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翔龙鸣凤科学论坛之纳米复合材料论坛圆满落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翔龙鸣凤科学论坛之

纳米复合材料论坛

圆满落幕

请点击视频观看回顾



2023年5月20日至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举办了翔龙鸣凤科学论坛之纳米复合材料论坛,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47位专家学者齐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同分享国内外纳米复合材料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




论坛由郑庆彬教授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院士致辞。唐本忠院士首先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和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对筹办本次论坛的组委会全体成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唐院长表示,理工学院秉承香港中文大学优良的学术传统,沿用香港中文大学已有的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结合国际学科发展趋势,与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展开合作,借鉴海外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定位于战略性新兴理工学科,招集世界级的教授队伍,构建中西方结合的独特学习环境,培育新一代具备专业知识、多元才能和国际视野的学科领军人才。我们的愿景是努力成为区域、全国及国际公认的一流科学与工程学术中心,并在中英双语、全球视野及跨学科的教育教学、学术成果及社会贡献诸方面,均达到卓越水准。同时,唐院长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3翔龙鸣凤科学论坛之纳米复合材料论坛将交流探讨纳米复合材料在设计、制备、加工、性能及前沿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前景,推动这一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

论坛主席 唐本忠院士


论坛执行主席 郑庆彬教授 

与会嘉宾合影



2023.05.20

向上滑动阅读

Yiu-Wing Mai教授的报告题目是“Revisiting the roles of nanofillers on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A personal perspective”,详细介绍了纳米填充材料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机械和热性能的影响。

Yiu-Wing Mai教授



Jang-Kyo Kim教授的报告题目是“2D and 3D graphene architecture for multi-functional nanocomposites”,介绍了石墨纳米片和不同尺寸单层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基于大尺寸单层氧化石墨烯开发了多种二维和三维石墨烯结构,实现了高性能超级电容器、锂电池、透明导电薄膜和高性能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Jang-Kyo Kim教授



杨晶磊教授的报告题目是“Development of highly thermal conductive composites with large latent heat”,介绍了一种新型多级取向石墨烯网络结构,与有机相变材料复合后同时具有超高导热率和潜热。

杨晶磊教授



李志刚教授的报告题目是“The role of material properties in nanofluidics”,通过表面性质调控可以实现纳流体增强,结合势能分布计算发现了纳流体器件具有入口效应,亲水和疏水孔道的联结有望实现纳流体二极管。

李志刚教授



于中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Solar-thermal porous nanocomposites for solar steam ”,详细介绍了不同结构的光热水蒸发器件的设计、制备和性能。

于中振教授



张忠教授的报告题目是“Materi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nano-carbon based composite”,综述了纳米碳复合材料遇到的挑战,介绍了一种碳纳米材料界面力学的高通量实验和统计分析方法。

张忠教授



陈光明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复合热电材料与柔性器件”,展示了有机/无机热电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高性能有机/无机热电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策略。

陈光明教授



许建斌教授的报告题目是“2-D layered nanomaterials & the related devices for optoelectronics”,介绍了二维层状纳米材料二硫化钼和黑磷,分析了光电器件中界面-表面相互作用。

许建斌教授



顾军渭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导热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通过分子微结构有序设计、多尺度导热通路设计、填料-填料和填料-聚合物基体界面优化调控、构建等方策略极大提升了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建立了热传导模型和经验方程,丰富了热传导机制。

顾军渭教授



郑庆彬教授的报告题目是“Carbon network for wearable piezoresistive physical sensor”,详细介绍了可穿戴柔性应力传感器的不同机理,通过设计褶皱结构和焊接结构,可以分别实现高性能柔性应力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郑庆彬教授



赵征教授的报告题目是“Luminescent aggregates based on excited-state molecular motion regulation”,介绍了在调控AIE材料激发态分子运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激发态分子运动调控实现AIE材料除发光外的附加功能的探索。

赵征教授



祁海松教授的报告题目是“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holocellulose micro-/nano-materials”,介绍了天然纤维及其产品和天然复合材料,利用全纤维素制备纤维结构和二维纸结构,实现了纤维的结构控制制备及对相应性能进行研究。

祁海松教授



丘子杰教授报告题目“Rising from the flatland: a strategy to achieve solid-state emission 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介绍了聚集诱导发光技术在应力可视化方面的应用。

丘子杰教授



张标教授的报告题目“Nanocomposite design in rechargeable batteries”,介绍了设计不同尺度纳米复合材料提升可充电电池性能。

张标教授



李静教授的报告题目是“Graphene-dominated waterborne coatings for corrosion protection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介绍了石墨烯基水性涂料在增强导电性和防腐性能方面的应用。

