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南春节习俗:文昌人是怎么过年的?

2016-02-01 海南80后


生活中有节日,节日里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的传承使生活五彩斑斓。春节是炎黄子孙历来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海南人过年,其节序风俗同内地大体相同,但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移民文化的融汇,又另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


海口的“做年”、儋州的“拜年日”、客家人的“腌腊肠”、文昌“送灶神”等等。文昌,影响海南传统文化最大的地方之一,也是海南民间习俗比较多的地方。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海南,文昌人是怎么过年的。


  年 市 

从年前的腊月中旬起,文昌城镇的街上便普遍进入春节的节日欢庆状态。据风俗志记载:“市中卖年货者,棋布星罗。如案几笔墨,人从作书,则卖画幅,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则佛花供品,杯盆杵臼。凡祭神日用之物,堆积满道,各处皆然。”点缀渲染节日气氛的行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各画棚子售年画;对子摊写卖对联、横批、门心、抱柱、斗方;卖元宝的,卖烟花的,卖爆竹的,卖纸钱的,卖灯笼的、卖香烛的,卖京果的、卖糖贡的......一应俱全。




  送灶君 

年前的腊月廿三日,举行送灶君。灶君也成灶神灶公,民间传说是天上玉皇大帝派来凡间监察人们的善恶和家庭兴衰情况的,他要上天去朝见玉皇大帝,将各家各户的好坏情况禀奏玉皇,以便对人间善恶给予扶持或惩罚。在廿三日回天那日,人们备办祭品和“灶公马”,设香案于庭院来送行。到了廿四日,人们趁灶公不在家,百无禁忌地进行大扫除,对屋内外清洁,这叫做“採坌”,以迎接新年新春的来临。等到次年春节的初五日,人们又设酒席迎接灶君的归来。因他是一位廉正的尊神,文昌人把他的神位立在家神的神龛上,与本家祖先并列,享受四时节期的祭祀。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扫出门。把灶王爷送走以后,就开始打扫房子,家里的男女老少齐动手,拿着新买的扫把将屋顶墙壁都要打扫一遍,并用水冲洗干净,力争一尘不染,这就叫做“扫尘”。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文昌话也叫“彩伦”,在文昌每一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城乡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年 糕 

每年腊月的最后几天,文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做年糕的习惯,年糕海南话也叫“甜粑”或者“薏粑”,用来表示新一年的日子会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大年还没到,大家就已经制作好京果和糖贡(文昌最重要的年糕),作为拜年互赠的礼品,大快朵颐的食品,祭祀祖先的供品。


京果是用优质的糯米粉加上白糖和少量的水混合揉搓押平切成条状,油锅内炸熟即成。糖贡是用煮熟的大米晒干,在热锅爆成米花,在爆米花中加入白糖、椰子肉片、姜茸,煮成稠状,待从锅中捞出的米花温度适宜后,用手捏成圆球状或押平切成方块,其特色是香脆芳甜,可口诱人。


据记载:清朝时期作为进贡给皇族的地方果品叫“京果”,状如花生。“糖贡”的称谓,是集糖糕贡品之意而得名。



  除 夕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十分忙碌。人们早早起床,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开始杀鸡、杀猪、做菜,为团圆年饭做准备。到了中午11点左右,人们便在八仙桌上摆放鸡、鱼、猪肉,开始祭祖(祖先)。


文昌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因为在文昌,无论多拮据的人家,借钱借米也要杀鸡,并将未切块的完整熟鸡摆在八仙桌上祭祖,文昌人无鸡不成年,一过中秋,家家户户就开始圈养文昌鸡,除夕的餐桌上少不了白斩鸡。

到了晚上,团圆年饭是每家每户在除夕的重头戏。“鸡肥肉香鱼鲜”是团圆年饭的一大特点。“文昌鸡”是团年饭必不可少的主菜。文昌人过年,祭祀祖先,鸡是不可少的供品,认为鸡爬土觅食,双脚总是向后爬,用鸡来祭祀祖先隐喻有益于后代人。人们还喜欢有紫菜煮鸡汤,意指“紫气东来”、“财源广进”。白斩鸡是团年饭的主菜,还有不少人用鸡汤、鸡油煮制文昌鸡饭,鸡饭配文昌鸡,味道更加清香爽口。


通常每户人家在这天都会杀上5、6只鸡,除满足当晚吃用,还为初一备用。在吃鱼之前,长辈都会叮嘱晚辈要用手中箸先戳下鱼头再戳鱼尾,然后夹鱼肉吃,意指希望晚辈做事能“有头有尾”。


