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2017-10-15 传播 宋文化

点击蓝字关注 【宋文化】公众号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大宋文化 | 书画文化 | 开封特色文化礼品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气温骤渐,赏雪的日子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继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后, 10月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也亮出了自己的「家底」。


新展「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展出被乾隆视为「三希」之首的晋朝书圣王羲之作品《快雪时晴帖》等历代书画精华45件。



《快雪时晴帖》,这幅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高书法艺术成就之一的作品,自1677年进入清宫内府,之后便在乾隆皇帝的手中得到无上的关爱。


2013年,台湾公视(PTS)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出品纪录片《对焦国宝》。该片从基础美学角度拍摄国宝真品,并由作家张大春配音,耗时三年制作。


今天,带大家走近《快雪时晴帖》这幅国宝文物的细节与美感。



位于紫禁城养心殿内三希堂,珍藏着乾隆皇帝珍爱的书法作品


乾隆将《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远帖》称为稀世瑰宝,其中《快雪时晴帖》列为首位。

 

《快雪时晴贴》的原尺寸比A4纸张略小,一共有四行二十八个字。昏暗斑驳的纸上,短短28个字,这封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信,为何可以背负中国书法的历史重量?

 

▽先来看看这幅简讯讲了些什么▽

 


「羲之顿首」

书信的首语,顿首,就是点头致意的意思。

 

「快雪时晴」

今天下雪了,但很快地就放晴了。


「佳想安善」

想必你身体康健,事事如意。这是一句问候语。

 

「未果为结,力不次」

你交托我的事情还没有结果,很抱歉。

是这封书简的正文。

 

「王羲之顿首」

最后,再以署名,具礼结束。

 

「山阴张候」

此为收信人的名字。

原本该在信笺的封面,后人将它倂摹在同一张纸上。

 

后人从这幅书法作品中,窥探到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不仅来自天分,也来自后天的努力学习。

 

王羲之是山东临沂人,王氏家族在东晋时名声显赫。王羲之七岁开始读书、拜名师,十几岁的时候,随晋室渡江南迁,之后迁到浙江绍兴。


会稽山下的兰亭,是王羲之的寄居之地


王羲之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务,因看透了人生与职场,不久就辞官了。辞官后的他在江南地区享受山水之乐,最后于于361年病逝,享年59岁。

 

王羲之成年之后片游各地,练习名家名迹开拓眼界。他广泛涉猎秦、汉、曹魏时期的篆、隶、章草、楷书等作品,博采众长,表现在《快雪时晴贴》上,则是将各种不同的笔法融入自己的书写中。

 


28个字,以行书为主,兼带楷书的笔意,「顿首」、「果为」等字作为连笔草书。唐代人称颂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神乎技矣▽


《快雪时晴贴》的原始尺寸经过千年来不同的人收藏之后,装裱的样貌也有所不同。


进入清宫后,经过重裱,《快雪时晴贴》以册的形式重现。全部打开时,书法帖部分只有5.5公分,占了二十八分之一的篇幅,其余几乎都与乾隆皇帝有关。



引首部分,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四个大字「神乎技矣」


从公元1745年之前到1795年之后的五十多年之间,乾隆在册中书写了七十多则题记,外加两幅书画,并盖了多枚收藏印章。



在第五幅间,有乾隆皇帝题的「神」字,这是唐朝以来对品定书法家高下使用的最高等级的评价。


王羲之的书法在他所处的时代备受宠爱,之后各朝皇室更热衷于收藏王羲之的书法,并想方设法制作忠实的副本。当今已无王羲之真迹传世,现在的王羲之书迹,皆为精摹本。



乾隆所藏的《快雪时晴贴》,是唐代所直制成的精摹本。中国书法艺术能够流传发展,就与这些精致的摹本的存在有绝对的关系。


王羲之的书法因为太过珍贵,经常由历代的皇帝亲自下令指挥,选用最好的工匠或书法家来完成临摹的工作。



乾隆皇帝在题记中写道,他临仿此贴不下一百多次。乾隆皇帝到了83岁的时候,视力退化,无法写字,又不肯戴眼镜,但又不肯放弃,就命令他的臣子代笔继续。



中后期的乾隆题记,多是以歌咏瑞雪带来的丰年的吉祥微兆为主,此册最后是以臣子所绘制的瑞雪图作为收尾。


从乾隆题字的时间可以看出,主要都集中在十一月到二月冬春降雪之际。



我们可以想象,每到瑞雪纷飞之时,乾隆就会来到三希堂,翻阅略为磨损的册子。五十多年从未间断,这是何等的喜爱。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宋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