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博士的养成之道
微信公众号:微软研究院
今天, 2015微软学者奖学金颁奖仪式在第十七届”21世纪的计算大会”上举行。本次颁奖仪式由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主持,并邀请到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周以真(Jeannette Wing)博士担任颁奖嘉宾。
微软学者奖学金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在1999年启动的一项面向亚太地区重点高校的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信息科学或应用数学专业低年级博士生的项目。该奖学金项目用于发现、鼓励和资助优秀的、有潜力的低年级博士生更好地开展基础研究工作。除了1万美元的奖金之外,微软亚洲研究院也邀请这些获奖者来研究院与全球顶尖的研究院一起进行学术研究。
2015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评选自公布之日起,收到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30余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优秀博士生的积极申请。在经过面试及微软亚洲研究院评委会的严格评审和认真考核之后,最终有13位博士生脱颖而出,获得了今年“微软学者”的称号。
想知道这些一路过关斩将的”大神”们是如何炼成的么?小编邀请到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韩国科学技术院的五位优秀获奖者,来分享他们的“优质博士的养成之道”。
张永锋——横跨计算机和经济学的“双栖”英才
研究方向: 计算经济学、个性化理论、情感分析
Q:从你的资料看你还在修经济学的双学位,能讲讲为什么吗?
我最初的研究方向是个性化推荐系统,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到一定深度之后,发现个性化推荐在基本问题建模和数学形式上都与经济学有重要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个性化推荐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电子商务网站,而电子商务网站本身就是一个买卖双方构成的网络经济系统,自然涉及到各种消费、仓储、用户行为分析、定价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个性化推荐系统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长期以来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典型问题,因此两者的结合显得非常自然,因此逐渐进入了对互联网经济学的研究。
Q:你提到你目前一个研究的重点是”微观经济理论在互联网商业、社交、信息环境中的应用”,关于这方面可不可以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呢?
消费者效用曲线(Utility)在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应用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传统的个性化推荐问题往往从计算机科学家的视角出发,利用用户的历史购买记录对用户进行建模(Profiling),并进一步进行用户和产品的匹配与推荐。然而在网络经济行为中用户对产品的消费数量是一个重要但较少考虑的因素。然而这在微观经济理论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个经典的比喻是,人在饥饿时消费一个单位数量的面包将得到很大的满足(效用),而在非常饱的情况下再强迫消费一单位的面包甚至会带来负的效用——用户在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消费行为也同样如此。通过对不同用户的效用曲线进行个性化地建模,我们不仅可以为用户给出个性化的推荐,还可以智能地预测网络产品的消费数量,从消费者的角度做到在合适的时间推荐合适的产品,在生产者的角度做到智能仓储管理和营销。
Tatsunori TANIAI——“遇到难题不妨先放一边”
研究方向:数学优化方法的底层和中层计算机视觉研究
Q:在读博期间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又是怎么面对的?
TANIAI:我感觉最困难的一段时间是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时候,那时我还在读硕士,刚刚接触专业的计算机研究。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年里,我常常要面对非常棘手的问题,但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开始领略到计算机基础科研的魅力,于是在结束了一年的实习和研究后,我做出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定。
在研究过程中,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在面对很难处理的问题时,坚持和专注固然是必要的,但很多时候,我建议你可以先把它放在一边。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之脑后。而是把这个问题放在脑子里,先去做其他事情,给自己一段时间耐心的思考,一点一点突破,等到想出一个比较成熟的想法后再回头去解决。我觉得做研究不能操之过急,解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Q:作为一名日本学生,你觉得在日本和在中国做研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么?
