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朋友舒伯特(二)/第二十八期

2016-10-07 林声 林声音乐工作室

欢迎大家关注起来!与欣赏会一起互动吧!                                              

林声音乐工作室


【经典音乐专注平台】


林声印象|欣赏会精萃|林声说音乐|音乐旅行|经典一刻|视听音乐会消息|有关经典

舒伯特《小夜曲》

爱乐,为精神,为灵魂  id:lsyy_gzs  

只要听舒伯特的音乐,便知道这位艺术家是拥有多么丰富、敏感而美丽的内心啊。然而在他31年的短暂生命里,因为追逐理想而始终与贫穷、饥饿为伍,他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从来也得不到渴望中的炽热爱情。


这位好性情的、与世无争的艺术家,他凄凉而困顿的一生与他给后世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形成鲜明的对比。且让我们随着林声老师一起来走入他的音乐、他的情感、他的生命,在后世安慰与缅怀这位亲爱的“蘑菇”……


PS:视频后面附有文字整理稿哦!

视频欣赏:冬日里的憧憬--舒伯特专场片段之二(2012.11.25)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334ow2nr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接上周)

林声老师:


但是这么一位作曲家,在十九世纪的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个教师,所以他的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帮他找了一个职位--小学教师助理。


在当时的维也纳,音乐之风是非常的浓郁的,这是当时的家庭音乐聚会,或者说家庭的这种艺术赏析的场景。舒伯特也是从小非常的爱唱歌,在六岁的时候钢琴就弹的不错,八岁的时候还拉小提琴,当然他最希望、最愿意的就是作曲,后来他居然在友人的帮助下他就想专门的从事作曲,以音乐创作为生,他居然把小学教师助理—这个刚刚工作不到两年的职业断然辞去,为此他父亲很恼火,和他脱离关系长达数年之久。


从那个时候,那大概就是十八岁半左右的时候,一直到31岁去世,他全靠出卖自己的作品(来维持生计)。这是舒伯特死后三十年出版的他的《摇篮曲》的曲谱的封面。他出卖自己的作品,但是当时没有版权法,他受到出版商的盘剥,过着半饥半饱的贫困的生活,一直到他去世。


舒伯特的生平实在是没有更多可以去说的,因为他的时间太短,但是舒伯特的生命却不简单,因为这个生命它浓缩了太多的人生的百味,造出的音乐是气象万千。




八一年的时候我就对他的音乐特别的欣赏,特别的崇拜,乃至于特别的为他的这个人所感动。那个时候我们相聚在一起,我给大家讲舒伯特,到今天我听过他的许许多多的作品,走近他,抚摸他的灵魂,然后我真的觉得舒伯特--我的朋友,就像当年我做电台的节目那样,我最后声音几乎有一点哽咽,说道,舒伯特,我的朋友,我们永远记得你,你的酸楚,你的爱,你的生,你的关于春天的信念和勇气。电波那端的听众朋友们有的也非常的感动。


但现在,我把舒伯特的生命一再的玩味,玩味到了今天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舒伯特,你是这样的一个人,身上插着两把刀,头上撑着一把伞的人。这两把刀一把是贫穷,还有一把是不公正,这把伞就是美丽的才华与幻想。


想一想他生时所遭遇的凄凉与困顿,所以他的作品就洋溢出一种难言的凄美与孤旷,这种孤旷与凄美它发人浩叹,而且舒伯特还是一个生死未泯对理想主义有着浓郁的情怀与追求的人,所以他的作品经常还绽放出一种像花一样鲜艳欲滴的美丽与梦幻,它惹人怜爱。所以说舒伯特是苦难的化身,同时又是青春的化身,这是我对舒伯特的感受与理解。


他的同时代的人用这样的平实的语言来描述他:他个子不高,一头棕色的卷发,肤色黑,脑门大,戴着一副老式的圆眼镜,走起路来不慌不忙,总是那么的温和与好心情,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叫“蘑菇”,就是我们吃的那种蘑菇,说的是他的长相和他给人的感觉,至今在维也纳还有人亲切的这样称呼“蘑菇”。




这么一个与世无争的舒伯特,世界对他真的(太不公正),刚才我说了两把刀,除了贫穷之外还有不公正,他那个称不上一生的一生实在是太不幸了。他非常的崇拜贝多芬和歌德,贝多芬他不敢见,不敢仰视,他觉得那是了不起的伟人,朋友多次让他去见贝多芬,他不敢,一直到最后贝多芬逝世那年,他才小心谨慎的把他的作品送到贝多芬的病榻前,他错失了这个机会。他崇拜歌德,为歌德--当时德国有名的大文豪--写作了六十余首用歌德的诗谱写的歌曲,送给歌德以后,歌德连看都不看就退回去了,因为身居显位的歌德瞧不起这么一个穷音乐家。


这件事对舒伯特的打击很大,他后来连作曲的谱纸都买不起,最后怎么办?画家施文特就“唰唰”给他画上五线谱让他作曲,舒伯特死后曾经有人问施文特,你对自己的哪些作品最满意,施文特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为舒伯特画的谱纸最满意。这句话太让人感慨了,也说的非常的精彩。


