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机器阅读理解与问答&聊天机器人实践指南
编者按:机器阅读理解、机器问答、聊天机器人都是近年大热的方向,其研究与应用领域都进展飞速。本期书单我们有请微软高级研究员、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朱晨光为大家推荐一组相关书籍,并对机器阅读理解任务作了解析。朱晨光博士精通自然语言处理、对话机器人语义理解、机器阅读理解研究,曾在 SQuAD 1.0 机器阅读理解竞赛中获得第一,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合作研究成果在 CoQA 对话式问答挑战赛中获得第一并超越人类水平。
《机器阅读理解:算法与实践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年3月
作者:朱晨光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这是市面上第一本关于机器阅读理解的专业书籍。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一领域的任务分类、模型架构和落地应用。书中既包括相关深度学习模型的理论分析,也有在国际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模型代码实战,非常适合对机器阅读理解理论和工业界实践感兴趣的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本书。
《智能问答》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9月
作者:段楠、周明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本书介绍了问答系统的分类、最新进展、构建方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作为从事或希望从事问答系统研发工作的学生和工程师的自学教材。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大量问答系统的模型,并附有开源代码和案例视频,使读者学完就可直接上手做项目。
《智能问答与深度学习》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年1月
作者:王海良、李卓桓、林旭鸣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本书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详细介绍了深度学习在问答领域的应用,适合人工智能领域从业者、科研人员以及想入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在校学生等阅读。本书可以作为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参考书,也包含了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阅读的成果。
《聊天机器人:入门、进阶与实战》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10月
作者:刘宇、崔燕红、郭师光、党习歌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本书介绍了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数学原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工程实践。其中包括客服机器人、聊天机器人和开放领域问答等热门应用,对于构建聊天机器人系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书作者均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资深专家和从业者,实战经验丰富,在商业公司有大型聊天机器人项目的成功经验。
《实用Bot开发指南:基于Node.js与Bot框架设计并构建聊天机器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年7月
作者:[美] 西蒙·罗兹加 (Szymon Rozga)
翻译:陶阳、董晓宁、吴吉庆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本书讲述聊天机器人设计和实现背后的基本概念。书中涵盖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知识,聊天机器人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 Facebook Messenger 和 Slack 等平台创建自己的机器人,并部署在云平台上。本书对聊天机器人的后端、前端、部署等步骤均有详细介绍,具有很高的实战价值。
《自然语言处理实践:聊天机器人技术原理与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9年3月
作者:王昊奋、邵浩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本书系统阐述了聊天机器人的分类、关键技术和实际案例,并对聊天机器人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分析。此外,本书讨论了如何将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在聊天机器人中的问答、推理、服务融合等方面。
机器阅读理解(Mach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MRC)是一种利用算法使计算机理解文章语义并回答相关问题的技术。由于文章和问题均采用人类语言的形式,因此机器阅读理解属于自然语言处理(NLP)的范畴,也是其中最新最热门的课题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的发展,机器阅读理解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实际应用中崭露头角。
学者 C. Snow 在2002年的一篇论文 [1] 中定义阅读理解是“通过交互从书面文字中提取与构造文章语义的过程”。而机器阅读理解的目标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计算机具有和人类一样理解文章的能力。图1给出了一个机器阅读理解的样例。其中,模型需要用文章中的一段原文回答问题。
图1:机器阅读理解任务样例
大部分机器阅读理解任务采用问答式测评:设计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自然语言式问题,让模型理解问题并根据文章作答。为了评判答案的正确性,一般有如下几种形式的参考答案:
多项选择式,即模型需要从给定的若干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区间答案式,即答案限定是文章的一个子句,需要模型在文章中标明正确的答案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
自由回答式,即不限定模型生成答案的形式,允许模型自由生成语句;
完形填空式,即在原文中除去若干关键词,需要模型填入正确单词或短语。
此外,一些数据集设计了“无答案”问题,即一个问题可能在文章中没有合适答案,需要模型输出“无法回答”(unanswerable)。
在以上的答案形式中,多项选择和完形填空属于客观类答案,测评时可以将模型答案直接与正确答案比较,并以准确率作为评测标准,易于计算。
基本框架
早期的阅读理解模型大多基于检索技术,即根据问题在文章中进行搜索,找到相关的语句作为答案。但是,信息检索主要依赖关键词匹配,而在很多情况下,单纯依靠问题和文章片段的文字匹配找到的答案与问题并不相关。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机器阅读理解进入了神经网络时代。相关技术的进步给模型的效率和质量都带来了很大的提升。机器阅读理解模型的准确率不断提高,在一些数据集上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人类的平均水平。
