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感动了连州人:“我们舍不得你回去!”

2017-06-28 连州市委党校 连州发布


“老师,我们舍不得你回去!”

近段时间学生们常常说的这句话

让王广军等支教教师们暖在心头

又百味交陈


徐志朋关爱学生如妈妈,清江中心学校的孩子都把她当作知心朋友。


端午三天短假,王广军从连州匆匆赶回700公里外的湛江家里看望卧病在床的岳父和年迈的父母。与老人们数月未见,看到年过八旬的父辈愈发苍老,王广军不禁流下眼泪。


决定到连州的边远山区学校支教,条件艰苦他不在乎,但把家里照顾老人的担子放在妻子身上,他内心充满愧疚。


一边是年迈的老人,一边是支教重任,但王广军想得更多的是连州山区的学生,这次回家前与学生分别时,孩子们在他眼前央求说,“王老师,一定要快点回来哦,”似乎生怕他就此离开了。


端午一过,他就回到了学校,“孩子们是我现在最大的牵挂”


58岁的王广军是去年主动申请加入到湛江市支教连州队伍的,和他一起的一共有12位优秀教师,分别前往连州市大路边镇山塘中心小学和星子镇清江学校支教。


湛江市近年开始对口支教连州市以来,派出了多批优秀教师来到连州的边远山区学校支教,这些教师的到来不但有力地缓解了连州边远学校师资短缺的问题,还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当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他们远离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长期与亲人两地分隔;面对山区边远学校艰苦的生活条件,他们乐观上进,勤勤恳恳,毫无怨言,展示了支教教师的独特风采,赢得了学生的一致爱戴和同行的高度肯定。


时近7月,随着学期末的来临,这些支教教师们即将结束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就要离开连州返回湛江了。“老师,我们舍不得你回去!”近段时间学生们常常说的这句话,让王广军等支教教师们暖在心头,又百味交陈。



58岁副校长每周上20节课 

学生们说“这是他们班有史以来考得最好的成绩,也是第一次及格的数学平均分”,这让王广军深感支教意义的重大和神圣。



58岁的支教教师王广军每周要上20节课,课程表安排得满满的。


在湛江市,58岁的王广军是一位很有名望的老教师。1993年就被破格晋升高级教师、市属学校的副校长……王广军的资格在支教队伍中很显眼,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么一位资深的老教师怎么会屈身下到这么艰苦的环境中支教?但王广军还是来了,而且是主动请缨。


“市里要求派遣一位英语老师去支教,考虑到山区条件艰苦和学校实际,我要求上级把支教学科作了调整,自己扛着上。”凭着年纪资历职务和家庭情况,王广军怎么也轮不上去支教,但他深知,支教是一个“苦差事”,很多教师都有思想负担。为了顾全大局,减轻教师们的压力,他毅然毛遂自荐去完成这个任务。


“支教苦不苦,我心理比谁都清楚。不就是条件差点,生活艰苦点嘛,我一个大老爷们这点苦还是吃得下。”王广军对支教生活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当他来到大路边山塘中心小学后,生活的艰苦没有难到他,倒是教学的挑战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山区边远学校教师稀缺,他要担起两个六年级毕业班数学的教学任务,每周除了上满16节常规课,还得兼上3个早读和1个晚自习。对于58岁的老人来说,这样的工作量着实让他有些吃力。而山区学校留守儿童比例高,学生“野”性十足,学习基础薄弱,家长又管教缺失,对教育不重视,这些在城里少见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让这个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的老教师也一时难以施展拳脚。


“六年级的孩子,居然有好些孩子连乘法口诀也背不出来。没有办法,我只能降低我的要求。得从学习习惯抓起,从基础知识抓起。”王广军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计划,他教学生课前准备,课后复习,教学生课堂纪律,课间习惯,他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认真地批改纠正。他给孩子们讲励志故事,告诉他们用学习去改变人生,冲出大山。


