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惊奇!连州这里的农民“坐在家里就有收益”!

2017-07-06 连州市委宣传部 连州发布


小暑将近,又到农忙时节。不过,种有25亩地的连州市西岸镇冲口村民孔志成却不用像以往一样去地里忙活。


“我向‘农事服务超市’购买了‘一条龙’服务,相当于把土地‘托管’给了它。”他说,现在他什么事都不用管,每亩水稻单造就有500多元纯收入。


在西岸镇,像孔志成这样通过“农事超市”定制“一条龙”服务的农田,超过了1万亩。农民们还从繁重的农事耕作中抽身出来,有时间去打工赚钱,而土地产值却比以前多。


孔志成口中的“农事服务超市”,是连州市西岸镇冲口蔬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冲口合作社)推出的一项农事服务项目。


依托合作社的资金和农机等优势,冲口村的“农事服务超市”为农民提供了“订单”服务。


“顾名思义,‘农事服务超市’就是为农户提供在耕作土地中任何环节的服务,”理事长陈洪辉介绍,包括犁耙田、播种、育苗、插秧、收割、烘干、产品销售等,农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购买其中单个或几个,“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方便。”


“农事服务超市”服务农田超过1万亩。


“农事服务超市”模式,缘起于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在清远属于首创。作为清远农村综合改革发源地之一,连州市近年在土地资源、涉农资金、涉农服务平台“三个整合”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大大激发了农村的内生活力。


“小田变大田,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陈洪辉看到了土地整合带来的潜力,利用合作社的资金和农机等优势,于2013年推出了“农事服务超市”项目:

它既能为农民提供“订单”服务,让农民“坐在家里就有收益”成为了现实,更在有效解放农村劳动力、带动培育新时期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为推进农业“三品”工程提供了有效实现载体,促进现代农业产业迅速发展。


从开始的300亩,到如今服务超万亩,“农事服务超市”项目备受农民青睐。这一创新探索也得到了省委农办主任陈祖煌、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的高度肯定


成立于2009年的冲口农民合作社,依托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如今迅速壮大,2016年种植蔬菜、水稻1万多亩,产值7000多万元,带动2350多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去年底该社被授予“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殊荣。


探索成立“农事服务超市”

土地整合后,如何实现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陈洪辉利用这个契机,改变别传统耕作方式,利用机器“代”农户耕作。



农事服务超市让农民告别了传统耕作方式,推进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种植效益。


“理事长,我们家的田地今年收成不错,真是谢谢了!”上午11点,西岸镇冲口村委会达何村村民梁民成来到冲口合作社,向陈洪辉反馈服务情况。他是冲口合作社的“客户”之一,购买了“一条龙”的农事服务。


走进西岸镇冲口村,入目的不是大小不一的“碎片田”,而是一大片的“整合田”。近年,冲口村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盘活了荒地,也让农民耕作更为便利。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土地整合以后,如何实现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陈洪辉对此进行了思考,“农综改整合了大片良田。但因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撂荒问题由此出现。我因此想到可利用这个契机,利用机器‘代’农户耕作。”


随后,冲口合作社于2013踏出了尝试的第一步:依托现有机械化设备,大胆创新,推出农事服务超市模式。合作社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购买了插秧机、规喷机、收割机、烘干机、无人施肥机等一整套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设备,并完成了工厂化育秧大棚的建设。


水稻收割80元/亩,统防统治每次10元/亩,育秧30元/亩,犁耙田90元/亩,烘干90元/亩,而蔬菜犁地100元/亩……在冲口合作社,各项农事服务价格列得一清二楚。


根据农户土地平整连片程度,合作社按照每亩300至400元的价格为农户提供包括犁耙田、播种、育苗、插秧、收割、烘干、产品包销等多达9个项目的一条龙服务。农户可以根据需要购买其中单个或者几个服务项目。


农事服务超市模式,因农村综合改革而生,为农户解决土地整合之后的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问题。同时,它又推动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


“机械化耕作对土地的规模和平整程度都有要求的,只有连片几亩,机械化耕作才能有效实现。”陈洪辉介绍,因此,农户如果想购买农事服务,必须对“零散、细碎”的土地进行整合。


这种做法,不仅符合连州市农综改的思路,更让农业告别传统耕作方式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推进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种植效益。


当时,农事服务超市模式推进6个月内,西岸镇仅在冲口及周边村庄就已整合土地6000亩,复耕荒地达200多亩。


“今年,我们合作社又投入100万元用于购买农业机械设备。”陈洪辉介绍,“农业机械设备一般要5年一换,否则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农事也可“私人订制”

农事服务超市为农民提供“订单”服务,让农业告别传统耕作方式,推进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效益




自推出以来,“农事服务超市”模式受到农民的喜爱和推崇。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定制”服务。


“以前,犁地、播种、插秧、收割、晒谷等都是靠人力,特别累。曾经,我凌晨3点就起床赶到地里插秧,一天三餐就在田边上吃,一直到晚上11点才回家。”村民梁民成回忆,“就这样,一天才插秧1亩多地。”


梁民成有近10亩地,相比人工插秧,使用农业机械耕作显然更快更高效。插秧机的效率可以达到50亩/天(小块田)或300亩/天(连片大块田)。并且,机器插秧在秧苗间距处理上更准确,可提高秧苗成活率和产出。


但是,高昂的采购成本却让梁民成望而却步。“使用插秧机虽快。但是,农业机械少则数万元一台,多则数十万元一台,普通农户根本无法负担。”


然而,冲口合作社的“农事服务超市”模式打破了这一困境。该农事服务超市为农民提供技术、用工、机械、资源、农产品收购代销等“订单”服务,让农业告别传统耕作方式,推进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种植效益。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向我们购买单个、多个,或一条龙的服务。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调整服务项目,从而更好地服务。”陈洪辉说。