TANIAI:我觉得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做研究时,做研究的节奏更快,与导师和同学们的交流更为密切。我在日本的大学做研究时,导师也会给一些方向和建议,但不会太深入。但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导师交流,这样一来,很多的问题可以及时沟通解决,对我做研究的帮助很大。此外,我发现这边做研究的节奏会比日本紧凑很多,从提出构思、实验操作再到撰写论文、发表成果,整个过程要比在日本时候快很多,也顺利很多。
我个人更喜欢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这边做研究,不仅是因为这边的工作模式,更是因为在这边我可以认识同一领域里志同道合的研究者或者是来自不同领域的合作者,这是非常利于做好研究的。
白巍——从两年被连拒四次到成功发表
研究方向:数据中心网络
Q:你是怎么看待“微软学者奖学金“这个奖学金项目的?
微软学者奖学金项目十分特别,它专门增加了现场面试这一环节。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别的学校的优秀博士,跟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在研究,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还了解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办公环境。这些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不止于简单的提交资料,微软学者奖学金项目现场面试的安排让我充分感受到微软对于人才的尊重。对我来说,这种尊重,比奖学金的金额甚至更重要。
Q:给后来的师弟师妹,尤其是你这个领域的有没有什么建议?
我主要有以下两点建议。第一,要多花时间学好基础知识。熟悉一个领域,并不是你把一个领域的经典论文全部读完一遍就可以了,一定真正深入的掌握这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我见过很多我这个领域的研究者,虽然前沿的论文读过不少,但是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反而各种搞不清。结果就是对论文的理解有各种偏差,做出的研究工作有各种明显的漏洞,自己还浑然不知。
第二点是要勇于坚持。其实很多现在看来很有影响力的工作,当年也曾经被各种会议拒过很多次。只要你对自己的工作有信心,就要不断根据审稿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坚持投下去。我们组也曾经在SIGCOMM(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Data Communication) 2013,NSDI (Networked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2014, SIGCOMM 2014和CoNEXT(Conference on emerging Networking EXperimentsand Technologies)2014上连续几次交了白卷。大家当时都感觉很沮丧。但是我们没有放弃,不断根据审稿人的意见改进工作。现在那些被拒的论文大多数已经中了很好的会议,比如一篇导师期望最高的工作,在两年内连续被拒了四次以后(甚至拿到过审稿的最低分),终于中了NSDI 2015。
张婷——“博士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交流能力”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
Q: 你本科是数学专业,数学背景给你在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上会有哪些帮助?
Zhang:其实我本科时候数学和计算机这两个专业都可以选择,而且我一直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因为编程很快能看到结果,比较有成就感。但是当初的想法是,本科先把数学基础打好,研究生阶段再转计算机。我认为本科的数学专业训练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严谨的逻辑思考能力和一些基础的数学原理,解一道数学题时候你必须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而在解决计算机领域的问题时你也必须这样严谨的思考。
Q: 你觉得读博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Zhang:我觉得一个比较明显的收获就是交流能力的提高。也许很多人以为博士就是闷声做研究、发论文,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对于博士生来说,交流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表达方面,只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展示技巧,你才可以让别人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想法,让别人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成果;其次就是接收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接收能力,才能更方便的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后就是社交方面,优秀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自己建立和谐的交往圈,毕竟博士的生活难免枯燥,有一定的社交生活可以帮助自己放松心情、调适生活节奏。
HojoonLee——“研究方向的确定需要不断的交流讨论”
研究方向: 计算机系统安全
Q: 你怎么看待“微软学者奖学金”?申请的时候有信心入选么?
Lee:我之前准备申请奖学金的时候看到了“微软学者奖学金”,我知道这是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奖学金。非常幸运今年我们学院把我列入了这个奖学金的推荐名单,我非常认真的准备了申请材料,但是并没有想过我可以顺利拿到这个奖学金。我知道其他的入围者都具备相当出色的学术表现,但是我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是非常自信的。
Q: 在你看来,读博期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是如何应对的?
我想不仅是我,可能对于大多数博士生来说,最大的挑战便是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这一问题上,我认为和导师以及同学之间充分的交流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论文来了解现在的研究热点和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但只有通过交流和讨论,我们才可以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某一研究的提升空间有全面的认识,才能真正的帮助我们找到有兴趣、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相关阅读:
微软小冰住进微软研究院微信啦!快去和她聊聊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