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中国教育的本来面目
育成执古堂:
教育的秘密一:何为成才
现在放眼望去,太多的人再谈教育了,太多的家长也为教育孩子忧心不已。而教育的理论、观念五花八门,很多人无所适从。我想如果要不迷惑于现有的乱象,应该对教育做出重点的分析,才能够正本清源,还教育本来的面目了。
而要谈清楚教育,首先要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目的,我想教育的目的最核心的就是为了孩子的成才,而孩子的成才,就目的而言,很多家长都是迷惑的,现在已经不知道何为成才了。按照现行的我国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孩子,基本上是以孩子的文凭去决定的是否成才。但只有是眼明心亮的人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现在哪怕是读到博士,培养出来的都是一些所谓拎着包去人才市场找工作,更体面了一些的人而已,似乎不是所谓的成才。
成才,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成为有才能的人”。这个解释还是比较笼统。那么真正的成才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历史上真正公认的人才,比如,孔子,老子,张良,诸葛亮,曹操,毛泽东等。他们的共性是什么。《黄帝内经》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那么研究这些历史人物,会发现他们的共性就是,智慧都打开了,心胸的格局都打开了。所以,通过这个察同的过程可以发现,所谓培养孩子成才,核心就是要把孩子的智慧打开,心胸格局打开,眼界打开。按照中国古人对于培养人的解释,就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人放在天地之间去考量,所谓培养经天纬地,经世济国之才。这样,教育的目的就清楚了。我想这是大多数父母应该都认同的了。
教育的秘密二:古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毫无疑问中国的古人里有大量的牛人才能创造出独立鳌头的华夏文明,而培养这大量牛人的教育就是中国古人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是几千年来一直如此。直到所谓的“五四运动”以后,“五四”竖子引进西学,摧毁中学,导致现在中国人完全不知道我们的古人是怎样设计的人才培养计划的,现在的教育也就很难培养出人才了。
中国的古人对人的培养核心的就是培养前面所说:智慧打开了,心胸格局打开了的,经天纬地,经世济国之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核心是人的软件的构造。
中国的古代教育在0--3岁时,为所谓的胎教,早教期。注意,胎教,早教为中国古代固有词汇,非西方传入。这个阶段主要是健康成长,生活常识和礼仪规范。
接下来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就是3-6岁的蒙学时期。蒙学时期的核心是让孩子识字,搭建通往文言的桥梁。为什么呢,我们说要把智慧打开,核心是要读古代最有智慧的人传下来的经典。经典在孔子时候给读书人立了六经,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乐经》遗失了,朱熹又修订了四书五经。但这都是文言写的,要读懂,掌握这些经典,首先要解除读文言的障碍。所以,蒙学的核心就是给孩子能够读文言搭建桥梁。就是所谓的《小学》,通过识字,训诂的方式,从音,形,义,韵,四个角度让孩子完全明白汉字的本源。
蒙学基础打好后,接下来8--12岁,为学馆时期,这个时候,孩子主要就是读前面的经典了。同时还会嬉戏,习武。实际上这个阶段是在给孩子构造经天纬地的智慧基础。
再接下来,12-20岁阶段,为官学阶段。这个阶段为解经阶段,同时孩子要介入琴棋书画,经史子集的学习。解经是为了让孩子对经说了解更通透,为通权变打基础。同时经史子集的学习是为孩子打开眼界,扩格局。所谓读史让人明理,鉴古知今就是这个道理。
到了20-30岁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成人,他们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是学专业,第二是去游历,去交游,这个过程是孩子充分接触社会,体验人性,感受自然的阶段,也是孩子践行经典的阶段开始。
30-70岁,才是出仕做官了,这个时候,所有的积累都已经完成,可以看见,一个能文能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次已经培养出来。后面就是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做贡献的时候了。
通过前面所述,可以非常清晰的看见,一个有智慧,有眼界,有格局的人才就是这样给培养出来了。
教育的秘密三:古人教育的特点
只要是教育,不管是今人,还是古人面对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看我们的古人是不是解决了今天的教育头疼的问题:
第一,古人都是一对一教学,是因材施教。今天听起来似乎是非常高端的小班教学,一对一教学,在古人的私塾里一直是这样实行的,只是现在人都不知道了。私塾先生完全是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进度单独授课。
第二,古人是混龄教学。现在蒙特梭利弄的所谓的混龄教学,中国古人已经玩了几千年了。混龄教学首先可以让孩子长幼有序,先生教过的,如果没有明白,师兄可以再给师弟讲解。其次,当孩子在吟诵自己的内容(比如三字经)的时候,耳旁可能是别的师兄在吟诵(道德经),也就是说大脑潜意识里不断接受着别的新内容。当这个孩子学到道德经的时候,大量的内容他早已听会了。
第三,自学为主。自古以来我们的学习都是无压力的,孩子自己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孩子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可以一天上书十次,也可以一天上书一次。先生一定是在孩子掌握了前面的内容才会授新书。
第四,会定期会讲,会讲就是先生会定期抛出一个话题,全班的孩子来就此话题各抒己见。那些说西方的孩子考试会让他们论政治之类的,也是完全不懂我们古人的教育。会讲就会根据孩子的心智,对圣人之学的理解,抛出时政话题。
这些特点可能是绝大多数的现在中国人完全不知道的了。还好首都师范大学的徐建顺先生采访了目前还在世的近一千位读过私塾的老先生,才逐渐把原来古人的教育还原出来。具体可参看徐建顺所著《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
教育的秘密四:蒙学是一座桥