定制化的服务,既有效整合土地资源,也贴合农民的需求,广受农民的青睐。从2013年推出,达成意向300多亩;2015年正式铺开,服务面积达到6000亩;到了2017年,服务面积已超过1万亩。


催生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农事服务超市的出现与推广,外出务工的趋势有所减缓,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同时也催生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



得益于“农事服务超市”,孔志成现在务农、打工两不误,收入翻了一倍多。


机械化耕作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劳力的依赖,可让大量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从事其他经营活动,获得更多收入。传统耕作模式下,2个壮年劳动力专门在家从事8—10亩田地的耕作都难于应付;而通过购买服务,1个劳动力就可轻松耕作30—50亩田地。


西岸镇马带村的曹望昌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烈日下,曹望昌正在开着收割机,奔驰在田野上。年轻时,曹望昌曾外出务工;现在,他回到家乡,成为了冲口合作社的员工。“当年外出打工其实也是迫不得已。有一次回家,我听说合作社在招工,不用离开家乡,收入也不低,就辞职回来了。”


如今,曹望昌家有了三份收入:一是自种粮食;二是通过购买服务,每造水稻有550元/亩的收入;三是成为西岸镇冲口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长期雇员”,年薪有4万元。


“在合作社使用农业机械化设备,为大家提供农事服务,既有意义也有收入,比耕地或外出打工强多了!”曹望昌说。


随着农事服务超市这一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的出现与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发生了历史“反转”,外出务工的趋势有所减缓,返乡务农成为一种新气象。农村劳动力的被解放,同时也催生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


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农业发展到今天,“农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世袭”的身份向全新的职业转变是无法阻挡的历史大势。


在此背景下,冲口合作社利用提供农事服务的契机,为社员引进良种、提供农资扶持、开展技术指导,组织农户学习新的农业知识、经营知识、管理知识等,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实现“造血式”扶贫

孔志成现在是务农、打工两不误,收入相比以前翻了一番。他在去年花了30多万元兴建一栋3层半小洋楼,日子滋润起来。




与南部发达地区相比,目前连州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相对贫困问题仍然是制约连州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脱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靠传统的农业模式无法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问题。而通过购买农事服务,可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现代化程度,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按一年两造计算:

上半年种植水稻,下半年种植蔬菜。农户通过购买农事服务,水稻纯利润是550元/亩;蔬菜纯利润2250元/亩,一亩地一年的纯利润约为2800元。若按一户4人耕作20亩计算,平均每人一年的纯收入可达15000元


为此,连州市创新地将精准扶贫与农村综合改革、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事服务超市融合,创建了“西岸模式”,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试点推进“集中产业扶贫”,让贫困户紧靠农业产业扶贫项目,从“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达到“精准”脱贫目的。


“现在,不少贫困户学习了我们的经验,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集体连片承租农田,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购买农事超市‘一条龙’服务,实现脱贫致富。”陈洪辉说。


“我现在是务农、打工两不误,”40岁的冲口村民孔志成,因为向合作社“农事超市”定制了“一条龙”服务,25亩农田不用再费心思,他得以抽身出来务工赚钱。“我在合作社工作,负责选货、装车,一个月3000多元,”孔志成说,收入相比以前翻了一番。他在去年兴建了一栋3层半的小洋楼,花了30多万元。


2016年,冲口合作社种植蔬菜9200亩,种植水稻4000亩,销售产品13000吨,产值7000多万元,带动农户2350多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纵深

清远首个,计划全域推广



这种农事服务超市的模式,是清远首个,在农综改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3年前,李志斌回到了家乡西岸镇马带村,利用租赁的方式整合了600多亩土地,规划上半年种植水稻,下半年种植芥菜。然而,由于投资回报率太低,头造种植水稻的计划被迫“流产”。


他算了一笔账:犁地等劳动成本为970元/亩,“一年两造下来,利润大概在500-600元/亩,没搞头。”


无奈之下,他上半年改种花生、茄子、玉米等农作物。2年来,李志斌的土地就在“上半年不愠不火,下半年红红火火”的状态下度过。而去年,他却一改窘况。


“去年初听说冲口村的‘农事服务超市’不错,我尝试了购买一条龙服务耕作300亩地水稻。结果一造的纯利润就有将近600元/亩,比以前翻了一番。”他说。


陈洪辉介绍,通过机械化耕作,水稻每亩成本可降低约400元,蔬菜每亩成本可降低800元,同时水稻和蔬菜的产量可以提高10%。


目前,冲口合作社的农事服务范围已经不局限于冲口村了,而是从村一级扩大到镇一级,并逐步向连州全市扩散。它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由于冲口合作社在生产环节有较高专业水平,能对土地采用更加科学的种植方式、更加有效的田间管理和先进的机械耕种收割,实现劳动力与各种生产资料的有效利用;而农民向其购买农事服务,也倒逼着农事服务超市提高服务质量,用更高产高效的方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收益;而随着其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农民的收益也不断提高,这促使更多的农民向其购买专业化服务。


记者从连州市委农办了解到,目前连州现在正草拟《连州市全域推进农事服务超市“西岸模式”实施方案》,计划在全市推进。


“我们合作社探索出的这种模式,其实是比较容易‘复制’的,容易推广。”陈洪辉说,“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够将我们的经验、技术等输送给其它合作社,能够为连州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邱羽琪

策划/摄影:黄津

编辑:林伟杰

连州发布精选

这么好吃的新品种水果,大路边镇种了5千亩!


市委书记欧国伟:严抓防汛工作,确保群众安全!


关于2017年连州市招录公务员考察工作的通知



连州发布


笔写连州风云事,图渲湟川山水情!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