通过巨大的付出,学生们开始理解这位年近花甲的教师的良苦用心,课堂变得越来越安静,作业变得越来越清洁,品行变昨越来越端正。一次期中测试,学生们竟为60多分的平均分而高兴得欢呼起来。王广军有点不解,孩子们告诉他“这是他们班有史以来考得最好的成绩,也是第一次及格的数学平均分。”孩子们的回答更让他觉得支教意义的重大和神圣。


王广军开始用他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年轻教师,他知道靠自己撑不起山区的教育教学,只有山区的年轻教师快点成长起来,山区的教育才有希望。老人家勤奋扎实的作风让年轻教师感受到了老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大家的眼中,王广军既是同事,更是师长。他们遇到困惑愿意找这位老大哥帮忙,王广军也对得起大家的信任,看到年轻人的缺点会毫不留情地批评指出。


工作上,王广军是年轻教师的师长,生活中,王广军和大家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在王广军的影响下,上至学校管理层,下到教师学生校园都展现出阳光上进的面貌。


这一年,王广军的黑发渐渐地变花白了。



带着女儿进山沟支教

一到雨天学校就供水不足,浑黄的泥水不要说做饭就连洗衣都不行。面对这样一个恶劣艰苦的生活环境,只需支教一学期的徐志朋,期满后却主动要求再延期一学期



面对艰辛的支教工作和简陋的生活环境,但徐志朋却主动延长了一个学期的支教。


汽车盘旋上山,眼前的山峰转了又转,一重叠一重。去年秋季开学前夕,带着女儿来支教的徐志朋坐在开往星子镇清江中心学校的车上,心头紧绷。“这汽车到底要带我到一间怎样的学校啊!”车上的其它5位支教老师同样面色凝重,他们都是来自湛江沿海地区的老师,没有看到过这么高的山,也没有走过这么弯的山路。


“支教是艰苦的,大家都明白。但是没想到这么艰苦。”徐志朋说,虽然学校对支教教师给了照顾,但比起自己在城里的条件还是有着天壤之别。


清江中心学校虽然在村委会所在地,但是平常买菜不便,一日三餐只能简单对付。一到雨天,学校供水常常出现问题,浑黄的泥水不要说做饭就连洗衣都不行。晚上晚自习回宿舍的路上,有时还会碰上毒蛇。


带着女儿来支教的徐志朋。


但是,面对这样一个恶劣艰苦的生活环境,只需支教一学期的徐志朋,期满后却主动要求再延期一学期,“山区孩子条件艰苦,是他们的求知欲望让我留下来”。


谈起艰苦的支教生活,徐志朋能一笑而过,但说到女儿在支教期间被狗咬伤,打了一个月的狂犬疫苗时,她流露出了心疼和愧疚。“女儿在湛江的话可以上很好的学校,受到很好的教育。来这里,只能跟我一起吃苦。”


可贵的是,一年来,她的女儿在艰苦的环境上收获了独立和自强,变得特别能干,还能做饭炒菜帮着干家务。


远离城市,在山沟里的生活平静得枯乏,尤其到了节假日,学生走了,当地教师回县城了,空荡荡的校园只剩下支教教师坚守。支教老师彭绍福此时会拿起笔,挥毫消遣。他的宿舍端正地摆着笔墨纸砚,一幅禅意书法作品贴上了墙。


支教生活让彭绍福的书法长进了不少,他把支教感悟融入了自己的书法。星子中心学校校本部里留下了4位支教教师,他是唯一一个男教师,平日他就像老大哥一样照顾着大家。


支教地点远离城市,生活清苦,彭绍福通过练习书法消遣寂寥。


每逢周末,支教老师们经常到野外采摘野菜和中草药。


“山里边有的是海边没见过的山珍野菜。”这些从海边来的教师为了克服买菜不便,经常跑到山上采竹笋摘野菜,带回来一齐煮着吃。围坐在饭桌前,谈起工作生活的琐事,一天的辛劳在粗茶淡饭中冲得一干二净。


