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未来・访谈录|理工校友在哥伦比亚大学
相遇在未来・校友访谈录
又是一年毕业季,亲爱的同学们是否已满怀期待,准备好向未来出发了呢?又或许对于即将踏入的崭新阶段揣着些许忐忑与好奇?
本期理工学院“相遇在未来・访谈录”为大家邀请到了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四位校友,他们将结合自身经验与大家分享学习方法及毕业后的经历与感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想对学弟学妹说的话吧。
李肖鹏
2020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Q1:
本科期间如何安排学习计划?如何同时兼顾学业和升学申请?
李肖鹏:
首先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可能快速地把修读计划上必须要学的课程修完。在这个过程中,修课的顺序很重要。有一些课可能是另外一些课的前置课程,或者先修完某些课程会对另外一些课程,甚至是研究,或者申请学校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还要考虑到有一些课程只在一年的某个学期开设。在安排修课的时候需要兼顾上面说的几个因素,但这一般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作为支撑,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可以事先咨询毕业的学长学姐或者教授。
对于通识课等非专业课但是又必须要完成才能毕业的课,我个人的做法是把他们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学期,比如6门通识在前3年全部修完,一学期一门。这样不会出现最后一学期为了学几门通识课而疲于奔命,或者因为抢不到任何通识课而延迟毕业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应该还有一些多余的时间用来提升用于升学申请的各项指标,例如研究经历、标化成绩和申请文书等等。对于研究经历,我的建议是可以早一点开始尝试不同的方向,即使你有很多必备知识还没有学,也可以先去找你心仪的教授讨论,寻找研究机会。与此同时,你需要阅读老师推荐的论文或者书籍,或者去上一些相关的博士生课程。积累研究经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会和你的学业交织而行很长时间,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
从时间上说,平均每天的最低要求是要有1个小时在做科研,否则你可能需要重新衡量自己是否真的学有余力。相对而言,准备标化成绩和申请文书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解决。比如标化成绩(TOEFL/IELTS和GRE/GMAT考试),可以利用暑假或者寒假这种整块的时间进行集中突破。当然,前期的积累,例如词汇量的提升,也可以作为一个日常习惯。申请文书的准备也是类似,在前期可以进行长时间个人简历的积累,但最主要的工作可能还是会集中在大三暑假或者大四来完成。这时,如果你已经完成修读计划,就可以比较专注于申请文书的准备,而不用因为要兼顾多方面而忙得焦头烂额了。
Q2:
能否简单介绍你目前攻读的专业和就读体验?
李肖鹏:
我目前正在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运筹学博士,具体的方向是连续优化中的一阶算法,主要应用在机器学习领域。
在这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身边的同学们很多都是才华横溢,同时也十分认真刻苦,所以我通过和他们在研究工作中交流,学到了很多东西,给我的研究能力和视野认知都带来了很大的提升。我的导师是一个年轻的助理教授,他非常热心于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进展,所以我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纠正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错误。
学院方面也给予了我们学生足够的支持,他们经常邀请各个领域有名望的教授以及业界成功人士来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或者创业经历,有时也会组织同专业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会。这些活动使得我拓宽了眼界,也为我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Q3:
能否谈下你是如何选择研究生的申请方向的?为此你做了哪些准备?
