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怀远民俗大观:庙会的传承与流变

2017-04-18 怀远生活圈

 提示点击上方"怀远生活圈"↑免费订阅本刊


原来春节过得很慢,民间有俗语:“正月过年,二月赋闲,三月赶会,四月种田”。赶庙会,是春季农村社会生活的一道热闹风景,是春天里整个乡村快乐的日子。现在生活提速了,正月刚过完,各地的庙会就迫不及待地喧闹着登场了。

乡村庙会现状

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是怀远县淝河乡村庙会的日子。一大早,四面八方的人们便熙熙攘攘地向集市赶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多如潮涌,平日里稀疏畅通的小街道变得异常拥挤热闹。人多,集市也比平时大了很多,除了横竖十字街道上站满了人,还一直延伸到街道的边缘。人们摩肩接踵,只要进入街市,就像被裹进了人潮,随着人流,身不由己地挪着脚步。

街道两侧,密密麻麻的摊位货架首尾相连,绵延三四里。这边是农产品:卖鸡蛋、水果蔬菜,竹席、木锨、编筐的。那边是日用品:有卖塑料桶、卖锅碗瓢盆的,有卖衣服鞋袜等服装的。这里是小孩喜欢的气球、糖葫芦、各色布娃娃和汽车玩具。那里是捏泥人、编蝈蝈和刻桃核名字的。

不光是本地的卖家,外地的商家早在前一天就抢占了有利地势。物品种类除土特产、男女时装和木家具等外,食品、五金、百货琳琅满目,物美价廉。一辆辆大车还运来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高档商品任人选购。庙会两天,街头巷尾,人群拥挤。各种小吃杂烩汤、油烙馍、麻花油条、烧饼包子,接灶连炉,香气扑鼻,呈现出一派繁荣的乡村早春热闹景象。

除了贸易,各类文艺演出也悉数登台,泗州戏、梆子戏、河南豫剧舞台分布在村里空旷的地方,围满了拎着小板凳的老头老太,咿咿呀呀地要唱两三天。更有现代的劲舞表演用上了先进的激光音响设备,声音震天,吸引了年轻俊男俏女的目光。平日里在城市里才有的旋转木马和电动玩具,让农村的孩子们过了一把瘾。体育场上,几个并不专业的篮球队的比拼吸引了不少观众围观,那是庙会组委会组织的篮球比赛。科技大篷车也乘庙会下乡,散发宣传材料,广播科学种田、中医保健、蔬果栽植的常识,剖析人们以往生活中的陋习,吸引不少村民驻足咨询。村民李榛文乐呵呵地说:“以前村子里是没有庙会的,为了繁荣当地经济,促进商品交流,自2011年由村镇街道发起,按街道店面每家百儿八十地收些会费,用于请戏班子、花鼓灯和打篮球的前来捧场热闹,形成庙会。连续几天大密度人群聚集,商品销售总量超过平时的十倍百倍,各类商家都赚得盆满钵满,还有平日里难得的戏曲文体节目丰富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就是农村现在庙会的普遍现状。《辞海》说:庙会亦称“庙市”。唐代已经存在,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北平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庙会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早上祭祀,日中为市。至南北朝时,统治者信仰佛教,大造寺庙,菩萨诞辰、佛像开光之类盛会乃应运而生,商贩为供应游人信徒,百货云集,遂成庙市。

蚌埠地区最具传统代表性的是禹会涂山庙会、五河清明庙会和怀远龙亢庙会。

禹会涂山庙会

涂山庙会是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古人为了祭拜治水英雄大禹而发起的。尧舜时代,中原大地发生了大洪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孟子》云:“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五谷不登,禽兽逼人”。面对猖獗的洪水,禹受命于危难之际,改“堵”为“疏”,上至桐柏,下至东海,“左准绳,右规矩”,“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借助与涂山氏国的联姻,在涂山劈山导淮,大会诸侯,终于治水成功。

此后,先民们自夏朝开始,就开始祭祀大禹的活动。清嘉庆《怀远县志·祠祭志》载: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苏轼过涂山,作《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就描述了禹王庙会的盛况。

