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匠人 | 在世界选择你的瞬间,请积极面对
编者按:前不久,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组首席开发经理陈刚荣获2019年度首都劳动奖章。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20年里,陈刚始终站在研发的第一线,他所做的工作涵盖了多个维度,从软件到硬件,从商业产品到公益项目,从技术到管理,每段经历都是一步步的修炼和人生体验。
2019年的五一劳动节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组首席开发经理陈刚收到了来自微软工会的通知,他获得了2019年度首都劳动奖章。对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工程工作的他来说,这着实是个意外之喜。近年来,首都劳动奖章的评选范围从对传统行业的关注,延展至IT、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但评选标准始终不变,希望表彰那些长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一线工作人员。而“开拓创新”可以说是对陈刚工作的最佳描述。
2018年度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周明(右)与2019年度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组首席开发经理陈刚(左)合影
自2000年研究生毕业,陈刚就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算上实习期至今刚好20年。这期间,陈刚在研究院从实习生成长为了杰出的研究工程师,见证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波又一波浪潮。在新一波人工智能的大潮中,他是微软认知服务的构建者之一。在他看来,“每一个系统的成功,都需要各个子系统和参与角色的合力。哪怕你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螺丝钉,也是万分重要的。” 20年倏忽,陈刚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始终站在研发的第一线,不断面对新的挑战。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右)为陈刚(左)颁发首都劳动奖章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20年不变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面试时,面试官(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沈向洋给了他一个选择:是希望成为研究员,还是想做一名工程师?热爱动手操作的陈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软件研发工程师,成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组的一员。
最初分配给陈刚的开发任务是辅助参加学术大会的研究员们编写三维图形算法的演示程序,将研究员们的科研论文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2005年,在图形图像学领域全球顶级的学术大会SIGGRAPH 2005上,微软亚洲研究院以创纪录的9篇论文入选,占当届大会接收论文总数的10%,这一成就离不开软件工程师们的贡献。
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组的项目与研究方向同步,方向选择丰富而且有相当大的挑战。陈刚陆续参与了图像视频处理、自然语言处理、互联网服务等领域多个技术向产品转化项目,以及利用微软技术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项目,比如设计制作用于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的十亿级像素相机“飞天号”,以及用人脸算法帮助公益组织“宝贝回家”寻找走失儿童等等。
创新工程组是个锻炼人的地方。经过一个个项目的历练,陈刚在对新技术的领悟、项目团队管理、对内对外合作、乃至定义未来产品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在其他公司通常只能通过换产品组甚至换公司才能实现,但20年来陈刚竟然从来没有换过组。他所做的工作涵盖了多个维度,从软件到硬件,从商业产品到公益项目,从技术到管理,每次的项目经历都是一步步的修炼和人生体验。
陈刚介绍说,在微软完备的R&D研发体系中,他所在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组,正是“R&D”中间的那个“&”,是研究与产品之间的桥梁。“我们既要能跟上专注于科学探索的研究员的最新算法,又要了解产品的实际需求,并且还需要从市场时机、技术成熟度等多个维度去考虑问题,然后实现技术到产品的转化。”
陈刚团队成员合照
工作任务的多元化、层出不穷的新体验、探索未知的新机会、决策的自由度和顺畅高效的部门合作…… 都是现在的工作岗位吸引陈刚的地方。在这个自由又具有挑战的工作中,陈刚经历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瞬间,有些是他从未料到会发生的事情,“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那个瞬间,世界选择了你,请忘掉所谓的“头衔”