山里的村民朴素大方,时常会叫孩子给老师们捎上鸡蛋、蔬菜、菌类。这些点滴,让远离家乡的支教老师们心头温热。



别让留守儿童输在起跑线

来借过钱的学生很多,这一年来徐志朋已记不起借出过多少钱。在她心里,学生家境不好,能帮则帮,还不还钱不是最重要的。


在边远学校,教师们离不开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山里贫困,许多村民都外出打工,把老少留在了家里。老人体弱多病自身难保,孩子送进学校,照顾的重担就转移到了教师身上。来自城里的支教老师们要面对很多与城里教育不一样的问题。


大路边镇山塘中心小学校本部的支教教师。


在清江中心学校校本部支教的教师们。


来自湛江遂溪县第二幼儿园的教师韩秋兰在清江中心学校幼儿园支教。她第一次踏进这里的幼儿园,眼前的简陋条件让她惊讶不已,除了陈旧的台凳,幼教必须的教学设备和简单生活用品完全没有。她要面对一群说着当地方言的孩子。


“刚开始,语言完成听不懂,我都快疯了。交流不畅,教学无从谈起。”韩秋兰在第一个月里反复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教小孩怎么样讲究个人卫生。她帮孩子剪指甲、擦小脸、洗小手,像妈妈一样手把手教。放学见到家长,她得拉上一个能听懂普通话的村民作翻译,让他们在家里注意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彭绍福的挑战也不小。这位中学教师,没有一点的小学教学经验,现在面对一群天真的村娃,不知从何下手。“什么都要懂,什么都要亲力亲为。”彭绍福由此当起了孩子王。


而带着女儿来支教的徐志朋所担任的班里有30个寄宿生。学生的衣食住行她都要详细过问。“她对她们班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同事们称赞她尽职尽责,关爱学生像妈妈。


一有空,学生就跑到宿舍找徐志朋。


山里的孩子家里的条件都不宽裕,家里给的生活费遇到生病或意外时经常超支,这时他们想起的第一个就是徐老师。来借过钱的学生很多,这一年来徐志朋也记不起借出过多少钱。在徐志朋的心里,学生家境不好,能帮则帮,还不还钱不是最重要的。


班上有个名叫小萍的女生,父母都罹患重病,家里还有弟弟、妹妹。由于生活压力大,父母常常吵架甚至随手摔家里东西来发泄。成长在这样家庭里的小萍郁闷又自卑,成绩也很差。徐志朋当班主任后,对她特别照顾,经常细心开导和鼓励,让她重拾学习的信心。


当通过努力获得奖励,给她戴上鲜花的时候,小萍热泪盈眶,写下了“徐老师,您真好,以前从没有人给我好脸色,在家里不是挨打就是挨骂,只有你给了我信心,给了我欢乐和勇气”的字句。


支教老师的背后是来自家庭的大力支持。平时,老师们只能通过手机与家里人联系,夜深人静,思乡心切,他们经常和家里人说着说着就哽咽了。而这时,电话的另一头会告诉他们“家里一切安心,放心工作。”


王海燕细心辅导学生。


王海燕到山区支教已经3年了,3年来在丈夫的鼓励下越干越起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她陷入沉思。“孩子回校,在老师的指导下表现很好,但是孩子回家后,缺乏家长的监督,很容易‘旧病复发’”。她正在研究怎么样把教育延伸到村里,让留守儿童在假期也能够有人监督。


一年的支教生活就快要结束了,懂事的孩子们知道老师就要回到湛江去了,他们在课上变得越发的听话认真。


这段时间,时常有孩子跑过来牵住支教教师们的手,说:“老师,我们舍不得你回去。”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黄津 通讯员/黄才友 陈俭灵

编辑:林伟杰

连州发布精选


今天连州文化广场发生的大件事,教育深刻!


连州这14个人和1户家庭,被评为【清远市道德模范与最美人物】有你认识的人吗?


晒晒连州财政账本 满满都是民生情怀



连州发布


笔写连州风云事,图渲湟川山水情!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