李肖鹏:
我主要是根据我本科的专业和自身兴趣来选择申请方向的。我本科的专业是应用数学,而我的兴趣是将这些数学理论应用到与工业生产或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比如说人工智能,通信等等。
在大二暑假的时候,通过洪明毅教授和张纵辉教授开设的优化课,我了解到运筹学可以紧密结合数学知识并运用于生产生活中各个领域,为工商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种组织提供更优的决策与方案,便决定研究生要申请运筹学这个方向。由于运筹学是一个兼顾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既要求扎实的数学基础,也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我一方面着重学习了一些运筹学的基础课程,例如优化、概率论、随机过程、微分方程、机器学习算法等等,同时也通过参与一些研究项目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积累研究经验。
在这一过程中,我也认识了很多这一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教授,比如罗智泉教授和张树中教授,他们给我提供的有关申请研究生的建议,以及申请所需要的推荐信,都是我申请研究生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Q4:
能否谈谈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李肖鹏:
相同点是学习生活的内容主要都需要依靠自己去安排与平衡。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不同于高中。在学习的内容上,大学只会提供给一个简单的参考,不会给每个同学详细具体的安排。所以,什么时候上什么课,课余时间做哪些事情,花多少时间在学业上,多少时间在社交、家务、运动等等其他活动上,完全要由自己来安排。而想要在这么多不同类别的事情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时间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人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来找到最优的安排,比如整块时间应该做什么,碎片化时间应该做什么;又比如有的人早上最清醒,而下午则会有些昏昏欲睡,那么在早上进行一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需要深度思考的活动,在下午进行体育锻炼或者打扫房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同点在于,本科主要还是以学习知识,夯实基础为主,知识面比较宽,但是深度不够,实践经验也不够丰富;而研究生阶段不会要求同学们各个领域都要学好,更看重的是在你选定的一个方向深挖,精益求精,并运用于实践,且有所创新。
对于硕士来说,如果是就业导向,那么应该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尽可能积累实习经验,争取尽早解决就业问题。如果是科研导向,可以利用上课的机会,多与不同方向的教授交流,找到自己的兴趣,尽早开始和教授做研究,丰富研究经历,为以后进入科研岗位或申请博士做好铺垫。对于博士来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一阶段最看重科研能力的提升,以及科研成果的产出,只需要花小部分时间在完成课业要求上即可。
Q5:
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呢?
李肖鹏: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升学之路,别人的经历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照搬。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依靠自己的智慧,同时也吸取前人的经验,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升学之路,进入自己满意的学校。
张易
2021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Q1:
你觉得大学生活给你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张易:
我觉得大学生活教会了我更合理地做出选择以及安排时间。港中大(深圳)的大学生活是十分自由的。学业方面,课程的选择以及专业的方向,我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学习,转专业、转学院相比其他学校也要简单一些。
课余上,许多的社团以及体育活动都可供消遣。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做出选择,分配好时间就愈发重要。我觉得我在港中大(深圳)的四年不断试错,选了自己喜欢的课,参加了自己喜欢的运动,结识了很多朋友。虽然也走过弯路,但多多尝试总归不是坏事。
Q2:
能否简单介绍你目前攻读的专业和就读体验?
张易:
我目前正攻读金融工程硕士。项目主要侧重统计数学方法与金融领域的结合,从而去解决投资、衍生品定价、风险管理等金融问题。项目开设了很多关于随机过程,蒙特卡洛等核心课程,对于巩固数理基础很有帮助,同时项目也提供了许多选修方向。体验上我觉得任课教授都很有经验,同项目的同学都十分优秀,但同时行业竞争压力也很大。
Q3:
能否谈谈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张易:
我觉得授课型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本科并无很大不同,课程的考核、教学方法和本科基本一致。至于不同点,我觉得研究生的知识会更加地专精一些,教学背景也会更加契合专业的方向。同时研究生的侧重点会更多的在就业上,学校的课程都是为就业服务的。
Q4:
如何尽快适应国外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阶段?
张易:
在学习环境上,我觉得港中大(深圳)的本科学习生活已经给我们打下了基础,所以适应国外的环境并不难。至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只要明确每个学习阶段的最终目标,相对应地提升自己便可。总的来说我觉得应该抱着一种探索的心态去适应、去学习,从中找到乐趣是最重要的。
Q5:
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呢?
张易:
多多尝试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享受学习及奋斗过程便可。如果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即便不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并且收获充实的经历。
梁昊
2021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Q1:
在港中大(深圳)四年学习过程中印象较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梁昊:
在本科学习中,印象最深的是学校老师们对指导我们生活、学习的投入和关心。特别是在MAT2002(常微分方程)的导修后,和同学们请教老师问题,直到错过校园末班车,一起走回上园的夜晚;做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有了进展,激动地和老师分享、讨论到晚上12点后。
回顾本科阶段,不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书院生活都接触到很多很有耐心、对我帮助很大的老师。能遇到良师非常幸运,相处的过程也让人获益匪浅。感谢港中大(深圳)为我们提供自由、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土壤。
Q2:
能否简单介绍你目前攻读的专业和就读体验?
