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江潮起 长沙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纪之约

“长沙之名……以轸旁有长沙星,正在其域分野,故云。”

——《长沙县志·拾遗》

长沙,又名星城、星沙,因星宿而得名,因敢为天下先而闻名。粤港澳大湾区,则是中国当下最具活力的湾区经济圈。一个是历史可溯至殷商之世的千年古城长沙,一个是新近跻身全球四大湾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在今年初以两百亿规模的合作项目开局,双方开启了一场令世人瞩目的世纪之约。


山水洲城长沙(谢望东 摄)


对于长沙来说,千年古郡积淀的不仅只是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更多的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催生的智慧与胸怀。


“对比内陆其他省会城市,长沙作为中国丝绸文化发源地及湘楚文化中心,具有优厚的文化底蕴外,最主要的还是,长沙不是一个依靠房地产炒作来增加财政收入的‘智慧城市’。”九龙仓集团副主席李玉芳对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这样评价长沙。


2017年11月1日,长沙从全球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亚洲首个、中国首座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称号的城市。


然而,这仅仅是长沙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千古风流的长沙同时还拥有“智造之城”、“工程机械之都”、“国际美食之都”的美誉,成为不折不扣的“四都之城”。


2019年4月3日,湖南携数百个项目赴粤港澳大湾区“招亲”,现场签约311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37万亿元,涵盖重大片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产业和领域。这次湖南队粤港澳大湾区的“招亲”活动也同时开启了长沙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纪之约。首次交集,长沙就与粤港澳大湾区拟签约项目38个,投资总额273.56亿元。此外,在招才引智方面,长沙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在智能制造及应用等领域深化合作。


“招亲”过程中,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陪同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香港走访了香港九龙仓集团、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等多家本港知名企业。其中九龙仓集团是本港十大地产商之一,其投资200亿元兴建的长沙国金中心是长沙迄今合同利用外资最大的项目,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2019最佳国际购物中心”。


长沙被联合国授予“媒体艺术之都”称号。图为2019长沙媒体艺术节暨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长沙举办。


长沙之锐,敢为天下先


深水良港,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标配,湾区经济也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版图中最醒目的亮点。湾区经济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其最重要特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四大湾区的新贵,其经济影响力后来居上,超过了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三个老牌湾区,位居全球第一。《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2018):纽约·旧金山·东京·粤港澳》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影响力指数排名第三,经济影响力位列四大湾区之首,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基础和建设方面的潜在活力。


全球四大湾区示意图


2018年10月,香港总商会及汇丰推出联合调查,大部分受访企业高管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三年的经济增速将高于中国其他地区。调查指出,大湾区预计可以为所有行业创造商机,三大最能够受惠的行业分别为:技术与创新(53%)、贸易与物流(45%)及金融服务(44%)。


观察人士认为,这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旺盛的增长力和创新力,以及作为国家战略甫一推出就引发的“聚光灯效应”。5.6万平方公里、7000万人、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对湖南的发展有着挡不住的诱惑。


“多年来,湖南的改革开放与粤港澳地区的发展紧密相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是湖南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机遇,也是广大企业的重大商机。”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说。


而长沙作为湖南对接大湾区的排头兵,正在有效进行排兵布阵。为把握好这一机遇,长沙适时提出“主动融入,拥抱‘溢出效应’。”在这一背景下,长沙从整个大湾区层面来谋划和推动自身发展,依托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平台,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明确要借力大湾区打造长沙先进制造业、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品质低成本现代生态大都市,其目的是要承担起“内陆发展第一腹地”的关键角色,赢得开放发展的主动权。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之后不久,第十三届泛珠区域省会城市市长联席会议在长沙举办,敏锐的长沙捕捉到了大湾区带来的无限商机,提出了“开放互动、合作共赢”的战略构想。“办好长沙的事,脚踏实地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构建好长沙的局,扎扎实实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发挥长沙智慧,让长沙真正搭乘大湾区这艘经济航母。”胡衡华在峰会上一再要求长沙要精准把握住机遇,适时巧妙融入大湾区的发展。


港资企业九龙仓在长沙投资兴建的长沙国金中心,已成为长沙的地标性建筑。


融入大湾区,长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家战略方面,长沙是“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之一,特别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湖南湘江新区三大国家级战略平台叠加,长沙地位更加重要。


在交通区位方面,长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京广高铁、沪昆高铁和即将建设的渝长厦高铁在这里“米”字交汇。黄花机场已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50多条,国际通航城市达43个,旅客吞吐量去年达2527万人次,位居中部前列。开放平台日益完善,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口岸开放平台体系。


2019年4月,湖南在粤港澳地区举办“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投资洽谈周”,抢抓大湾区发展机遇。