一个男人,一生渴望被炽热的爱所燃烧,你想,虽然这个人比较内向,见了女人说话甚至有些脸红,比较腼腆,但是年轻的舒伯特怎么不渴望爱情?可是不行,没有一个人看的上他。我们刚才听到的《小夜曲》就是献给他的邻居,那位姑娘叫做玛卡琳娜,玛卡琳娜最后虽然欣赏他的才华,但是不会嫁给他,最后嫁给了一个富商。这让我想起十九世纪当时盛行沙龙,那些王公贵族,特别是淑女、贵妇们,喝着法国香槟,吃着意大利牛排,他们甚至听着舒伯特的音乐,说你的音乐多美,我是多么的崇拜你,但是让她们嫁给这些音乐家,No,No,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嫌贫爱富可能很早从人类的劣根性开始泛滥的时候就一直到了现在,舒伯特是其中最为代表的受害者,他一生没有老婆,甚至没有爱人。




他一天最高产的时候写了八首歌曲,常常是饿着肚子,因为这些歌曲没人赏识。史上有名的《摇篮曲》,想想这首《摇篮曲》,我们现在有一些女士们坐月子的时候说我听过舒伯特的作品,那个《摇篮曲》可好听。世界现在公认的三大摇篮曲,一首是莫扎特的,一首是舒伯特的,一首是勃拉姆斯的。


可是真实的轶事却是舒伯特那一天,也是在一个冬日的傍晚,华灯初上,大街上人流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舒伯特疲惫的走在路上,给学生上完课,感到肚子饿了,途经一家小饭馆,走进去一摸口袋身无分文,又扭头往出走。他突然看见有一份报纸,报纸上有一首德国诗人的一首短诗,舒伯特也算是在遮盖自己的窘境吧,装模作样的拿起那份报纸一看,那首诗居然还让他的灵感袭来,立时就有了乐思,怎么办?就将菜单翻过来,在菜单的背面就写了这么一首短曲--《摇篮曲》,然后拿去拿给那个饭馆老板,怎么样,维也纳的那些人,包括饭馆老板他们也都是有相当音乐修养的人,一看还不错,就收下来,给了舒伯特一盘烧土豆。


这是一个真实的轶事,舒伯特死后三十年,这份曲谱在巴黎的几家寄卖行以四万六千法郎的高价拍卖出去,那就是三十六万多人民币啊!如此天才的作曲家遭此不平的待遇,倘若舒伯特在天上有灵,得知这一切,不知会作何感想(《摇篮曲》音乐起……)



(音乐结束)《摇篮曲》啊《摇篮曲》,它从浓重的夜色中,从苍茫的夜空中,它从寒冷的夜风中徐徐的飘来,带着温馨,带着爱,让我们心中铺满了芬芳和一天的星光灿烂。


就这首《摇篮曲》,历来让多少人感慨万端啊。刚才这个故事它不是杜撰的,它是真实的,所以就让我想起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就是关于艺术家的穷与,这是说到艺术家与贫穷,还有艺术家与自杀的两个关系;想到了在我们当今社会到处弥漫着金钱之风,真的,拥有金钱肯定是好事,像舒伯特这样贫穷的音乐家,如果有了金钱,他不至于疾病缠身,不至于穷困潦倒,他不至于只活到31岁,他甚至会活的比31岁更长。也许那一位他所爱的玛卡琳娜还能够从富商那里再赎回来。


想一想上一场的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如果没有梅克夫人多年来对他的资助,可能柴可夫斯基也还不能完整的写出那么多动人的作品。说艺术家越穷越好,这是胡说八道,说艺术家不爱金钱,这更是胡说八道,那是矫情,不能这样。舒伯特不是天生就一副爱穷如爱艺术的那么一个贱命。




但是金钱可以使贫穷脱胎换骨,还可以使艺术沦陷变味,现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就是这样的,金钱它就是变色的口红啊,关键是你把它擦在嘴唇上它就熠熠生辉,擦在屁股上就糟糕了,低俗,而且还看不到它的作用。


所以很多艺术家,包括舒伯特的当世和后世,颠倒阴阳、忘乎所以,那就是金子让他们整个的灵魂沦丧。甚至这一次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让人想起来这么一句话,诺贝尔文学奖历来被人们称为“死吻”--到这儿就差不多了,因为金钱和名就把你包围了,你再也不可能出现更优秀的作品。现在多少艺术家把大把大把的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


所以我在想如果舒伯特当年是发了大财,不为借钢琴而去讨好那个泼妇,不为两个人穿一件外套谁先出去(而烦恼),那他处于灯红酒绿、美女鲜花包围之中,我觉得舒伯特就不会那么伤感,不会那么善良,也不会有那么多灵感去捕捉到那么美丽、美妙的七彩音符,也可能没有这首《摇篮曲》。我只是把这种感慨说给大家,所以我有时候觉得幸好那个时候舒伯特没有腰缠万贯,艺术跟生活的谜有时候就是这么扑朔迷离,让人难解难分……




往期《欣赏会精萃》回顾:


我的朋友舒伯特(一) / 第二十七期

思考死亡,寻找敬畏之心(补充版)/第二十六期

听如此欢欣的舞曲音乐,你能克制住自己不旋转么/第二十五期

【 欣赏会精萃】《欢乐颂》与《少女的祈祷》--那些可以拯救灵魂的神性音乐 || 第十七期


                             

新浪微博@资深乐评人林声

[ 微信号:lsyy_gzs ]


— 林声音乐工作室 —


让我们在音乐中拥抱秋天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