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E WEEKLY COLLOQUIUM活动回顾 | 2023理工学院系列研讨会第五十二讲
2024年3月1日上午,理工学院Weekly Colloquium迎来了第五十二场系列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嘉宾为林天麟教授。林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Freeform General-purpose Robot”的学术报告。让我们一起看看本期讲座内容吧!
一
讲者简介
林天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校长青年学者,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中心主任,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分别于2006年和2010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一级荣誉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重点包括多机器人系统,新型移动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等。获国内外授权专利70余项,发表2部专著,在T-RO、T-MECH、JFR、RA-L、ICRA、IROS顶尖国际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获2011年IEEE/ASME T-MECH最佳论文奖,2020年IROS机器人机构及设计最佳论文奖及2020年IROS最佳应用论文提名奖。研究成果被Reuters、Discovery Channel、IEEE Spectrum、NHK日本放送协会等众多国际知名媒体广泛报导。
二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中,林教授主要介绍了研发模块化自重配置机器人(Modular self-reconfigurable robots,MSRR)的原因,MSRR的优势和不同的机械设计(mechanical design)。
林教授指出,在动态环境中,单一类型的机器人(special-purpose robot)难以应对所有不确定的任务。部署冗余的异构机器人会导致高昂的运输和维护成本。接着提出自由形态通用机器人(general-purpose robot)的构想:可以通过灵活配置和自我重组来适应不同的任务和环境条件,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不同于电影中的机器人酷炫的形态转换,现有机器人的变换方式存在局限性:受限于配置和工作空间(limited configuration and limited workspace)。而MSRR具有适应性,可扩展性,可恢复性,可重用性(adaptable, scalable, recoverable, reusable),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受到自然界中黏菌(slime molds)和蚁群的启发,林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FreeBOT的MSRR,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球形的铁磁性壳体和一个内置磁铁的差动驱动底盘(internal differential-drive chassis)。它具有自由连接、即时和容错连接的特性,且仅由两个电机驱动。这些特性使得FreeBOT能够在不同的机器人上自由连接,实现灵活的机器人集群(swarm),以适应各种任务和环境需求。
最后,林教授还介绍了其他类型的MSRR,如SnailBot和FreeSN,展示了它们的结构和集群方式,并进一步讨论了它们与FreeBOT的兼容性。
三
下期预告
理工学院致力于营造校园科研学术氛围,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热烈讨论相关学术内容。小编也愈发期待下期3月8日由李卓彦教授带来的精彩学术报告!我们不见不散哦!
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如果大家对本系列活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发送邮件至sse@cuhk.edu.cn,你们的建议将对本活动的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文案 | 李瑾欣 理工学院 思廷书院
点击以下链接,进入理工时刻:
理工学院黄建伟教授和赵俊华教授团队与银河国际打造首只碳卫星+碳无人机+AI 算法的绿色债券
SSE Special Colloquium活动回顾 | 2024理工学院系列研讨会
活动回顾 | 清华大学未央书院学生来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