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如果现在的结婚证也能这么美,我可能早就不是单身了

2017-08-15 传播 宋文化

点击蓝字关注 【宋文化】公众号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大宋文化 | 书画文化 | 开封特色文化礼品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小小的结婚证

从侧面反应了时代的变迁

但相同的是

这都是两个人

穿越人海,执手一生


如今结婚证的样子多少有点无聊,

除了有一张二人合照,

也看不出和护照存折有啥区别。


老祖宗们就比我们会玩多了,

那时候的老结婚证不仅文辞考究,设计精美,

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简直可以当艺术品收藏。


清朝




早年间的婚书的质地有宣纸、硬本、绢面、毛边纸等,以手书居多。清代的婚书,长度可长达1.1米,大部分内容是图画,上面写有双方的生辰八字。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书大多印有“偕老百年”、“百年好合”、“以白头之约”等美好祝愿,以及男女双方的姓名、生日时辰、证婚人、介绍人等内容。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书上女方姓名完整,开始体现出男女双方地位的平等以及对婚姻自由的追求。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这张大有一种“吸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的气势,最上面是守护爱情的丘比特,左右两侧是龙凤呈祥,最下面还有一排手拉手的小天使。面对这样的证书,仿佛自己心中也响起了爱的颂歌。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这张结婚证更加简洁清亮,凤飞花开,吉祥如意,敢问哪对新人看着这样的结婚证,不想花好月圆、相伴终生呢?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粉底黑字,大红镶边。更让人感动的是上面的誓约: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各省的结婚证也是这样

那时候的结婚证还没有沦为

一件简单认定合法夫妻关系的工具

他们的婚书上都写满了满满的爱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 广东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 江苏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 江苏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 浙江


建国以后



建国后,婚书变为体积小巧的结婚证,50年代的结婚证只有两个巴掌大的薄纸片。这时候的婚姻制度,堪称婚俗史上的里程碑,尤其是婚姻证上写有“自主自愿”的字样,以示婚姻的自主性。


1954年


金灿灿的麦穗和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刻提醒着年轻的人们:劳动中产生的情谊最珍贵!看着“团结友爱”四个大字,我无心结婚,只想工作!



1955年


在1952年至1959年的结婚证上,稻穗、棉花、和平鸽、农作物都是主角,这反映当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1964年


1964年的结婚证,“自愿结婚”四个字紧跟在男女双方的姓名之后,只有一点疑问,区长的印为什么那么大?


文革时期




文革时期的结婚证,色彩上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鲜艳了,以红色和黄色为主,毛主席的头像和毛主席的语录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47 29275 47 13770 0 0 6408 0 0:00:04 0:00:02 0:00:02 6407


如果没有上面的黑字,你肯定想不到这是结婚证,它更像是一张“三好学生证书”、“见义勇为好市民证书”,“劳动模范证书”……而那个年代,结婚压力也没有现在这么大,要什么车和房,送两套《毛选》就行。


改革开放以后



1980年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法制的逐步完善,结婚证不再是夫妻两人压在箱底的婚姻纪念品,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人们使用结婚证的次数日趋增多,于是结婚证越来越简单,逐步取消了复杂的图案,由奖状式变为护照式,方便结婚人携带。


1986年


八十年代的结婚证开始贴上照片啦,这时候还是黑白照。



后来就逐渐变成了这样类似于护照的结婚证,枣红色,烫金字,封面印有国徽,体积小巧,方便携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宋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