二字,付与儿家。”王守仁更是奉“思无邪”为金科玉律,认为不单是可以概括《诗经》的大义,甚至是可以该贯六经乃至天下古今圣贤的话。 (参观《传习录》下,《门人黄省曾录》第二则)孙奇逢《四书近指》也认为“‘思无邪’三字足尽六经之蕴。”阳明子与夏峯先生的理解,未必是孔子的本意。


周汝昌《“思无邪”辨义》引《卫灵公》篇:“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认为“一言”之言指的是一字或者一句,“孔子与门人对话时,所用言词中之‘言’是指字数,即‘五言’‘七言’诗句之言,而非指语句。”据此,周氏断句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并译为:“《诗经》虽富有三百篇,但可用一个字而总括之,即‘思’——除此而外没有余义——勿妄作别解也。” (见《书品》1999年第5期,北京:中华书局,第41—44页。)这也是一种说法。


南宋袁文《瓮牖闲评》卷六:“人或疑苏东坡以‘思无邪’三字名斋,此自古有之,不足异也。”古有‘益延寿’三字名馆,‘狮子吼’三字名寺是也。”清儒朱一新(蓉生,1846—1894)折衷经今古文、新旧中西之学,著有《无邪堂答问》五卷,书名即出于本章。







      另请点击阅读: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淫祀无福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祷告

事人?事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