现在,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据说是大禹治水胜利后会诸侯的日子)会期,怀远和蚌埠周边地区的民众扶老携幼,像潮水一样涌上山来。寺庙里人头攒动,宫灯高照,香火缭绕,钟声阵阵,鞭炮响声不绝于耳。心怀崇敬的祭祀人不敢高声大语,不敢直面正视,神情庄重地经过禹王神像,向大禹顶礼膜拜,道士们虔诚地念经诵佛超度,人们有的还愿,有的祈祷,敬畏着远古的英雄,僧侣和善男信女进行祭拜法事。

被誉为“东方芭蕾”的花鼓灯,其艺术节也在这一天,淮河两岸千班锣鼓万盏灯,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这里璀璨开放。几十班锣鼓悉数登场,锣鼓喧天,七十多岁的伞架子步履轻盈,二十来岁的小兰花嗓音清脆,迎来一阵阵叫好声,整个涂山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到处是欢腾的人流,到处是各种小商品的卖场。人们扶老携幼,从附近各地潮水般地涌来,摩肩接踵,盛况空前。仅禹会区政府为了安全出动的各类工作人员就二三百人,维持秩序。

五河清明庙会

据说,当年乾隆下江南路过五河县渡口遇难时,因五河城隍营救有功,乾隆就特封他为忠佑王。为庆功受赏,清明这天人们用一顶绿色大轿,八人抬着城隍在街上巡街,供人瞻仰。这一天五河县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热闹非凡。

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五河清明庙会非常繁华热闹。特别是歌舞,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旱船在清明庙会中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歌舞形式。小车旱船就是人们用彩纸扎成小船的形状,男女演员打扮得花枝招展美丽多姿走在船中间,双手托着纸船。旱船五颜六色,壮丽美观,船中装有灯烛,随着伴奏的胡琴笛子等乐器声,演员们边唱边跳,旱船前俯后仰,左右旋转。歌声悠扬,舞姿动人,围观者追前逐后,欢声笑语。

舞龙也是五河清明庙会中特有的技艺。龙身长十多节,有青有黄,龙头高昂,目光炯炯,扎得雄伟壮观,惟妙惟肖,舞起来好似腾云驾雾。狮子舞有双狮舞、单狮舞,狮子争绣球最为热闹,一人拿着绣球在前逗引,两狮蹦耸跳跃,时滚时抱,争夺不休。踩高跷是个技术活,男女演员两足绑扎半米高的木跷,又歌又舞,行动自如。还有各类人物形象“大头和尚”“小头鬼”“铁面判官”等,有的使人害怕,有的使人发笑,千姿百态,各尽其妙。男公女妇,扶老携幼,涌向街头,饱览盛况,流连忘返。

庙会也是物资交流、经商贸易的载体。逢会前几天,各行各业商贩就把准备出售的各种货物运往庙会主办地。提前搭棚设摊,做好展销准备。组织者划片经商,服装展区,日用百货,家用电器,饮食一条街,从一块钱的气球,到上万元的农机,物资丰富,应有尽有,集商品之大成,一天的营业额在数百万元。

怀远龙亢庙会

农历三月初三的怀远县龙亢庙会,是农村乡镇庙会的典型代表之一。

龙亢镇位于怀远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历史悠久,地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东汉经学大师、“太子少傅”桓荣的故乡,桓荣祖孙三代皆为帝师,传说其故宅在龙亢城隍庙处。龙亢城隍庙始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据史料记载,最后一次重修是清咸丰年间,由此推断,龙亢城隍庙会的形成,已有近二百年历史。

早期龙亢庙会的形式分为两项,一项是祭祀活动,一项是文艺表演。祭祀活动就是从城隍庙出发,前面有两个身着服饰的青面獠牙的黑白无常鬼甩鞭子开道,后面跟着几个夸张的大头娃娃,穿着戏服的城隍老爷坐着纸糊的轿子巡街。文艺表演主要有龙灯、高跷、旱船、大头娃娃等民间舞蹈。方圆百里的豫剧、泗州戏、马戏、杂技、曲艺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应邀赶来一一登台。