李静教授



贾晶晶教授的报告题目是 “颠覆性技术创新组织模式介绍”颠覆性技术的特征”,介绍了颠覆性技术的演化路径、国外培育颠覆性技术的典型做法以及如何建立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体系。

贾晶晶教授



黄镇东教授报告题目“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key semi-conductive materials for potassium ion battery”,介绍了钾离子电池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特别是高压Te基蜂窝状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和Bi基高振实密度过渡金属化合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黄镇东教授



伍英博士的报告题目是“Stretchable conductors based on hierarchical graphene foams”,介绍了一种具有宏观波浪结构和微观致密泡沫网络的分层石墨烯泡沫,实现了在不同变形条件和温度范围内具有显着电阻稳定性的可拉伸导体并对机理进行了研究。

伍英博士



王凯丰博士的报告题目是“Reconstruction of pyrolyzed-recycled carbon fiber with superi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and thermal management performances”,详细介绍了多功能碳纤维-Ti3C2TX 复合材料的制备,该复合材料在电磁屏蔽、焦耳热和光热转换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

王凯丰博士



明小庆博士的报告题目是“Water-induced stiffening smart polymer gel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报告了一种简易合成聚合物凝胶的方法,该凝胶显示出基于水驱动相分离的可逆机械硬化,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刚度变化的影响。

明小庆博士



温雅辉博士的报告题目是“The Development of Vertical Graphene Enhanced Carbon Nanofiber Film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Flexible Strain Sensor”,详细介绍了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在碳纳米纤维上生长垂直石墨烯制备的复合薄膜通过预拉伸技术形成各项异性的褶皱结构。

温雅辉博士



张飞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Facile Preparation of large-scale expanded graphite frameworks for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s”,发展了一种三维石墨烯网络结构的可控制备的新方法,该方法制备的三维石墨烯网络在热界面材料,传感和电磁屏蔽等多领域都具有优异的性能。

张飞研究员



张银行博士报告题目“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Carbon-based Thermal Management Composites”,提出了一种旨在沿面内和面外方向构建具有可控传热路径热界面材料的策略。

张银行博士



2023.05.21

向上滑动阅读

封伟教授的报告题目是“Research on a Soft and Elastic Thermally-Conductive Nanocomposite”,介绍了热界面材料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瓶颈,设计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可调导热性、模量、弹性和粘附性的软弹性热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显著提升了热界面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并用于大功率设备或软体机器人的热管理和智能感知。

封伟教授



程群峰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碳纳米复合材料孔隙缺陷的调控”,详细介绍了空隙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作用,提出了纳米复合材料“孔隙缺陷”的概念,开发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致密化策略,使用具有不同界面相互作用的顺序桥接过程来修复空隙。

程群峰教授



刘天西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聚酰亚胺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报告聚焦高性能聚酰亚胺气凝胶,以纳米粒子为交联剂、流变改性剂和功能助剂,通过流延、冷冻纺丝、3D打印等技术实现一系列高性能聚酰亚胺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

刘天西教授



马鹏程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介入条件下聚集诱导油水分离研究”,介绍了基于聚合物的纳米复合材料在有效回收水中的油和有机液体方面取得的进展。

马鹏程教授



王雷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高温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制备及电池性能研究”,介绍了高温燃料电池的发展状况和目前的瓶颈问题,通过增加传输位点建传输通道和构建基于多层复合多孔膜的离子传输通道,实现了高性能的高温燃料电池。

王雷教授



杨诚教授的报告题目是“Laser-induced Materials Compounding for Advanced Functional Devices: From Principle to Applications”,阐述了激光的工作原理、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说明了激光诱导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复合方法的最新进展。

杨诚教授



卓晓璐教授的报告题目是“Full-spectrum applications of silver nanorods/nanowires” ,介绍了银纳米棒和银纳米线的制备,创建了两种定向光学天线,可用于增强和控制各种类型的光物质相互作用。

卓晓璐教授



王震宇教授的报告题目是“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Composites with Controlled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介绍了利用增材制造技术构建具有高度有序和可控结构的复合材料,发展了墨水直写技术用于制造具有多层夹层结构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王震宇教授



陈仲欣教授报告题目“Continuous-Flow Production of Fine Chemicals by Heterogeneous Single Atom Catalysis”,介绍了在单原子催化介导的有机转化生产精细化学品方面的最新进展。

陈仲欣教授




沈曦教授的报告题目是“Polymer nanocomposites for energy-efficient heating and cooling”,讨论了如何使用组合的多尺度建模和实验方法实现多功能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沈曦教授



