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清明~梨花落,雨纷纷,遥见青山思故人...

2017-04-04 无同轩 宋文化

点击蓝字关注 【宋文化】公众号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大宋文化 | 书画文化 | 开封特色文化礼品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又是一年清明,且向荒野慢行。”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

是我国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

今日清明。

打开音乐,伴随着清明乐调感受吧~


《淮南子天文训》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有清爽明洁之意,这个时节天气清澈明朗,北方降雨开始增加。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

桐,是指白桐花。

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

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鹌】

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

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

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三候虹始见】

虹就是天上的彩虹,

说明清明时节多雨,

故而彩虹出现。

清明寒食期间,古人称之为“在春最为佳节”,人们拜祖、踏青、郊游,曲水流觞,这一天喜忧参半,颇令人感怀万千。

 

《唐会要•寒食拜扫》中有这样的记录:“开元二十年四月二十四日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如今意义上的清明节,多吸取了寒食节的习俗内涵,主要是祭祖缅怀,体现了华夏子女那亘古永恒的家族情结。



农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疑”、“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开,东北、西北地区的小麦也进入拔节期。



清明节的名称与清明时节的天气物候特点有关。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壮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由节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据记载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期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坆墓。


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韦应物:“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扫墓祭祖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纳了。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合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如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部分地区清明节吃青团,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


清明风物,仍以春物繁花为主。民间有“吃了松花饼,一年都有劲”的说法,《万花谷》记载道:“春尽。采松花和白糖或蜜作饼,不惟香味清甘,自有所益于人。”面粉混入花粉的芳香气息而制成饼,自有一番风味。

 

在南方客家一带,有清明吃艾糍的风俗。踏青归来,顺手采摘一把艾草,与蒸熟的糯米摏成膏团,中间包入芝麻花生馅,再入锅蒸熟。入口的艾叶清香,如同沉醉在十里春风之间,久久不能忘怀。

 

俗谚曰:“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时节,气候转暖,此时应多舒展筋骨,润濡五脏六腑,宜晨运、登山、踏青、郊游等,适当加大运动量。

 

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尤其要引起注意的是呼吸道传染病,这一时段晴雨多变,及时增减衣物,少出入公共场所。

 


这一时节应多吃柔肝养肺之物,如有益肝和中之功效的芥菜、利五脏通血脉的菠菜、健脾补肺的山药等都是不错的食材选择。



中国人的习俗,几千年来都离不开氏族的根系之情。

 

落叶归根,无论漂泊何方,清明期间都会再次踏上乡土,以酒慰藉已故的先祖,感怀消逝又寄托未来。也只有带着这一份特有的虔敬,才能不负春光。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宋文化

联系我们

微信在线:13937862119

QQ在线:528589684

咨询热线:13803786015

投稿信箱:kfwtx@163.com

——————————————————————————

【名人书画】【精品汴绣】【北宋官瓷】【木板年画】【清明上河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