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所“差校”的“逆袭”,感动连州老街坊!

2016-12-29 连州市委宣传部 连州发布



曾经是群众眼中的差校

还在2011年被撤掉

3个班语文数学平均分不到30分

这就是曾经的连州镇五小

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五小

曾经是连州众多老街坊的母校

它为何被撤?又因何重建?

如今又是如何实现“逆袭”的?



连州镇五小旧貌。


3年前临近开学,突然收到连州镇小学总部的任命通知,52岁的罗焕兰立马赶赴新校任职。


可刚踏入学校,眼前的一幕让她措手不及:因为停办了两年,校园一片杂乱,正在施工改造的校园垃圾满地,校舍破败残旧,厕所堵塞污水横流……


更让她心慌的是生源:留守儿童、单亲、寄养的学生比例超过了50%,二年级收容了47个全镇一年级复读留级生,有3个教学班的语文、数学平均分不到30分。


罗焕兰新任职的学校是连州镇第五小学,该校2011年在市区教育资源整合中曾经撤并停办。为了缓解市区学位紧张局面,连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决定让连州镇第五小学在2013年9月恢复办学


曾在连州镇中心小学任过十年副校长的罗焕兰被任命为连州镇第五小学校长,“临危受命”的她,肩负的是要在残乱破败中带领教师收拾乱局,让学校在减轻市区小学学位紧张的局面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年过去,这间“死而复生”的、被群众称为“差校”的连州镇第五小学,成功逆袭,从曾经师生嫌弃变成争相入读,成为当地群众眼中的一所好学校。




脏乱差的校园


办公楼残旧破败,校园的空地堆着32堆垃圾;调配到该校的教师不愿意来,个别老师报到后又以各种理由申请转校。






连州镇第五小学旧教学楼。


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的连州镇第五小学,坐落在连州镇老城区,因其地理位置的偏僻和学生来源的特殊(曾经专门招收水上人家子弟),这所过去不被群众看好的学校,在2011年市区教育资源整合中曾经撤并停办。


静寂了两年时间的学校,为了缓解市区学位紧张的局面,要在2013年9月复办。当年8月中旬,离招生还有5天的时间,罗焕兰以负责人的身份踏进这所学校。


学校原来在连州镇高塘街23号,因原址学校建设临时搬至东岳巷1号(中医院背原特教)。“教学楼还没装修好,施工的排栅未拆;旧的办公楼残旧破败,厕所堵塞污水横流;校园的空地上扎眼地堆着32堆大垃圾。”学校的情况让罗焕兰始料未及,她特意盘点了校园的乱状。


紧接着,更大的困难摆在了她的面前。由于工作环境条件差,有些连州镇内调配到该校的教师,不愿意来报到。个别老师到校报到后,又以各种理由申请转校。此种困境,连该校从西城小学调来的副校长陈建英都难过掉眼泪。等到张罗安顿好,罗焕兰数了数,全部到位的23个教师中,有17位是乡镇中学转岗进城的教师。刚从中学转岗到小学,这些没有小学教学经验的教师显得十分茫然。


恶劣的条件下,连州镇第五小学的领导班子没有丧失斗志。一番部署后,工作即刻拉开序幕:马上就工程问题赶催进度,限期完工;8月17日教师报到、8月18日清理校园、8月19日教师岗前培训、8月20日一年级新生招生……


“10个教学班,390名学生。”连州镇第五小学复办第一年,为缓解市区小学学位的压力作出最大的努力。为了腾出更多的课室,给学生们尽可能好的条件学习,该校23个教师分别挤在了3间不到20平方米的楼梯间办公。




一周两例会


一些从乡镇转岗来的教师说,之前十年的会议加起来也不如这里一年多。但教师们最终发现自己学有所得,观念随之改变。







390名学生入读第五小学,在办学条件差强人意的情况下,要使学生“进了来,留得住,学得好”不是件容易的事。


根据学校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第五小学做了一个全面的学生情况摸查。调查结果显示,390名学生只有100多名学区生,其它的都是入城务工人员子弟,而且这部分学生中,留守儿童、单亲、寄养的学生比例居然超过了50%


这样的生源加大了第五小学的管理和教育难度。当时,社会对第五小学的复办并不看好,很多家长抱着怀疑的态度,把学校定位为“差校”,对于自己的小孩在该校就读表现出不情愿和不信任。




面对压力,第五小学的领导团队凝成共识,学校行政团结一致,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作了深入的讨论研究,确定首要任务抓教师队伍建设,树立起教师的形象和威信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




为此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强化了制度管理。学校的制度有个核心原则:学生入校,教师到位。从值日制度、课间管理制度到课堂巡查制度、放学护送制度,做到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无缝”管理。学校对教师的到校、巡校、下课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要求。


第五小学本着让教师“立足本校、安教乐教”的理念,强化了对教师的校内学习培训,注重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该校一周两例会已经成了工作惯例,形成周前政治学习,周末业务学习的良好风气。每一次业务学习学校都有明确的学习主题,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起初,一些乡镇转岗教师对学校的例会制度很不理解,认为“在乡镇学校教学时,十年的会议加起来也不如这里一年多。”但随着例会制度的深入,并起成效,教师们很快发现,例会学习会让自己学有所得,真正能帮助自己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观念也随之改变。