张为昭教授的报告题目是“Manufacturing Carbon Fabric Composite Structural Batteries Using Spray with High-Pressure and High-Temperature and Vacuum-Bag Assisted Infusion Techniques”,介绍结构电池的设计和制备,开发了一种改进的真空袋辅助技术来组装结构电池。

张为昭教授



朱贺教授的报告题目是“Controlled fabrication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noliths with hierarchically porous structure”,介绍了以MOFs为基本构件构建制备具有多级孔结构的材料。

朱贺教授



周艳光教授的报告题目是“Nanoengineering for Advanced Materials & Structures with Applications in Water Harvesting and Heat Dissipation”,通过金属有机骨架 (MOF) 中的水吸附增强界面热传输,并使用基于 MOF 的复合材料实现高效蒸发涂层。

周艳光教授



李怀光教授的报告题目是“Transferring Monodispersity from the Nanoscale to the Microscale – Dendrimers as Building Blocks for Redox Hydrogel Films”,介绍了基于氧化还原紫精的树枝状聚合物作为成膜的替代支架。

李怀光教授



严克友教授的报告题目是“Perovskite photovoltaic/electroluminescent bifunctional devices with composite film”,比较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PSC) 和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PeLED) 的器件物理特性,并说明了PSC 和PeLED 的相互关系,详细讨论了带隙、厚度、带对齐和电荷传输方面的优化。

严克友教授



徐正龙教授的报告题目是“Advanced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Calc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介绍了钙离子电池及其面临的问题,通过新的电化学反应作为高性能钙电池电极实现高性能钙离子电池,探讨了非水钙二次电池的发展前景。

徐正龙教授



张明建教授的报告题目是“Controllable Synthesis and In situ Study of Layered Oxide Cathodes for Li-Ion Batteries”,介绍了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各种基于同步加速器/中子的原位表征技术来研究正极材料的动力学合成和锂离子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的远程和局部结构/化学变化,实现在原子水平上建立“合成条件-结构特征-电化学性能”关系。

张明建教授



李锴锴教授的报告题目是“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chemical strain of composite electrodes during ion insertion”,介绍了通过搭建自制的原位测量装置,分别测量了石墨基复合电极在嵌锂过程中的化学应变和CNT/VOOH复合电极在锌嵌脱过程中的化学应变。

李锴锴教授



林世玑博士的报告题目是“Singular jetting triggered by drop impact on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and its applications”,介绍了水滴撞击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诱导的射流演化过程,并系统地研究了射流和卫星液滴的形成机制,探索了单射流的潜在应用。

林世玑博士



高尧博士的报告题目是“Implications of Nanocomposite Mechanics in SEI Design Strategies”,开发了一种基于两步原子力显微镜 (AFM) 的纳米压痕测试,可以准确探测 SEI 的杨氏模量 (E) 和弹性应变极限 (εY),并提出了一个“最大弹性变形能”(U) 来表示它的稳定性。

高尧博士



刘丹博士的报告题目是“Carbon nanomaterial-based aerogels for effective solar steam generation”,分析了太阳能界面光热水蒸发的基本过程并提出对材料的基本要求,结合碳基气凝胶的优势设计制备了多种杂化气凝胶体系实现了高性能的光热水蒸发器件的制备。

刘丹博士



张恒博士的报告题目是“Mechanochromic optical/electrical skin for ultrasensitive dual-signal sensing”,介绍了一种灵活的光学/电子皮肤(OE-skin),能够通过人类可读的结构颜色和精确的交互式反馈来响应复杂的刺激。

张恒博士



陈洁盈博士的报告题目是“Continuous Freeze-Casting for Thermally Insulating Anisotropic Aerogels”,介绍了通过一种新型的增材冷冻铸造技术并开发了一种包含面内对齐孔的大型绝热、太阳能反射各向异性气凝胶。

陈洁盈博士




洪天增博士的报告题目是“Borate Inorganic Cross-Linked Ti3C2TMXen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for Enhanced Sensitivity Strain Sensor”,介绍了一种无机交联的 Ti3C2Tx MXene/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作为应力传感器灵敏度变化的研究。

洪天增博士


精彩瞬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END】



点击以下链接,进入理工时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增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硕士项目活动回顾 | 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双边交流会圆满落幕
喜讯 | 理工学院/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黄川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重点支持项目
港中大(深圳)理工学院授课型硕士项目202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报名开启
港中大(深圳)理工学院研究型博士项目202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报名开启!
师说 | 唐晓莹教授:科研,是持续的探索与挑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SE理工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