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四届实践哲学中文论坛综述

第四届实践哲学中文论坛于2021年3月27—28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锡昌堂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简称“马哲所”)和中山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广东哲学学会、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与广东伦理学学会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全国5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哲学研究》《道德与文明》《天津社会科学》《江海学刊》《东南学术》《伦理学研究》《学术研究》《浙江学刊》《社会科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出版社等学术机构的12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届论坛旨在推动中文学界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关系这个实践哲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实现突破。论坛共收到论文120余篇,入选86篇。

李萍教授
开幕式由中山大学马哲所副所长马天俊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马哲所所长李萍教授致辞,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徐长福教授作会议说明。李萍教授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们一直以来对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哲所和实践哲学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并介绍了系、所和中心的基本情况。徐长福教授解释了实践哲学中文论坛的口号“求必要之同,存充分之异”,介绍了本届论坛的筹备情况和具体安排,特别说明了以“黑格尔实践哲学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关系”作为本届论坛主题的缘由:他把自己新近完成的书稿《马克思的句法革命与宪法革命——〈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作为砖抛向学界,以期起到引玉的作用。

马天俊教授

 徐长福教授

 3月27日上午大会发言第一组

 3月27日上午大会发言第二组 
3月27日上午的大会发言分两组,两组发言紧扣“黑格尔实践哲学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回应这个主题。在第一组里,王南湜教授探讨了建构一种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可能方式;吴晓明教授讨论马克思辩证法的“实在主体”;何萍教授对比黑格尔的否定概念与马克思的否定概念;樊和平教授提出伦理道德的“形态”理念与“形态学”理论;郑永流教授反思实践哲学与实践理论的关系;马天俊教授通过有机体隐喻问题反思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非批判性。在第二组里,段忠桥教授比较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阎孟伟教授从实践哲学的两个维度看黑格尔实践哲学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区别;姚大志教授探析了两种实践概念;萧诗美教授讨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法哲学主题;葛洪义教授分析实践对法律、国家的概念及其联系的三重规定;陈立新教授就如何对待黑格尔辩证法进行反思。

 3月27日下午103会场主会发言第一组 

      3月27日下午103会场主会发言第二组
在3月27日下午103主会场的两组发言里,邹诗鹏教授以行动与实践为切入点重新探讨赫斯与马克思思想形成关系;杨学功教授阐发《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夏莹教授分析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研究进路与方法论问题;李佃来教授讨论现代国家观的历史嬗变与马克思国家理论的构建;吴猛教授分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表现”问题;王金林教授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语境下反思现代社会的贫困问题;文兵教授分析从早期到后期马克思的异化观;尹树广教授指出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扩充及其意义;韩志伟教授讨论马克思的“现实”概念;罗骞教授探讨了作为性质和路向的实践哲学概念;李志教授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出一种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为参照系的阐释方案。 

3月27日下午801会场主会发言第一组

3月27日下午801会场主会发言第二组
在3月27日下午801主会场的两组发言里,韩立新教授指出市民社会之于国家现代性的决定性意义;程广云教授讨论社会主义与国家主义;张双利教授重思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黄其洪教授探索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法治向度及其当代启示;朱学平教授分析马克思、黑格尔如何论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刘敬东教授从自然、自由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黑格尔和马克思如何论述东方社会;汪行福教授讨论《法哲学原理》的当代意义;刘怀玉教授从三方面阐发黑格尔法哲学与马克思哲学革命之关系;许斗斗教授讨论黑格尔的“实践精神”及其当代启示;应奇教授分析黑格尔的“和解”概念与古今之争问题;向玉乔教授探索黑格尔的实践辩证法思想。
3月27日晚上,“实践哲学中文论坛创办十周年座谈会”在515会议室举行,有20余人参加。座谈会首先介绍了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的创立、人员构成、学术活动与出版物等,并回顾了前三届实践哲学中文论坛的情况。其后,座谈会主要围绕《马克思的句法革命与宪法革命》这一书稿以及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的后续发展进行讨论。

3月28日上午103会场分会发言

3月28日上午322会场分会发言

3月28日上午420会场分会发言
 3月28日下午103会场分会发言

3月28日下午420会场分会发言

3月28日下午515会场分会发言
3月28日上午和下午各设三个分会场,共有12个讨论组,有40余位老师和8位博士生发言,发言所涉及的主题包括黑格尔的客观精神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与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的法权理论与马克思的法权学说、黑格尔的道德伦理学说与马克思的道德伦理学说、黑格尔的家庭理论与马克思的家庭思想、黑格尔的社会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理论、黑格尔的国家理论与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以及其他视角下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关系。

谭群玉教授
 会议闭幕式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助理谭群玉教授主持,徐长福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再次强调了“求必要之同,存充分之异”在本次会议中的体现,并以汽车的刹车系统和油门系统来比喻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的关系。李萍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的学术价值,并代表主办单位向所有与会者和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


编辑:贤美玲

初审:贤美玲

审核:王莉婧
审核发布:王丽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