吃完团圆年饭后,大家便开始忙活着在家里贴对联,贴福字,每家每户还会在鸡笼上、猪圈处、厨房内张贴“利是”,张灯结彩,还拿柚桔摆在神桌上,因海南话“柚”和“桔”与“又吉”谐音,表示新年“又”获大“吉”大利。并按俗情在桌上陈列三盅茶五盅酒,俗称“三茶五酒”。“三茶”敬“天、地、人”三“才”,“五酒”求“福、禄、寿、财、丁”五“福”。并用红纸条写“童言无忌”四个字贴在中堂屏风上,又在过厅门楣上粘上“迎春大吉”之类的横额。然后,清扫香炉中的“香脚、烛脚”、陈旧扫帚、陈旧灯盏和陈旧竹器,远抛于门口的十字路上,放一串鞭炮,谓之“送穷”。凡事俱为初一做准备。


  正月初一 

丑时至卯时的时间里,依照通书所规定的吉时时辰上香祖先,告知新春的来临,然后又按照通书所指定的方位向天空迎接财神(喜神)登上神坛,与祖先并座。这时敬献茶、果,接着燃放又长又响的鞭炮,为祝颂财神在新年里赐予财运亨通,万事如意。过一个时辰,必须向财神“贡斋”即贡饭(意为初一首开伙)。


初一早晨,晚辈们须早早起床洗漱,然后穿上新衣给家里长辈拜年。长辈也给晚辈发“压岁钱”,希望子孙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长辈还会按人数将小红包放进一盒子里,让子孙们来“捡”,寓意子孙来年好运相伴。


之后,长辈将事先煮好并用红纸染过的红鸡蛋给晚辈“脱壳”。“脱壳”的步骤是:长辈拿着红鸡蛋顺着晚辈的头部、肩部下推滚脚部,嘴里念着“从头红到脚”的吉利话。然后晚辈将将鸡蛋剥壳吃完。


年初一也有较多禁忌:如不准打扫、不准杀生、不准出远门等。吃完早餐后,一家人品尝着糖贡、瓜子、香茗,围坐在一起聊家常,既温馨又热闹。


年初一拜年仅限于左邻右舍或同村兄弟叔侄,不出远门,不行市。在拜年时,彼此都恭敬地向对方说“恭喜发财”类的吉利话。


  正月初二 

这天早上在祖公厅前摆上米饭、鸡、猪肉、鱼等贡品“请财神”。当今,有些地方仅摆清茶、年糕和烧香放鞭炮。经商者和小业主则在自家店铺立“财神位”,从正月初二和年十六起,月月逢初二、十六都烧香敬财神。


大年初二也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家拜年的日子。在文昌,如果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一对新人给长辈叩首、礼拜,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宴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做“等路”。(海南话:礼品)


一些地方还有吓女婿的习俗。


年初二也是走亲访友的日子,亲朋好友拜年时,都要准备鞭炮,糖果、饼干等礼物,这天也是十分热闹的。


  正月初三 

初三一大早,各家各户在祖公厅供茶水和年糕,点上香烛,放鞭炮,接着拿起新扫帚,从祖公厅起,至正室住房、厨房、横屋房、庭院,依次扫地,绕后吃早饭。自此,禁忌的话可放开了,意即“开赤口”。


不知从何时起,正月初三成了文昌人的开“赤口”之日(俗称“漏赤口”),从初三开始,“口舌”可稍微放宽,但明显的不吉利话还是不能说。


  正月初四 

从初四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结束,甚至农历二月份,在文昌各个乡镇会有公期、婆期等传统民俗节日,同时也是走亲访友的日子。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长辈都会为晚辈准备红包,压岁钱等。



  元宵节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俗称“小年”,这一天,人们也像过大年初一那样张灯结彩“贡饭”,不过规模比春节小得多。正月十五夜农村是很热闹的,有演大台戏、舞龙狮、送灯等各种娱乐活动,尤以送灯较普遍,流传较久。


按照习俗,女人对祖先及神灵是不得烧香的,如家中无男人,要请诸如叔伯的男人代为烧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破例烧香时,要站在神位一旁朝拜,不能正面对着神位。其习俗约定如此,至今犹然。



结束语:

这些是传统的文昌人春节习俗,那么文昌人春节吃什么呢?


三个字:文 昌 鸡。


海南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鸡,在文昌过年,文昌人可以从除夕一直吃鸡吃到正月十五。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海南80后


#在海南过年,还有那些春节习俗呢?#

欢迎留言评论


推荐文章[点击题目阅读]

☞春节必备:“反逼婚”最全攻略!

☞在海南过年吃什么?海南最全美食名单

☞看哭!六小龄童猴年广告,已超出广告的意义

☞《思念》,游子们,是时候回家了

☞那些你不知道的海南西线古镇

☞2016春节抢红包时间表:不看错过几个亿!

☞海南话漫画:那些和摩hO侠爹的爱恨情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