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又白又香,阳山这条村变“聚宝盆”
10月初,秋风送爽
在阳山七拱火岗村
农户们在田间忙前忙后
杨卫忠身穿白衫,下单、搅米,不一会儿,八九袋50斤打包好的丝苗米已稳稳地送到火岗村的电商金融服务站。“扶贫工作队和他们的朋友又向我订了米,说好吃呢!这些米是搅米机刚弄好的,我就送过来了。”他抬头说道,黝黑的脸上带着笑容。
回到几年前,杨卫忠还是火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5个孩子,其中一个因患脑积水智力低下,治疗费用高,靠政府救助成为了生活的重要来源。
2018年,“七彩田园”项目落户火岗村,日子开始迎来转机。杨卫忠干活勤快,用优选的水稻种子自己种植了18亩水稻,逐渐成了种养能手,还养了100多只鸡,参与光伏分红,兼职多份散工,年收入有八九万元。
“家里信号好不好?”“好!流畅着呢!”“日子过得好不好?”“当然比以前好多了!在家门口干活,有收入,能顾家。”面对记者的提问,杨卫忠答得爽快,“踏实干,日子也过得充实,生活有了新奔头!”
“我又接到活了,得先离开,稍后再聊。”刚坐下和记者聊了几句的杨卫忠,又站起来忙去打散工。“有工作就去做,停不下来,勤快点,家人生活就好一点。”杨卫忠说。
说起杨卫忠,火岗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伟桦也直赞他是脱贫模范。“我们愿意给贫困户提供机会,但也要他们自力更生,不要有‘等靠要’的想法。”
据悉,扶贫工作组大力倡导贫困户自力更生,投入资金近60万元,为有意愿养殖阳山鸡的贫困户发放鸡苗和饲料,平均为每户贫困户带来5000元收益;投入近30万元,为有意愿种植水稻的贫困户发放农药化肥,平均为每户贫困户带来3000元的收益。
由此,逐步由“输血”转变为“造血”模式,推动贫困户实现自主持续地发展生产。
在七拱火岗村,百亩稻田里的禾苗迎风飘舞,再过些日子,金秋时节又将迎来大丰收。
火岗村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但与许多农村类似,火岗村同样面临“谁来种地”的困扰:年轻人外出打工,种地的多是老人。村里的经济十分落后。
2016年,黄埔区区属国企知识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起火岗村脱贫攻坚任务,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积极引进“七彩水稻公园”产业项目增加创收,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七拱镇是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七拱米米粒洁白晶莹、油质丰富,入口香滑软糯, 在珠三角地区也小有名气。但由于水稻种植多为散户耕作以及少数合作社承包土地连片耕作,经营规模偏小,品牌打造和推广力度不够。
如何打响品牌
带动周边居民发展?
这需要现代农业产业扶持
黄埔区扶贫工作组引进了阳山金穗华晨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破解产业化难题。
金穗华晨不仅带来了机械生产及新理念、新模式、新标准、新技术、新品种,也带来了“七彩水稻公园”项目。
该项目规划投资5000万元,在火岗村共同创建一个集水稻品牌、优质稻生产与加工、水稻文化传播、农耕文化体验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项目。
金穗华晨目前已与农户签约租赁连片高标农田1300亩,今年培育试种了“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等20个优质水稻品种,计划用3-5年逐步建成水稻公园,火岗核心区年产500万斤优质水稻,带动周边农户农田种植1.5万亩左右,年产优质水稻3800万斤,打造珠三角最大的优质水稻种植、品牌大米输出与储备基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伟桦认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关键之策。“通过产业扶贫,贫困户的资源变成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农民的资源引进产业里面,大家成了利益共同体,内生力就出来了。长期这样运转,农民就不会再返贫,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的作用就出来了。”
目前,火岗村共125户贫困户入股该项目,享有固定分红、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人均年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
去年,阳山七拱镇入选为国家产业强镇,今年6月,阳山县丝苗米产业园入选2020年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生产、加工、销售、科技、服务、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要求,助推七拱丝苗米品牌创建,更是为火岗村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米袋子”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我们种植的丝苗米可以卖到8元一斤,而普通品种的米每斤仅能卖2至3元,大家都积极种植优质丝苗米。”不少入股了的贫困户脸上满满是幸福感。
图 文 | 张丽思
编 辑 | 阿苗
校 对 | 喵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