任何的教学都是有次第的,也就是说有先后的顺序性,如果不按照这个次第去教学,就好像不经过一楼,二楼,人就想直接上三楼,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教学的次第,老祖宗早就设计好了,而且是经过几千年这样传承下来,培养了华夏大量的牛人和独立世界的文化。我们的老祖宗写出了圣人之学,作为每个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根基,但要掌握这些经典是需要有一座桥梁的。自古我们的文字就分为文言系统和白话系统,而所有的经典都是文言系统写成的,掌握了文言系统的人可以轻易读懂白话文,但会白话文的人却读不了文言文。所以教孩子的第一步是要给孩子掌握文言系统搭一座桥,这座桥就是“蒙学”。
蒙学的教材主要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等,基本孩子通过蒙学阶段的学习,经过老师对每个字的“音、形、意、韵”的讲解,孩子可以从根源上把握住了我们的汉字。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教学过程,或者说是教学方法:
前面说过私塾都是一对一教学的,那么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呢?首先第一步是上书,就是孩子恭敬的把自己的课本(比如说三字经)呈给老师。第二步是点书,也就是老师接到孩子呈上的书后把现在要讲的内容断句(就是加标点)。第三步是讲书,就是对这次的内容老师详细讲解。比如今天断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老师从人开始,把每个字的音(读音,吟诵音)、形(字的来源,小篆,大篆、隶书、楷书的演化),义(字的来源,本意,引申义),韵(压的韵)讲的清清楚楚。同时会教孩子吟诵此新学内容。第四步,是背书,就是孩子自己回去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完全消化。第五步复讲,就是孩子掌握了老师教授的内容后再去上书的时候,老师会让孩子把前面的内容再原原本本给老师讲一遍。这种方式的厉害之处就是,孩子只有完全,真正理解掌握了才可能给老师复讲一遍,同时这个过程孩子的思维和口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经过这样2--3年的开蒙后,孩子再读经典就会像我们普通人看报纸一样轻松。这个过桥的阶段,古人叫做识字阶段。经过这个阶段后,才能进入经典的学习,这才是读书阶段。一般再经过五,六年对经典的学习后,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以圣人的智慧武装了大脑,后面一辈子践行经典之学。
另外,读经典是开智慧,这个是孩子要装到自己脑袋里去的,还要开格局,就是读史。这个是通过古人的故事,打开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读史要读《史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这是所谓帝王之学。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不用担心,成才是必然的,不成才是偶然的。
教育的秘密五:教育理论的试金石
前面的论述把孩子培养的总框架已经分析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对于现有的教育理论和这套理论的关系必须有一个理清。真正的理论是不枉费任何别的理论的,反而能够印证别的理论的不足,同时找到别的理论,在这套真正教育理论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个就是这套理论牛的地方。
要讲清楚别的理论和这套理论的关系。首先必须要做一个比喻。如果把人才的培养比喻建房子,我们可以看到。建房子一般来说有三个步骤。第一是打地基。对于人才培养来时就是解决,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儒家讲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达不到,都不能称其为人,这些就是蒙学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是建框架。对于人才培养来时就是以经典作为孩子开智慧,思维的基础,就是前面所谓的读经典及读史书。
第三步是装修层面。这个时候有了前面的基础,孩子的天分是音乐,学钢琴,小提琴,踢踏舞。孩子的天分是绘画,学足球,跆拳道,都可以,但记住这个是装修层面的。
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清楚了现有的理论在这套理论中的位置。当有任何教育理论来的时候,你就问一点就明白,就是这个理论和孩子最后的成才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这个就是教育理论的试金石。所以,蒙台梭利、多元智能、等这些理论都可以在这个理论中找到他相应的跑到,但都不完全。只有这套理论会和孩子最后的成才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教育的秘密六:现代国学教育的误区
前面把孩子成才的培养方式都论述清楚了,现代人也逐步意识到了中国古人培养人才的巨大成功,所以现在各地回归国学,办国学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同样的,里面的误区也是越来越多。
首先最大的误区就是现在各地的读经教育。这个首先是湾湾的王财贵带入的。前面说过“五四”以后,原来中国的教育形式就给中止了,导致很多人不知道原来中国古人的教育是怎么样进行的。王财贵有他积极的一面,就是比较早的让国人在教育层面重视了国学。但最大的问题史他不知道教学的次第。他想当然的认为,孩子教育就应该从读经典开始,而且是反复,大量的读。这个就导致很多孩子非常厌恶读经,实际上,这个就是王财贵没有明白,如果没有蒙学搭建的通往文言的桥梁,哪怕你是全篇背下来也明白不了里面讲的意思。另外古人读书是用吟诵的方式,里面充满了乐趣和记忆的技巧。这些都是王财贵不懂的。
第二,现在还有一个非常恶劣的误区就是,把我们的传统教育和佛教绑在一起。代表人物就是陈大惠和净空。实际上,我们的传统教育和佛教没有任何关系,佛教是纯粹的外来物,并且汉传佛教和他本土佛教已经关系不大了,具体可以参看范文澜《唐代佛教》。而佛教到中土后就拼命的剽窃我华夏文化,偷换概念,去和传统文化绑定,这个也是需要引起家长足够注意。
第三,幼儿园,弄一点《弟子规》《三字经》朗诵,读点唐诗宋词就是国学,那就差的更远了,这个参看前面所说的中国古人的人才培养方式就清楚。
第四,认为传统的就是落后的,压抑人性的,呆板的。这个就更是把想象当现实,把文盲式的政治宣传当做真理。明白了前面的这一套体系,才能够还原古人教育的真相。
所以看清楚误区,好好理解古人的想法,也许下一个华夏子孙的英俊豪杰就是你的孩子。
推荐阅读:
◆【以道事农】“逆城镇化”与“上山下乡”,探讨振兴三农之深意
◆【以道事农】金融文明与中国农业未来的振兴之道
◆【以道事农】聚焦"藏水入疆"红旗河,一场大国农业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