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沉入湖底的千年古城!这个81岁老人耗时13年,画出29万移民的乡愁与情丝……

2017-08-16 宋文化

点击蓝字关注 【宋文化】公众号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大宋文化 | 书画文化 | 开封特色文化礼品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害怕时间会冲淡历史

遗忘29万人的‘牺牲

只要能把我绘制的地图传承下去

让更多的人看到那两座水下古城的样子

我就死而无憾了


——余年春


二十余年来,这位老人一直在奔波,为复原那个被淹没的记忆,修改了24遍的地图,走访了成百上千户人家,一起回忆着那个藏在水底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


他就是留住古城记忆的老人:余年春,他用13年时间完成的3幅手绘地图:《新安江水库淹没村落图》、《淳安老县城(贺城)示意图》和《遂安老县城狮城示意图》。



建国之初,支撑中国工业的长三角地区电力供应极为匮乏,而新安江流域水位落差巨大,若完成一级水电开发,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6万多千瓦,相当于14个浙江省的发电容量。


但这样的代价却是产生50万移民:足有3000个杭州西湖那么大的水库,将吞没淳安古城及周边的49个乡镇、安徽6个乡镇,还有33万亩耕地、26万间房屋。


1954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谭震林召集苏浙皖主要领导到上海开会,会上当场拍板,“为了全局利益,只得牺牲局部利益”,决定上马一级水电开发。


这一刻,决定了淳安人离乡背井的命运。从此,老县城的样子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


千岛湖水下的千年古城


那一年,淳安、遂安两县合并,近30万人“舍小家,为大家”,举家搬迁,有的就近后移成了“新淳安人”,有的搬去了省内其他县市,有的则去了江西、安徽,或许此生都没有再回来。



余年春很幸运,他搬到了排岭,离水库不远,也就是后来的千岛湖镇。



1959年,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建成蓄水,造就了一个风景优美的人工湖,就是今日蜚声中外的浙江千岛湖风景区。千岛湖,也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


从此,连同这座城的文化以及整个村庄、古迹……就这样淹没在湖水中,  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要知道,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水电站,对当时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当年周总理也来过这里视察,为了新中国的发展,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去努力配合。


纵使淹没存在着两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狮城和贺城,这也是必须得去实行的……



为了社会的发展,国之强大,难免会有些“牺牲”……


我们常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为了铭记历史,为了复原心中的故乡,还有那难以忘却的乡愁,他们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余年春老人就是其中一个。1992年,余年春决定开始画下那座被水淹没的古城全貌。


他觉得,那是个没有照相机的年代,只有经历者才有的记忆,故乡,已经因建造水电站被淹没在水下,如果这些经历者都年老离去,那还有谁来祭奠逝去的故乡,文化和记忆一样将出现一个很大的断层,他必须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把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一一刻画下来,并传承下去。