机缘巧合,陈刚总是能碰上并参与和历史文物、文化遗产相关的项目和技术探索,比如探索秦始皇兵马俑的虚拟漫游、和团队一起参与和故宫博物院及北京大学合作研发的“走进清明上河图”沉浸式数字音画展示、为敦煌莫高窟量身定制了“飞天号”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等。2011年前后,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敦煌研究院合作,为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采集量身定制“飞天号”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专门解决高精度佛龛佛像的拍摄问题。在这个项目中,陈刚跨越了软件工程师的责任范围,不仅负责开发“飞天号”相机的软件部分,还承担起了相机硬件的设计、制造和组装的任务。虽然在相机硬件的设计方面是个外行,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性格,让陈刚很快就调整了心态,欣然接下了任务。
陈刚和“飞天号”相机合影
2011年春节假期刚过,元宵节还未到,深圳街头行人寥寥。按项目计划,“飞天号”的第一台样机必须尽快组装出来才能赶上关键的内部评审。项目组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在春节期间开工的金属加工厂。第一台样机经过了几天复杂的组装调试,午夜时分等待完成最后的一步——相机封盖。就在此时,陈刚和团队发现相机框架与相机金属盖的一个螺孔因为0.5毫米的加工误差而无法上螺丝。这可能让相机盖无法严格密封而导致漏光,而相机暗箱漏光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于是这一个小小的螺孔决定了整个相机的成败。
经过商讨,陈刚和留守的工人师傅决定用钻床将螺孔扩大。受限于当时的条件,没有合适的夹具夹持相机顶盖。因此,陈刚“变身”为工厂里的小工,在凌晨三点清冷的黑暗中,全身紧绷地全力压住相机盖部件,配合工人师傅一点点地用钻头扩孔。“样机装配完,厂长说我干的不错,可以来厂里上班了。”陈刚笑着说道。面对身份的转换,陈刚有他自己的看法:“尽管世界上有70多亿人,且能人无数,但在那个瞬间,那个地点,只有你在那里。你的选择是解决问题,还是退后?还会在意自己只是软件工程师么?还会担心把敲键盘的手弄脏么?而事后,你可以回味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体验。”
这次硬件装配的不易和0.5毫米螺孔误差的“神奇”经历,让陈刚对做各种硬件工作深感敬意,从另一个视角重新看待周围的事务。“我们生活中不会留心的日常,比如房间里的灯一打开就亮、水龙头会流出清洁的自来水、耐用方便的家电、手机上网时通畅的网络...... 它们都是得来不易的。这些让人舒适的稳态和高质量的背后,是众多人的专业努力和共同合力的结果。哪怕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也万分重要。”这样的经历,让陈刚在日后工作中对于质量、身负的专业责任有了更明确的感受。正是这样的信仰和工匠精神,让他脚踏实地,对每一个产品都尽心对待。
现阶段陈刚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微软认知服务产品方面的技术研发。在带领团队时,陈刚观察到了初入职场的新同事的一些特点,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一代,他给出了如下建议:
忘记你是个好学生,直面未知,勇于犯错
真实开放世界中的难题从来就不是按既定剧本出现的。未知和意外是常态,也避免不了犯错。我们自小长大的过程中,对于答卷得高分少犯错的好学生心态,常常让我们不敢大胆尝试未知但可能出错的事情。以成长心态看待人和事,勇敢面对未知,经历各种错误、繁琐、甚至痛苦,在迭代中改进、成长,经历过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不要佛系, 野蛮生长,培养勇气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成长经历中,得到想要的东西要相对容易,爆炸的信息、商品、娱乐天天推送到眼前。这种舒适感会减弱对追求的欲望。生活中的佛系态度让你心态平和无争,但在事业成长和对理想的追求中,无争无求会降低成长的速度,无胆无识可能让将来的自己眼睁睁看着机会擦身而过。
多写文章,锻炼综合能力
写作能力的缺乏可以体现在日后无法独立胜任有相当复杂度的工作场景。写作是一个相当高阶的综合职场技能。通过日常的工作文档的写作,如电子邮件、调查报告、项目计划书、技术设计等等,可以充分锻炼逻辑、抽象、决策、组织、表达、总结、同理心、说服力等多种能力。这甚至无关乎所用语言,中文还是英语皆然。
保持好奇心,追求美感
拥有一颗对职业的好奇心,可以是自己长久快乐的源泉。如果做事只凭责任感,可以尽责,但不一定快乐。一个职业可以从多个角度感受到美感。程序系统的设计、代码的编写、人机界面和顺畅的工作流等等,除了完成必须功能之外,都有对简洁的美感的追求。美感虽然主观且难以精确衡量,但对一个目标的实现有着强大的影响作用。
20年中,陈刚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成长并展开职业生涯,享受工作中的自由、挑战、探索和惊喜。如今,IT行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AI技术的合理应用很有可能就此让人们有一个新的飞跃,并解决社会难题。在一次与女儿的探讨中,陈刚和女儿聊起未来能够照顾老人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把这个愿景变为现实,需要凝聚人类智慧、AI和机器人技术、以及在伦理、法律等众多层面的考量。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陈刚感觉自己离这个未来不远。
欢迎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组。了解相关职位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软招聘
你也许还想看:
感谢你关注“微软研究院AI头条”,我们期待你的留言和投稿,共建交流平台。来稿请寄:msraai@micr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