在产业支撑方面,长沙逐步形成了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汽车及零部件7大千亿产业集群,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开放发展方面,建立了海关、国税、信保等部门密切协作的“大通关”机制,加强协同和信息共享,采取了联合查验等手段提高通关效率,货物通关时间缩短,通关环境日益优化。目前长沙市初步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口岸开放平台体系。


在政策支持方面,长沙市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对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技改研发、物流、搬迁、厂房、人员培训、利息支出、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长沙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临空经济示范区的交通物流条件,对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深圳市恒达航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海洋说。他们在今年“港洽周”期间与长沙签订合作项目,准备投资1亿元,引进10条生产导航仪的进口SMT贴片生产线。投产后,第一个年度预计可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额3亿美元。


“北有中关村,南有马兰山”。长沙马栏山视频道文创产业园打造“中国V谷”。


长沙之谋:撬动“长株潭”


2019年5月,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长沙拉开帷幕,2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主机企业,14家世界500强配套件企业,共计1150家工程机械企业将携最新技术成果、智能化新一代产品亮相展会。


作为东道主,内陆城市长沙究竟有何魅力,得以吸引全球工程机械精英汇聚于此?


2018年实现产值1600多亿元,中国唯一拥有4家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城市,产品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4家企业获“国字号”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项目。


这只是长沙精准把握、精细谋篇布局之一斑。


2019年5月,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在全球高端制造业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2017年,胡衡华率长沙党政代表团赴株洲、湘潭考察,三市党政代表团实现了“互访”,达成了高质量推动长株潭三市协同发展的共识。


自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首届联席会议召开以来,至今已经召开了三届。事实证明,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逐步解决,一些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事也正一件件稳妥落地。


今年4月,在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长株潭一体化实际进展作成果发布。“半小时通勤圈”“潇湘一卡通”“优质教育资源接轨”以及三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多个重点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务实的举措,使得百姓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已成为长沙创新发展高地。图为湘江新区梅溪湖国际新城。


首先是交通一体。长株潭三市再度扩大“交通网”,“三干两轨四连线”就是三市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硬件。


目前遥感卫星图像收集、线路踏勘调查、交通量调查分析等前期技术工作已全面完成,形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潭州大道长沙段快速化改造与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2019年完成前期研究设计,2020年开工建设;潇湘大道—滨江路连接线工程2019年12月底建成通车;湘潭大道—铜霞路连接线2019年完成前期研究;其余线路均计划2019年9月开工,2020年底建成。下一步,三市将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加速打开长株潭“半小时通勤圈”的交通融城新局面。


其次是服务融城。三市已分别完成社保卡制卡690万张、325万张、245万张,共计1260万张,并已提前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社保关系即时转移。下一步,将抓紧推进人社数据整合共享、业务经办系统对接改造的立项工作,实现三地业务办理同城化,改变老百姓跨城办理业务两头跑的局面。


再是医教融城。作为市民们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医疗和教育的融城共享正在加速。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的改革与发展,长株潭已成为湖南的核心增长极。又有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平台坚实支撑,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产业生态跨界融合、领先的超级智能城市,以及汇聚全球尖端人才、建设全球领先的试验区。


长沙作为“试验区”的主要城市,具有绝对领先优势,而三市联合,其优势绝无仅有。一区连三市,三市中心城区彼此距离在40公里以内,高速、高铁、轻轨、城市主干道基本实现无缝对接,这样的经济地理形态在全国绝无仅有;产业配套完整度绝无仅有。以汽车产业为例,长株潭有多家整车企业,配套企业近300家,形成了研发、制造、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一般零部件采购在长株潭地区就可完成。国家级产业园区集中度绝无仅有。区域内有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和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宁乡经开区、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这5家国家级产业园区,各个园区首尾相连,围绕城区形成了一个不间断的产业圈,在全国绝无仅有。除此之外,还有省级园区9家。


长沙还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含国家与地方联合)平台1000多个,省(部)属科研机构80多家,国家级创新平台90多个,省级创新平台600多个;拥有各类孵化器、加速器30多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4个,孵化总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在孵化企业2500多家。拥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有1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以及649家省级研发平台和528家市级研发平台,还包括众多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联盟。


长沙全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图为铁建重工研发生产的盾构机,目前已销往海外。


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抢抓 “互联网+”行动等重大机遇,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强市。


为此,长沙顶层设计了“三步走”战略,最终达到全市制造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目前,长沙已基本成为“产业智能化先行区”、“智能产业化引领区”和“高端智能装备知名品牌聚集区”。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的大湾区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可谓是商机无限,发展前景广阔。泛珠三角区域的多个省市都已经跃跃欲试,意在主动出击,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抢占先机,抓住商机”对于长沙来说,早在谋定之中。作为“‘四都’之城”的长沙,与粤港澳进入到了“3小时旅游圈”,其合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湾区建设中,无论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还是共建大湾区经济共享圈,优质生活圈,长沙都将承担重要角色。


