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定义了性别该有的样子? | 性别刻板印象
作者 | Fresher
*防杠声明:学术研讨,请大家友好讨论,婉拒对立和引战
前不久,Selina(任家萱)举办了宝宝的性别揭晓派对,并在社交平台发表长文,同时晒出图片。有网友发现派对中的蓝色气球,猜测Selina的孩子是男宝宝,她也在长文中证实了网友的猜测。
(图源网络,侵删)
你或许已经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蓝色通常代表男性,粉色通常代表女性,比如公共卫生间门口的标识;婴儿的衣服大都是蓝色和粉色,并且分别对应男婴和女婴。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谁在定义性别的颜色?
这种颜色性别化的现象最初出现在西方,而“女粉男蓝”的现象仅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在此之前,粉色被认为是男孩的颜色,而蓝色才是女孩的颜色。1918年的商业杂志Earnshaw’ s Infants’ Department里有一篇评论说:“粉色更适合男孩,因为粉色是一个果敢而刚烈的颜色;蓝色比较沉稳雅致,更适合女孩。”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新生女婴的粉色发带开始流行,“女粉男蓝”才逐渐成为主流。
为什么人们认为女孩子适合粉色,而男孩子适合蓝色?
(图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男孩子要果敢刚烈,而女孩子要沉稳雅致?
无论是“女粉男蓝”,还是“男粉女蓝”,这是否都是一种性别上的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指的是社会文化根据社会成员的生理性别而赋予男性或女性的相应行为、价值观或动机等[1]。比如前文提到的男性需要具备果敢刚烈等男性化特质,女性则需要拥有沉稳雅致等女性特质。
(图源网络,侵删)
性别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社会角色的不合理现实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异性的偏见[2]。
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性别刻板印象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即使已经到了思想解放、主张性别平等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性别偏见存在着,人们的性别认知并没有与时俱进。
这也正是刻板印象主要特征——随着时间的流逝,某个群体的特征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刻板印象的僵化模式使个人对这个群体的新变化"视而不见",认为他们依然具有该特征[3]。
// “从娃娃抓起”
人类的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两种,基因直接决定人的生理性别,心理性别的形成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个体从婴儿期就开始学习关于性别的知识,在幼儿期开始逐渐形成性别认同,即知道一个人要么是男的,要么是女的,并且性别是不变的[4]。
与此同时,幼儿快速地学习社会文化指定给男孩/女孩的行为,渐渐地产生“男性/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看法,并且开始形成行为的性别定型模式[4],即个体通常喜欢与自己相同性别的活动,比如男孩通常喜欢玩小汽车而不是洋娃娃。
(图源网络,侵删)
也就是说,在我们形成性别认同时,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认识就已经开始了。
// 文化是“元凶”
性别刻板印象并不是由生理决定的,而是由文化建构起来的。
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家庭文化等都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5]。
(图源网络,侵删)
在性别刻板印象形成初期,家庭成员是幼儿相处最多的人,孩子会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来认识性别;当他们走出家门,对于行人的观察也会影响他们的看法;当他们走进学校,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以及教材内容,都会影响他们的认知;当他们浏览电子产品,媒体的影响又凸显出来……这些影响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形成性别刻板印象。
文化的教化作用,影响了人们对于性别的看法,进而限制了男女个体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类型,最终使性别刻板印象一代又一代传下去[5]。
性别刻板印象害了谁?
当下,我们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关注大都在女性因此所受的歧视上。但是,性别刻板印象不仅是对女性的不公,也是对男性的损害。
研究发现,“认为女生学不好理科”的消极性别刻板印象会导致女性在理科领域上的学业表现显著低于男性,与此同时,“认为男生不适合学文科”的性别刻板印象也会导致男性在文科领域上的学业表现显著低于女性,甚至可能会引发个体产生自我否定,最终影响其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表现[6]。
吐槽数学不好的meme也会自然地使用女性
(图源网络,侵删)
性别刻板印象是对所有人的束缚,它阻碍了我们成为更多元化的自己。
女孩子可以玩乐高,男孩子也可以选择洋娃娃;化妆不是女性的专属,赛车也不是男性的专利。
打破束缚,拥抱自由
近年来,许多家长开始拒绝在婴幼儿身上过度强调性别刻板效应,他们开始选择蓝色和粉色之外的更加中立的颜色作为孩子衣物的颜色,让孩子从一开始便是选择自由的。
我们要拒绝定义性别的样子,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独立而自由的个体,不应该使用固定的模板去塑造个人,坚毅、主动、担当、勇敢并不独属于男性,温柔、依赖、勤劳、软弱也不特属于女性。
(图源网络,侵删)
“我要在月光下翩然起舞,也要在机车上乘风远去。”
“我”,可以是任何一个人。
投票
学堂君
学堂君有个远房表哥,他高中时历史和地理学得特别好,文理分科时想选文科。但他妈妈觉得男孩子就应该学理科,于是千方百计让他选了理科。但遗憾的是,表哥的理科天赋没有点满,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后来他妈妈也后悔了,觉得如果让表哥选文科成绩应该会好很多。因此,学堂君觉得性别刻板印象的最大危害,是会阻碍每个人成为自己。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天赋、性格、爱好以及缺点,都是自身独特性的体现,而并非因为我是女人/男人。so,去做"我想做的"的事情吧,而不是去做“男人/女人该做的事”!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摩尔根.古代社会(第二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26—727.
[2] 张玫玫,上官芳芳,王瑾. 也谈如何改变性别刻板印象[J]. 中国性科学,2010,19(8):29-31. DOI:10.3877/j.issn.1672-1993.2010.08.012.
[3]黄玲. 刻板印象对国家形象传播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J]. 新闻知识,2009(11):57-58. DOI:10.3969/j.issn.1003-3629.2009.11.022.
[4]雷雳.发展心理学(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353
[5]辛馨. 浅谈文化与性别刻板印象[J]. 青年时代,2017(7):77-77.
[6]王祯,管健. 积极刻板印象会产生消极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9):1657-1668.
作者 | Fresher
编辑 | 阿某
美编 | Zene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