他既不会画画,更没有资料。但他主意已定绝不气馁,于是开始了资料的收集工作:这条街有哪些商店,那条街住着哪些人家,这边有棵古树,那边是个牌坊……



为了搞清楚每一个细节,不管春夏秋冬,凭借着两条腿,余年春走访了300余户移民家庭,包括户主姓名、门牌号码、商店名称、街名巷名。


为了核实每一个细微处,除了淳安本地外,他的足迹还追踪到迁至安徽、建德、临安、桐庐等地的移民家。



老人的手绘图


他做了很多笔记,手抄了5部县志,从明代到民国,一共160万字。没有学过画画的他,还特地买了本《芥子园画谱》,跟着上边的画作临摹。十多年,余年春画秃了几十支钢笔。



另外,还有一本《疑难字简明字典》。余年春说古史上有很多疑难字体,有些演变到今天就不一样了,他为了保证古地名的原味,就需要这本字典来对付了。



十多年,为了画一幅幅图纸,记笔记的本子都被翻“烂”了,破了就用胶带粘好,每张纸都发黄了,可见留存时间之久。



余年春的老伴指着图纸上的小黑点说,这些表示沙滩,为了把黑点画得匀称,那几天就算是到了吃饭时间,他也不肯停手,说停手后,手的力道不一样,画出来的点就不好了。



因为是手绘,一张图里如果不小心出现一个错字,就得重画。因墨汁不小心滴在了地图上,又得重画。每重画一次,至少要多花两天时间。



多年来老人一直很拮据,他的房间也比较窄,于是床铺便成了他的手绘台,十多年来,他偶尔跪在床边,或直接趴在床上,一笔一笔画,一个一个字写。



老人的绘画细致程度,甚至于每户人家的门牌号。


在每座建筑旁还注明历史,图右边还有图例、历史沿革、名胜古迹等说明,颇具专业水准。


整幅图比例均衡,画面错落有致,古城前方江水潺潺,古城后背群山巍峨,城内街道整齐、店铺林立,大到县政府,小到一棵树都一目了然。


简直是百分百的复制,精细到难以想象。


对于自己的手绘图,老人很自豪,十分乐意与人分享。


余年春老人指着图上一处小房子,笑着说,这就是当时县城惟一一个公厕。更让人惊讶的是,每一户家中都注明着门牌号码,边上还写着该家庭成员的姓名。


不觉间,余年春指着一处标示“横街雷家巷2号”的房屋说,这就是我当年的家。



2009年,龙应台找到了余年春,她是来帮母亲看看故乡的。


后来,她更是把那一代人的乡愁写进书中:


“难以想象,这么巨大的卷轴地图是怎么绘制的……这个老人一笔、一笔,画出了全世界没有人在乎、只有他和母亲这一代人魂牵梦系的水底故乡。 ”



这是老人半辈子来的心血与情怀。


他说:“不要看这些图小,它们非常有利于各个乡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



2011年,有人潜入千岛湖湖底,发现了余年春画在纸上的那座古城——依旧屹立着如龙宫般威严的牌坊,BBC称它为——东方的亚特兰蒂斯。


这对于老人来说,应该是莫大的欣慰。



 1959年,水快淹到家门口的时候,余年春还是个24岁的小伙,现在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已到耄耋之年的余年春害怕,“时间会冲淡历史,遗忘29万人的牺牲。”




这些信息背后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每当吃“闭门羹”,碰一鼻子灰时,他就给自己六字真言:信心、恒心、坚持。他坚信用自己的努力和真诚,会感化大家。


对于老人来说,游客来到千岛湖旅游时能问上一句:“这里水下是不是有两座古城?他们长什么样子?那些古城里的人都去哪里了?”他们觉得自己所做,已足矣。是的,他们已经给后代指出了,一条回家的路。



其实,和余年春一样,为了这座城以及这座城的所有回忆与不被遗忘的居民,他们都在身体力行的贡献着,记录着。


水下古城无法“搬回”岸,他们就重建。


2016年,姜家镇把水下的狮城复制上岸,按原比例复建了狮城的部分街道和建筑,打造了“文渊狮城旅游度假区”。



“文渊狮城”根据水下考古的成果再现了古城的精髓:


重建了狮城最繁华的东大街、北大街,甚至还在北大街复刻了著名的姚氏牌坊、功德牌坊、贞节牌坊等7座牌坊。



对于那些热爱故土、执意于寻找古城历史和移民历史的人们来说,支撑他们坚持不懈寻根的,并不是那座躺在湖底的具体的古城,而是因为他们心底自有一座城。


保存完好的清代砖结构“节孝坊”。


时间永驻,记忆永存,带不走的思念与回想,终变成永恒的祭奠。


故乡何处是,依旧在心中徜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3893f22fu&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千岛湖居民  余年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54z5k3rj&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千年古狮城



离家的日子,

悲欢与酸甜,

承载着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不管曾经的苦与甜,

清澈的河水,弯曲的小路,

记忆中,那是我的故乡,

动人心弦,像一股清泉。


那一年,那一夜,故乡在变,

路不再是泥路,

房不再是矮房,

那些熟悉的人,那些熟悉的事,已渐渐逝去,

回到故乡,却有淡淡的忧伤,


有人说"回不去的是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

有多少人就这样在路上。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宋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