长沙有“工程机械之都”的美誉,图为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吸引全球工程机械领军企业参展。


长沙之智:科创为龙头


北纬28°12′,东经112°59′,这是长沙的国际坐标系。地球的北纬28°-30°附近区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长沙拥有世界文明。


从地理位置看,湖南的圆心点并不在长沙,从行政区域和经济圈来说,长沙则是湖南的“0公里处”。打开地图,以长沙圆心,以500公里为半径,覆盖了约3.7亿人口;以1000公里为半径,可覆盖7亿人口。


7亿,中国一半的人口在以长沙为圆心的半径内,区位优势可谓得天独厚。而且,长沙交通便利,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目前已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50多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等多条高铁在省内交汇,特别是充分发挥长沙到香港“早发夕回”的交通区位优势,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共建共享7000多万人甚至7亿人的高铁旅游大市场。


长沙被誉为移动互联网“第五城”,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图为2019互联网岳麓峰会上业内大伽聚集论道。


2018年,湖南提出“一区”“一圈”构想对接大湾区,“一区”即长沙空铁经济示范区,“一圈”即长株潭高新技术经济圈。自此,长沙便开始精细布局,积极探索省际协作联动机制,打造超一流“长沙空铁经济示范区”。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全国第七个、中南第一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是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并打造空铁经济示范区的首选区域,也是中部地区最具经济价值的走廊空间,在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和生态承载能力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能够承担起“内陆发展第一腹地”的关键角色。


为应对大湾区经济的崛起,当前,长沙市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同步推进发展与管理。下一步,长沙还将在泛珠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和泛珠区域省会城市市长联席会议的基础上,探索省际协作联动机制。


目前,长沙市正在编制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统筹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黄花综合保税区、国际会展中心、火车南站、磁悬浮等重点区域和工程,推进机场周边约40平方公里航空城控制性详规以及城市设计、交通、水电等专项规划。


同时,湖南正在开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专题研究,制定省级层面专项政策,争取国家将长沙市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并在自贸区申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市级层面,长沙市正在研究相关配套政策,如制定产业税收增量分成机制,设立临空、高铁、会展经济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引导基金,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政策清单》等;推进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口岸通关合作协议》,深化开放合作。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科技。就湖南而言,长沙是湖南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其中,长沙高新区是全球重要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发挥长沙高新技术经济圈在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龙头效应,意义极其重要。


长沙市还将深入研究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差异和互补之处,主动承接大湾区外溢的高端制造、生产型服务等新兴业态转移,稳步运行“湘粤直通快车”,加强交通物流,缩短与粤港澳的距离。


有香港专家说,粤港澳大湾区是长沙走向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多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长沙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额稳居第一。2018年,长沙引进粤港澳地区资金达到907亿元。同时,粤企在长沙投资额也居全国各省区市来长沙投资的首位。


与此同时,香港是长沙第一大出口市场。作为长沙最大贸易伙伴,2018年长沙对香港进出口22.7亿美元,同比增长34.1%。其中,出口22.5亿美元,同比增长33.5%;进口0.2亿美元,同比增长176.4%。香港也是长沙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2018年,长沙分布在香港的投资项目累计有11个,投资总额2250.31万美元。


2018年,长沙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长沙高新区、黄花综保区和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三大核心产业园已形成引领。经省商务厅认定的跨境电商企业129家,涵盖线上线下通关服务平台、跨境电商进出口企业、物流服务商等,形成了跨境电商发展的强大“生力军”。


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批27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有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包含移动互联网产业)、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集群。截至2018年底,长沙市移动互联网企业突破2.5万家,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第五城。


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位于长沙市东部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核心区。依托国家一类口岸黄花国际机场,全力打通“空中物流通道”。截止今年5月初,已与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联系,与20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往来,区内注册企业总数已达340多家,2019年将突破500家。


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作为湖南省重要的开放型经济的公共服务平台,2018年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实现进出口额9.58亿美元。金霞保税作为长沙跨境电商综试区重点园区之一,建设长沙跨境电商监管中心,规划建设湖南跨境电商产业园,构筑起强有力的产业集群。


“一区”“一圈”构想对接大湾区已成雏形。长沙正在迈入湾区经济时代。从智能制造之都到工程机械之都,从媒体艺术之都到国际美食之都;从历史文化名城到现代生态都市,长沙正在逐渐形成“智慧都市、品质长沙”格局,而这正是长沙结合新时代、新要求,为抢抓大湾区建设机遇而正在探索或实施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


一个思想与艺术多元的“四都之城”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正在无缝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未来,长沙将以“创新长沙”为坐标,以创新为引领,以担当的姿态,融入大湾区,拥抱“溢出效应”。



作者 | 肖建花(香港经济导报)

编辑 | 欧阳伶亚

猜你喜欢



今天,湖南省领导集体来到这个村···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来了!怎么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