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宋文化的兼容精神~

2016-09-18 无同轩 宋文化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       

您关注的是    【宋文化】公众号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大宋文化 | 书画文化 | 开封特色文化礼品


宋代文化之所以繁荣,开拓创新与融合是文化繁荣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宋代文化表现出恢弘气度,不断融合外来文化汲取其他文化的精髓,从而创造出灿烂的宋文化。


宋代文化的兼容精神突出表现在儒释道三教融合上。儒学是中国的传统学术,历来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东汉佛教传人中国、道教产生以后,儒释道三教开始了互为排斥、互为渗透的进程。五代以后儒学式微,佛道乘虚而人,严重动摇了儒学的地位。这就迫使宋儒开始反思儒学,汲取其他文化来充实儒学、复兴佛道就成为其首选的对象。在进人北宋中叶以后,宋儒对佛道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一是士人嗜佛习道成风,二是从笼统的排佛道转向从学术上批判佛道,三是大规模吸收佛道来充实儒学。



王安石表明自己的文化态度是:“善学者读其书,唯理是求。有合吾心者,则樵牧之言犹不废,言而无理,周、孔所不敢从”。“唯理是求”成为儒家融合其他学术的原则。宋儒把佛教的心性义理之学拿来充实到儒学中,把道教的“太极”思想糅入儒学中,就成为理学的重要命题。可见理学的产生,是儒释道融合的产物。


对于佛道而言,同样面临融合儒学的任务。佛道儒学化可以说是三教合流的历史趋势。在宋以前,佛道儒学化步履维艰,到了宋代,文化的开放态势为佛道入儒创造了条件。首先是佛道政治化出现,其次是将佛道教义比附儒家的伦理纲常。佛道的儒学化改变了其原有的地位,因此佛道与儒学在宋代呈现出互为渗透、互为融合的态势,文化兼容精神在三教合流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宋代学术非常发达,学派林立,观点各异,但文化兼容精神同样贯穿其中。北宋的荆公新学、二程洛学、张氏关学、三苏蜀学、司马光涑水之学是很重要的几大学术派别,南宋又有朱熹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吕祖谦的吕学;浙江地区学术又有永嘉学派、永康学派等学术派别。这些学术流派矛盾导致政治党争或学术争鸣,如王学与洛学之争,王学与蜀学之争,王学与涑水之学之争,朱陆之争,朱熹与陈亮、叶适之争等。



学术上争论的同时又在相互吸收,宋代学术之所以发达,与学术上的争鸣和融合分不开。宋代政治上的斗争往往与学术争论纠缠在一起。统治者利用“党禁”打击学术上不同的派别,但最后又只能弛禁、解除党禁。一些学术在风波中经受考验,并且为统治者认识到其价值,成为“官学”。


宋代文化的兼容精神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尊重外来民族的宗教习俗、文化习惯、并使之自觉地融入中国文化之中。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华从事贸易的大食人,在宋时很多,宋尊重其文化习俗,允许其保留自己的文化习俗。这种平等的态度,转而促使这些大食商人汉化,其文化融人了中华文化之中。

宋代文化的兼容精神在社会习俗方面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宋与辽、金虽是敌对的政权,但兵戈铁马阻挡不住文化习俗上的融合。宋代文化北传并被辽、金认同;辽、金社会习俗南下并被宋人接纳,中华民族文化在这种过程中不断地增添新的营养、新的因子,从而不断地壮大,如宋人的服饰及饮食就多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有时甚至成为一部分人追逐的对象。如北宋时契丹人服饰,汉人也乐于服用,“习尚既久”以为常。金人妇女的妆饰对宋代妇女影响很大,如宋代妇女仿金人女子把头发束起来甩到脑后,时人称为“女真妆”,宫中妇女首先仿效,后来遍及全国。


联系我们

微信在线:13937862119

QQ在线:528589684

咨询热线:13803786015

投稿信箱:kfwtx@163.com

——————————————————————————————

【名人书画】【精品汴绣】【北宋官瓷】【木板年画】【清明上河图】

——————————————————————————————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