梁昊:
我目前正在攻读运筹学专业的硕士,项目主要的核心课程是最优化和随机建模。必修的核心课程注重帮助学生打好理论与编程实践的基础,并应用到商品定价、风险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除必修课以外,项目向我们提供丰富的选修方向并且具有较大的选课灵活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安排每学期学习的课程与方向。
在就读体验上,我觉得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多,教授们非常鼓励学生探讨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问题。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非常优秀,同时课业压力也会比较大。
Q3:
能否谈谈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梁昊:
研究生课程的上课、作业、考试和本科阶段没有太大差别。我觉得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学习侧重点的不同。
本科阶段,课程中大量的知识和广度要求我们多注重打好基础、钻研功课,可能没有特别要求专精某一方向的知识。在研究生的学习中,学习的重心更多是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科研。课程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自己查阅文献或者做实验来解答的题目。学习重心的改变也使得研究生的学习要求我们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更合理地规划时间,对自己的方向真正感兴趣,享受学习的过程。
Q4:
如何尽快适应国外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阶段?
梁昊:
我觉得在港中大(深圳)的学习已经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语言基础。适应国外的学习环境或许更多是对不同文化的适应。我觉得不必过于刻意地追求适应,只要放平心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对生活中的事多观察、多思考,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视野,同时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融入方式。
Q5:
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呢?
梁昊: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让自己骄傲、自己想成为的人,找到感兴趣的领域,不留遗憾地实现自己的计划和梦想!
王舒媛
2019届统计学专业(原理工学院)
Q1:
你觉得大学生活给你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王舒媛:
提高了时间管理的能力。入读大学以后,自己要独立面对很多事情。比如在期末临近时,要提前根据自己的课业情况反推自己需要为每个任务预留多少时间和制定学习计划,以免让自己在期末周措手不及。如果未来要选择出国深造,则要提前规划自己每个假期要做什么事来满足这个愿望。
Q2:
本科期间如何平衡学习和生活?你是怎样安排课余活动的呢?
王舒媛:
我认为学习是有惯性的,所以我一般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学习,周五晚到周日跟朋友一起玩耍。不过平日里适度的放松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大部分时间都坚持晚上回宿舍后不学习的原则。除此之外,我在学校有参加一两个社团,还有业余羽毛球训练,这些都给平时相对枯燥的学习增色不少。
Q3:
你已经从哥大硕士毕业进入职场了,能否简单介绍你目前的工作单位、岗位和工作内容?
王舒媛:
我目前在美国一间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岗位是Data Scientist。平时的工作都是与数据打交道,工作内容比较多样化,包括数据集的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metrics deep dive、搭建机器学习模型等。
Q4:
你认为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毕业生哪些方面的素质,作为在校生应该如何提高这些素质呢?
王舒媛: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认为在工作时需要有比较开阔的视角,要对项目的全局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不能仅局限于自己负责的一亩三分地。对big picture的认识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每个任务的前因后果,更有效率地寻找有益的资源,以及在遇到blockers时能更有针对性地献言计策。
但这样的能力可能是在校生在没有丰富工作经验时比较缺乏的一点,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中。如果有实习的机会,作为学生不仅要努力去完成被分配的任务,更可以主动与同事、上级交流,多多了解项目背景和商业逻辑,这样来开阔自己的视野。
Q5:
你觉得在求职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的?
王舒媛:
如何接受失败还蛮有挑战性的,一开始肯定是非常受打击的。在投了无数份简历,经历了数十次面试失败后,说内心毫无波澜也是不可能的,不过自己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转变,失败已经变成复盘和进步的机会。这样的心态转变离不开朋友和家人的支持。
Q6:
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呢?
王舒媛:
享受大学生活,多尝试,多体验。
01
02
本期院校
哥伦比亚大学,正式名称为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坐落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上城区晨边高地,简称哥大,是一所世界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美国大学协会十四所创始院校之一,也是常春藤盟校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名列2022U.S. News美国最佳大学排名第2、2022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6名、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8名、2022CWUR世界大学排名第8名 。
哥
伦
比
亚
大
学
编辑/ SSE Career
排版/ SSE Career
部分图片来自哥大官网
以上内容由SSE Career提供
如需转载请联系careersse@cuhk.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