一个“大家庭”


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同事们闻讯后都会主动帮忙;教师生病请假需要安排代课,其他教师们会主动配合。






通过磨合,第五小学的“制度管人”方针并没有使教师们产生对抗情绪。虽然学校的制度严格,但有着很强的执行力。教师们能够被带动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学校行政班子的成员处处以身作则的行事风格。


五小的行政班子是一个团结协作、勤奋和谐的集体,班子共有五名成员,两名副校长周海彬、陈建英,两名主任黄素琼、包月华。行政班子成员强化了服务意识,处处以一线教学、一线教师为中心,尽可能为教学提供方便,为教师提供帮助。在教师值日安排上,通常教师的轮值是每人每月一两次的频率,但是行政领导却要做到每周至少一次的轮值频率。在严格的制度下,学校又有着人性的关怀。




学校复办的第一个学期,罗焕兰规定行政班子每位成员都要上一节公开示范课,从她开始,这样做就使领导班子的威信很快树立起来。学校行政人员经常听课、深入到每个办公室和老师们聊聊,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来探讨解决的办法,化解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一些矛盾,帮助老师顺畅工作。



罗焕兰校长(中)等第五小学的班子团队以身作则,为学校实现嬗变奠定了基础。


“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同事们闻讯后都会主动帮忙;教师生病有事请假需要安排代课,其他教师们都会主动自觉配合。因此,第五小学的教师普遍感觉到这里更像一个‘大家庭’。”罗焕兰说,




让教学节奏放慢一点


从3个教学班的语文、数学平均分不到30分,到语、数、英三科总分成绩均名列全镇第二,五小完成了逆袭





在2013年的招生中,连州镇第五小学收获了几个“奇迹”。


其一在开学第二周的学生基础摸底调查中发现,该校二年级居然收容了47个全镇一年级复读留级生;


其二,二至六年级的学生结构全是插班生,学生都是从各种不同的学校转学过来,很多来自专收农民工子弟的民办学校,没有学籍,使用的教材版本五花八门,学习的程度差异极大;


其三,在学习基础摸底测试中,全校10个教学班有3个教学班的语文、数学平均分不到30分。




对这一个严峻的现实,罗焕兰表示“当时了解情况后,真是心慌。”学生底子这么差,怎么管?怎么教?教师们产生了恐慌。经过探讨,学校确定了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开始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




“小至坐姿走路,大到校风班纪,学校都严格按照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对班级进行考核评比。”罗焕兰表示,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校甚至表明宁可让教学放慢一点节奏,也要把规范树立起来。




在推进这项工作中,第五小学的班主任付出最大。班主任们经常要早到迟走,与学生谈心、带着学生反复练习,纠正不良习惯、与学生一起劳动、锻炼……大家都有个共识,树立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学生将受用一生。




渐渐地,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学校的校风校纪开始好转,一个学期后,养成教育的效果在学校的教学成绩就开始体现。在连续两年的学年期末质检中,连州镇第五小学的语、数、英三科总分成绩均名列全镇第二。不少到该校监考的老师都对该校的考风纪律给予高度评价。



纵深

精准帮扶助推教学提升

从师生嫌弃变争相入读


近两年,随着连州市城镇化脚步加快,市区学位持续紧张。虽然,连州市加快推进教育均等化脚步,但是,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特别强烈。加快促进市区薄弱学校成长,使其在缓解市区学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连州市教育均等化的重要举措。




连州镇第五小学位处连州市老城区,对中心城区的服务辐射作用明显。连州市教育局决定在2014年在连州镇第五小学实施教学帮扶项目。通过广州市荔湾区帮扶连州市的大好契机,连州镇第五小学得到了广州市荔湾区省一级学校蒋光鼐纪念小学的帮扶。直接得到省一级学校的手把手帮扶,接受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连州镇第五小学成长迅速。


五小复办的第二年,某一天,一位原来认为连州镇第五小学是“最差”学校的家长在上班路上拦住罗焕兰,向她咨询转学事宜。原来,当初她的孙女来到连州镇第五小学读一年级,而她的其他亲戚的孩子进了她认为较好的小学,当时她觉得特别没面子。谁知,一年过去,这个家长却发现,原来在她眼里的“差学校”早已今非昔比了,孙女各方面都比亲戚的孙女强,因此她的亲戚想把孩子转过来读书。



五小教师全家福。


转眼间,五小复办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如今的连州镇第五小学,办学规模得到扩大,群众的信任度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9月,连州镇第五小学入读学生超过800人,与2013年相比,翻了1倍。连州镇第五小学在群众中的口碑越来越好,成为当地群众眼中的一所好学校。



文图:梁锐呈、陈思思、陈俭灵

编辑:林伟杰


连州发布精选(戳标题阅读)

东陂腊味原来是这样诞生的

连州这项工作获清远考核满分!

提醒连州人:村里的土地可能更值钱了!



连州发布

笔写连州风云事,图渲湟川山水情!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