龙亢历来为涡河流域主要的物资集散地,抗战时期还是新四军的驻地,至今保留淮上新四军纪念馆,这里商业繁荣,每逢庙会,怀远、蒙城、宿州等周边地区的粮油、农资、骡马、耕具等农用物资都在此交流贸易,苇编、竹编是龙亢的传统民间工艺。每年的庙会参加人数近十万人,文艺表演团体六七个,饮食摊点上千家,日贸易额几百万元,盛况空前。庙会推动和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其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都是当地的宝贵遗产。

有“会”无庙

庙会是传统的节日形式,自发起时便有祭祀、民俗、歌舞和集市等内容。一般来说凡是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庙会都有一定的传说和由来,有约定俗成的习俗和定式。但是现在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庙会,有的甚至一个村子的集市也有庙会日,这些大多是村镇组织设立,没有寺庙,只有聚会,据统计,从二月到四月三个月,仅怀远县就有60多个集市有庙会日,无论大小集市庙会日都人流汹涌物资丰富,贸易额巨大,也都有群众喜闻乐见的现代歌舞和传统的戏剧表演。

蚌埠民俗专家郭学东不仅对庙会有深厚的理论和历史研究,每年还喜欢亲临各地庙会,感受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郭学东说:“现在的庙会与传统的庙会比较起来有四大变化。

一是祭祀的内容几乎失传,传统民俗的东西在减少,文化历史的东西正在消失,只保留了原来娱乐和商品集市的功能。

二是各地庙会增加迅速,蚌埠有历史的庙会只有二十几个,现在达到一百个,很多地方单纯为了繁荣当地经济,政府或经济组织出面设立庙会,完全无传统的文化和历史传承可言。只是催生了一批职业赶会人———各类商家,他们排好各地的会期时间表,逐一赶集市,收获颇丰,成为庙会的最大赢家。

三是歌舞内容远离祭祀的本意,成为纯粹的文化娱乐形式,有的甚至低俗。《周礼·春官》: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若乐八变,则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礼矣;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可见,自古以来,祭神时总少不了舞蹈、音乐。但这些是和祭祀联系在一起的。四是庙会新的科普内容在增加,那就是政府出面组织的科学种田、农业科技、科学养生等科普宣传越来越多,使庙会的科学文化氛围在不断浓厚。”

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呢?郭学东说:“庙会这一活动形式历经千年而不衰,数量和内容都在迅速增加,更加焕发新的蓬勃生命力,说明群众基础很深,是乡村群众喜爱的文化大餐,经济盛会,满足了农村物资交流和文化精神层面的需求。当然现在庙会中不和谐的场面也有,很多庙会现场有各种形式的赌博活动,或者少数简易大棚里有低俗表演,还有一些假冒伪劣的商品乘机在农村集市销售,坑害农村消费者,这些都是需要抵制和消除的。如何在完善庙会集市和精神娱乐功能的同时,发扬挖掘庙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传承,使文化和经济两驾马车健康并排拉动农村庙会的繁荣和有序发展,更是需要思考和引导的课题。”

庙会是从古代严肃的宗庙祭祀和民间的信仰中孕育诞生,加入佛教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娱乐形式,尤其经过明清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突出商贸和文化功能,从而成为现在乡村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春天里乡村社会生活一道热闹而靓丽的风景。

(本文选自蚌埠日报,作者:唐晓勇)

今年怀远的庙会已经不多了,下个星期就将迎来压轴大戏——涂山庙会。虽说涂山已不再是怀远的了,但怀远人心中割舍不掉的大禹情结,将会让怀远人一如既往地赶赴这场盛会。

虽说庙会的传统味道在消失,新的元素却在增加,这也是更多人热衷赶会的一个原因吧!只希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推荐

2017年怀远各乡镇用周边庙会大全

怀远农村庙会的八大骗局!千万别上当~

怀远久已消失的城隍庙与那些渐行渐远庙会

涂山庙会,总有某个地方吸引你!这次是视频哦!

怀远最新公交路线大全(新增9路),收藏起来能用的上!


水星家纺反季抢工厂,万份好礼免费拿!点击阅读原文领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