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 探茶之路,研土之用,振乡村发展
团队简介
团队名称:种茶小分队
实践时间:2022年7月9日至7月11日、7月22日至7月25日
实践地点:河源市东源县新港镇、上莞镇
指导老师:吴鹏豹、胡杨
团队成员:李浩荣、杨家宝、邹世珍、邓佳澜、李剑辉、黄盈盈、江文婷、梁清松、张佳婷
调研方向:探究红壤对当地茶叶种植的影响,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实践内容
东源县茶叶种植面积近5万亩,总产量2200多吨,产值6亿元,已成为当地的拳头农产品。2017年,“东源仙湖茶”被评为广东省区域公共品牌;2020年,“东源仙湖茶”、“东源康禾茶”被评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上莞镇仙湖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茶产业已成为东源乡村振兴、产业脱贫的重要产业之一。种茶小分队结合专业出发,以探究红壤对茶叶种植的影响为基础,围绕如何更好助力当地茶产业发展开展了此次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开始前,为使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团队与指导老师进行了会议讨论。通过此次会议,指导老师为团队梳理了实践脉络,提出在实践过程中团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给出了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团队活动前与老师讨论相关事宜
实践第一天,团队前往万绿湖景区,通过询问景区和新港镇镇政府工作人员得知,在万绿湖南山及边缘地带的双田村分布有茶园,团队成员就地在万绿湖中采集土壤进行保存。随后在当地政府的介绍下,团队与双田畲族村村委取得联系,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准备。
滑动查看团队调查现场
第二天,团队分组进行实地走访。一组前往双田畲族村,团队走访发现其茶叶种植规模不大,仅一户拥有较大面积的茶园——东源万绿印象茶叶专业合作社。
团队到达双田畲族村
团队前往茶山观看茶叶生长的情况并对土壤进行采集保存。通过对刘场长进行访谈,团队对该地的茶种植情况、制茶工艺和销售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团队对茶园场长进行访谈
团队成员对双田村土壤进行采样
另一组前往上莞镇仙湖村辉达仙湖茶庄,在这里,团队了解到仙湖茶叶的发展故事以及仙湖茶叶的特点及炒茶工艺,品尝了具有“仙湖味”的仙湖茶。团队还询问了村中仙湖茶叶销售商具体的销售方式与渠道。
团队成员与辉达茶园老板进行访谈
团队参观辉达茶园制茶地
第三天,团队在当地镇团委、村委的带领下顺利到达仙湖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与当地村委进行访谈,团队了解到茶产业的种植历史、发展情况和当地政策,以及当地的土壤特征等地理自然因素。随后前往曾氏茶叶产业园,在茶山上,团队成员通过询问当地茶叶种植基地负责人,了解到茶叶种植规模、生产过程和仙湖茶的制茶工艺及销售去路;通过采访刚劳作完的茶农,了解茶叶种植、采摘的具体事宜并作好记录,同时了解茶农收入情况,将茶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作出评估,最后对当地土壤采样保存。
团队与仙湖村委合影
团队与仙湖村委交谈
仙湖茶园风光
团队了解制茶工艺
团队观察茶树生长情况
团队成员对仙湖村土壤进行观察、采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这之后,团队前往仙湖村正在打造的红色文化纪念基地,了解上莞仙湖村的红色革命故事。
团队在红色文化纪念基地合照
结束实地考察后,团队返回学校,利用学院实验室对采集到的土壤进行处理分析。首先对土壤进行风干、磨细和过筛等预处理,通过2mm筛子的土壤用于测量pH值、通过0.25筛子的土壤用于测定有机质,将所得到的实验数据用于对当地土壤情况的分析。
<滑动查看更多土壤分析实验实况>
至此,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团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为东源县茶叶种植、销售等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当地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成员感悟
江文婷:
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天气很热但没有击退我们,我们走访仙湖村、参观茶园、体验制茶过程,在这几天里,我们有很多新体验并且受益匪浅,知道了影响茶叶质量产量的因素。当地人都很善良热情好客,也十分感谢村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和小伙伴一起参加此次活动,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也认识到团队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
张佳婷:
第一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成为我独特的经历,因为通过此次活动,我真正接触到东源县的茶文化、茶产业。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村民,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认识,从搜索来的资料到亲自问询得来的信息,其变化让我真正体会到我们为什么而来、在做什么。活动过程,我感受了纯朴民风,品尝了东源名茶,邂逅了特色风光,也充实了自我,明白了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认真负责,将其做到无愧于心。
李剑辉:
我们前往了东源县的双田畲族村和仙湖村进行调研。在当地居民的热情帮助下,我们顺利地上山参观茶园、采集红壤、走访村民,了解了茶叶的种植环境和采茶制茶的工艺流程等。热烈的太阳并没有让我们停下脚步,过程虽然很累,但是我们也收获了许多。
团委精选
图文 | 种茶小分队
版面 | 阆苑青年传媒中心 陈协琨
初审 | 邓文迪
复审 | 詹秀红
终审 | 赖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