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中的心理学
大学堂
﹀
﹀
﹀
“星座”这个词对你来说一定不是陌生的。大多数人都很清楚自己属于哪个星座,并且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人们通常对于这个星座的看法。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运势分析、日常朋友之间的聊天八卦,似乎都离不开星座这个吸引人的话题。
但这是否意味着,正如占星家所言,人们一出生便因为星体的相对位置而拥有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呢?
双子座的人拥有着跳跃思维与双重人格
处女座的人追求完美以至于挑剔
狮子座的人自信十足甚至骄傲自负
……
让我们暂时先把话题岔开一会儿。
现在你需要在脑海中完成两个简单的任务。下面是两个正方形,假设第一个是一幅藏有宝藏的地图,你需要选择5个挖掘点的位置;第二个则需要你在其中画上两个几何图形,其中一个被包含在另一个里。
好了,让我们接着讨论刚才的问题。
假如你看过有关星座的书籍或者其他资料,也许你会惊异地发现它对你的描述十分准确,于是你自然而然地去了解有关它的更多内容,进而对它着了迷——事实上,这就是很多星座的信徒从开始接触它直至深信不疑的过程。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你觉得这些描述如此真实?星座真的有着神奇的魔力么?
早在上个世纪,一位心理学家便对有关“性格分析”的问题展开了研究。让我们时空穿梭回上个世纪的某个心理学课堂上,教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纸片,并告诉他们上面的内容是他经过仔细观察并严格分析而得到的该名同学的性格特点。下面这段话来自一张纸上的内容:
你需要别人喜欢你和欣赏你,但你通常对自己要求苛刻。虽然你在个性上的确有一些弱点,但你通常能够设法加以弥补。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还未能变成你的优势。你是一个讲求自律和自制的人,但内心却常常焦虑不安。有时候,你会强烈地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或正确的事情。你倾向于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并变得丰富多彩,在遇到约束和限制时感到不满。你很自豪自己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如果没有令人满意的证据,你不会接受别人的观点和说法……
假如你是他的这个学生,需要按照“1分绝对不符合,5分绝对符合”的标准为这份描述打分,你会打出几分呢?结果表明,所有的学生都给出了4分或者5分——他们认为这份描述十分准确,但每个人拿到的纸片其实是一模一样的!(Bertram, 1940s)
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尽管并没有什么真实的意义,人们还是会相信一份所谓的性格分析,甚至将其奉为至宝。那么,那些令我们着迷的星座描述是否也是这样的?星座对人们又是否存在客观统计上的影响?更多的实验和调查发现了以下事实:
△ 并不存在所谓的“时间双胞胎”现象,意即在相同时间出生的人,并不因此拥有相似的性格特点。(Jeffrey Dene)
△ 分别对几乎不了解星座的儿童和相信星座的成年人进行调查,后者的性格某种程度上更趋近于星座的描述,而前者的性格与星座的描述毫无吻合之处。(HansJ. Eysenck)
△ 相比于描述负面一些的星座比如经常躺枪的处女座,对于那些描述更积极的星座,人们相信它的比例更高。
至此,我们应该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了:“星座”并非源于天象,而是人为的产物。那么,作为心理学家,还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会有很多人相信星座?它又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占星术既然存在,必定有人们相信它的心理动机,事实上星座可以从很多方面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譬如人类都有一种认识世界、寻求规律的本能。一直以来,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点都是我们想要认识的领域,而星座可以为芸芸众生提供简洁易懂的读心指南,为了解自我铺设了一条捷径;而在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星座的需求更甚以往。星座同时也是其信奉者的一个树洞、一个知己和一种慰藉。当我有什么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时,星座可以安慰我这是天生的缺憾;当我感到不被他人认可、“怀才不遇”时,星座可以劝诫我不必忧虑;当我想解决他的情感问题时,星座可以为我解疑答惑。总而言之,星座很容易让我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但星座不是心理学,它不能像“大五人格测试”那样科学地衡量一个人的人格特质。那为什么我们还会相信基于它的性格分析呢?也许你听说过一种叫做“巴纳姆效应”的心理现象:如果我们想要相信一件事,那么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它的证据,而对与此相左的证据视而不见。星座的描述通常是模糊的、笼统的和两面性的,方便我们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个性格描述的例子,很多星座书上经常出现类似于“有时候你很外向,有时候你却很内向”、“有时候尽管你看上去沉默寡言,但内心深处却波澜壮阔”这样的描述,然后任由读者自行选择。至于为什么我们愿意相信这些描述,则是因为一种“自我服务”动机的存在——我们都喜欢对我们有利的描述,而星座分析通篇几乎就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我们的奉承和吹捧,另一类是对我们的失败或不被认可的开脱。
还有一点也驱使着我们相信星座:我们倾向于把很多普遍的心理现象看做自己独特的个性。还记得刚刚让你完成的那两个简单任务么?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画的两个几何图形是一个圆形包括在一个三角形里,或者一个三角形包括在一个圆形里。至于那5个挖掘点,有心理学 家把收集的反应数据汇总在一个图里:
可以看出,这些点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也就是说,他人可能常常会产生和我们相同或者类似的行为反应,而这一点会被我们低估。事实上,诸如“你在个性上的确有一些弱点,但你通常能够设法加以弥补”“你有很多梦想,其中有一些看起来相当不切实际”这样的描述往往适合于绝大多数人。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星座学的盛行既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正面、积极的价值,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消极的作用。从有利的方面来说,它可以帮助我们舒缓不良的情绪,避免我们在低谷的时候一蹶不振,就像一个慈祥而耐心的倾听者一样;它也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鼓励(从心理学上来说,当一个人迫切需要诸如星座之类的分析、描述或预测的时候,也是他比较缺乏安全感与自信心的时候),类似“心灵鸡汤文”所发挥的作用。此外,基于其“两面性描述”的特点,它也会在无意中加强我们对自我和自我选择的认识,正如那句话:“抛硬币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当你抛出的一瞬间,你就明白了你希望看到它落下的时候哪一面朝上”。让我们更加清晰了心目中的自我概念,对于这种性格描述的认同也会通过自我暗示,促使我们朝着这个方向进一步发展。
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完全信任了星座,我们就可能沉迷在过度的自我安慰中无法自拔,丧失了改变现状的动力和勇气。同时,星座的狂热爱好者很难做到客观地去看待他人,而是常常先入为主、极度片面地去认识世界——你看,他是个冷酷无情的天蝎座,她是矫情有强迫症的处女座,这个射手座的人花心不靠谱,那个金牛座的人见钱眼开……不仅如此,假如你爱上了一个ta,你俩情投意合正欲将感情进一步升温,结果某一天见面,ta突然很无奈又面露苦色地告诉你:“我很喜欢你,但我俩星座不合”,你会不会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呢?
从看似神秘的星座到严谨的心理科学,中间隔着的是理性的思考与探讨。不仅仅是星座,它涉及的这些心理学原理同样适用于古老的占卜算命以及现代的塔罗牌,或者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许多伪心理学。人是最复杂的研究对象,其心理活动规律更是难以一探究竟的黑箱;研究心理者,更应该多一分冷静理性的思考和审视。正如康德所述: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无论是对于星座学、占卜学还是心理学,科学检验自然会给出明辨真伪的答案。
参考文献:
《怪诞心理学》
作者 | JeffLee
编辑 | 959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