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阅读理解模型虽然构造各异,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框架结构。机器阅读理解模型的输入为文章和问题。因此,首先要对这两部分进行数字化编码,变成可以被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单元。在编码的过程中,模型需要保留原有语句在文章中的语义。因此,每个单词、短语和句子的编码必须建立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我们把模型中进行编码的模块称为编码层。
接下来,由于文章和问题之间存在相关性,模型需要建立文章和问题之间的联系。例如,如果问题中出现关键词“河流”,而文章中出现关键词“长江”,虽然两个词不完全一样,但是其语义编码接近。因此,文章中“长江”一词以及邻近的语句将成为模型回答问题时的重点关注对象。这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注意力机制加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理解模型将文章和问题的语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量,进一步加深模型对于两者各自的理解。我们将这个模块称为交互层。
经过交互层,模型建立起文章和问题之间的语义联系,就可以预测问题的答案。完成预测功能的模块称为输出层。由于机器阅读理解任务的答案有多种类型,因此输出层的具体形式需要和任务的答案类型相关联。此外,输出层需要确定模型优化时的评估函数和损失函数。
图2是机器阅读理解模型的一般架构。可以看出,编码层用于对文章和问题分别进行底层处理,将文本转化成为数字编码。交互层可以让模型聚焦文章和问题的语义联系,借助于文章的语义分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借助于问题的语义分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输出层根据语义分析结果和答案的类型生成模型的答案输出。
图2:机器阅读理解模型的总体架构,输出层以区间式答案为例
相关模型
在基本框架的指引下,众多优秀的机器阅读理解模型脱颖而出。这些模型在网络架构、模块设计、训练方法等方面实现了各种创新,大大提高了算法理解文本和问题的能力和预测答案的准确性,在诸多机器阅读理解数据集和竞赛中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有:双向注意力流(BiDAF),使用自匹配(Self-matching)和门机制的微软r-net、融合网络(FusionNet),以及基于Transformer 网络的 QANet 等。
而近期非常流行的预训练模型给机器阅读理解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预训练方法源于机器学习中迁移学习的概念:为了完成一个学习任务,首先在其他相关任务上预训练模型,然后将模型在目标任务上进一步优化,实现模型所学知识的迁移。预训练模型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克服目标任务(如机器阅读理解)数据不足的问题,利用大量其他任务的数据,建立有效的模型再迁移到目标任务,大大提高了模型的准确度。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2018年出现的双向编码器模型 BERT。BERT 采用无监督学习在大规模语料上进行预训练,并创新性地利用掩码设计与判断下一段文本的两个子任务增强了模型的语言能力。在论文作者开源了代码和预训练模型后,BERT 立即被研究者运用在各种 NLP 任务中,并频频大幅刷新之前的最好结果。例如,在SQuAD 2.0 竞赛中,排名前20名的模型全部基于 BERT;CoQA 竞赛中,前10名模型全部基于 BERT。这两个竞赛中模型的最好表现均已经超越人类水平,其中,201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研发的机器阅读理解系统在 SQuAD 挑战赛中率先超越人类水平,2019年,由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计算组与微软雷德蒙语音对话组组成的团队在 CoQA 中模型首次超过了人类分数。
工业界应用
机器阅读理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计算机赋予了阅读、分析和归纳文本的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本的规模呈爆炸式发展。因此,机器阅读理解带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恰逢其时,在工业界的众多领域和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客服机器人是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拟人式服务,通过文字或语音与用户进行多轮交流,获取相关信息并提供解答。机器阅读理解可以帮助客服系统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在产品文档中快速找到解决方案,如图3所示。
图3:客服机器人与用户与产品文档的关系
智能法律用于自动处理和应用各种错综复杂的法律法规实现对案例的自动审判,这正可以利用机器阅读理解在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文档方面的速度优势。
智能教育能够利用计算机辅助人类的学习过程。机器阅读理解在这个领域的典型应用是作文自动批阅。自动作文批阅模型可以作为学生写作时的助手,理解作文语义,自动修改语法错误,个性化总结易错知识点。这些技术与当前流行的在线教育结合,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对教育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展望未来,机器阅读理解研究仍面临如知识与推理能力、可解释性、缺乏训练数据等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基于机器阅读理解高速处理大量文本的特点,这项技术最容易在劳动密集型文本处理行业落地。而在其产业化的进程中,可以有协助人类完成任务和独立完成任务两种模式。协助完成任务模式是指模型的质量没有完全达到可接受的水平,但是可以很好地处理简单高频的场景,然后由人类接力处理。而在作文自动批阅等需要模型独立完成任务的场景中,可以使用强化学习等手段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改进模型的架构和参数,得到更好的表现。
在今后的发展中,一方面,机器阅读理解可以在自然语言理解已获得成功的领域深耕,进一步细分与提升质量,如搜索引擎、广告、推荐等;另一方面,我们相信,随着机器阅读理解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与人类的差距会不断缩小,我们必将迎来技术的奇点,使得这项技术对更多的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C. Snow.《Reading for understanding: Toward an R&D program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2002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分享你在该领域的见解或者你推荐的书籍,留言点赞数最高的小伙伴将获赠一本《机器阅读理解:算法与实践 》!
留言截止时间:2020年5月25日中午12:00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微软亚洲研究院所有
你也许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