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SE WEEKLY COLLOQUIUM活动回顾 | 2022理工学院系列研讨会第十八讲


2022年4月22日下午,理工学院Weekly Colloquium迎来了第十八场系列讲座。本次线上讲座由王方鑫教授主持,邀请嘉宾为黄川教授。黄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AI Wireless Communications学术报告会。让我们一起看看本期讲座内容吧!


讲者简介

黄川教授于2012年获得美国德州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曾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副研究员、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助理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2020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6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


他的研究方向是无线通信、通信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黄川教授已经发表专著2部,专著章节1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IEEE等期刊论文50余篇。承担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联合基金等项目,总金额超过1000万人民币,相关成果在国家重大事件中得到应用。担任了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Access,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的编辑,也是中国通信协会高级会员、IEEE亚太通信协会下属会员发展分委会的秘书、IEEE通信协会学生竞赛委员会的委员。他还担任了IEEE GLOBECOM、IEEE ICCC等多个国际会议的分会和研讨会的主席,并应邀在多个国际知名的无线通信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讲座内容

本次演讲中黄川教授主要介绍了三个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直接从无线环境获得的数据来优化系统设计的成果。

黄教授介绍的第一个工作成果是基于深度学习方法设计的能量调制非相干收发信机(Noncoherent Transceivers with Energy Modulation)。从自编码视角出发,进行端到端的最优化,并利用系统模型和DNN网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第二个话题是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组播调度(Multicast Scheduling),提出了改进的Wolpertinger算法,解决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所面临的行动空间巨大、离散、时变等挑战。


最后一个探讨的话题是盲信道码识别(Blind Channel Code Recognition),利用循环神经网络识别器(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ecognizer)等三种识别器,来实现各种信道编码类别、编码关键参数的盲识别。


通过以上例子,黄教授给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无线通信物理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实现方法,展示了其巨大的应用前景,相信人工智能一定能在未来6G的研发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下期预告


理工学院致力于营造校园科研学术氛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热烈讨论相关学术内容。5月13日理工学院将特别邀请来自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刘国珍教授为同学们带来精彩学术报告!敬请期待下期预告推送。


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如果大家对本系列活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发送邮件至sse@cuhk.edu.cn,你们的建议将对本活动的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点击以下链接,进入理工时刻:

科研速递 | 理工学院/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李镇教授团队论文被IEEE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 2022接收为Oral论文

科研速递 | 理工学院郑庆彬教授团队在多功能碳基柔性电子材料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返校进行时 | 欢迎回到理工学院!

SSE Newsletter | 理工学院2022年第一季度简报

SSE WEEKLY COLLOQUIUM活动回顾 | 2022理工学院系列研讨会第十七讲

喜讯 | 港中大(深圳)唐本忠教授被评为排名中国第一的化学家及中国第五的材料科学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