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为山:从东台走出的国际雕塑大师

张仁干 王建生 东台日报 2022-07-18



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中国赠送马克思青铜雕像的揭幕仪式在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思故居比邻的西蒙教堂广场举行;

同年10月15日,“时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东塑像落成暨“南仁东星”命名仪式在贵州省平塘县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现场举行;

同年10月20日下午,“第三届文化产业学院奖”颁奖典礼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被授予“2018文化创新人物”金奖!

同年12月8日,接受《艺术公益大讲堂》专访,指出中国艺术家要不断与世界对话,在对话与学习中获得理解、尊重,最终达到互融,要用好作品讲好新时代的追梦中国。

……



2018年,对于吴为山的雕塑生涯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冬天的北京,虽然室外非常寒冷,但室内却是温暖如春。

东台乡友、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不顾夜里刚刚从上海飞回北京的疲劳,接受了家乡记者的采访。

“虽然在外多年,但心里一直装着东台。”

乡音无改,吴为山总是让家乡人感觉很亲切。

于是,我们的话题从马克思、南仁东等国内外名人塑像谈起,谈雕塑的写意、谈雕塑表现的精神,谈家风传承、谈家乡的哺育。


从红色土地上起步



吴为山说,他的城市雕塑的起点就在家乡东台。那是1985年,他才20岁出头,还在上大学,当时的县委宣传部(记者注:当时东台还没有撤县建市)邀请他创作一件以新四军东进为题材的雕塑,他便利用放暑假,在东台县委党校院内借了块地方干开了。没有模特,就自己穿着新四军的服装骑上马拍了张照片做模特——东台是当年新四军东进的重要根据地,从小就听着粟裕带领新四军打鬼子故事长大的吴为山,感觉自己能领会新四军的气质、形象。

于是,冒着高温酷暑,吴为山挥汗如雨,奋战26天,终于完成了一尊策马奔驰的新四军雕像。“雕像高7米5,平生第一次做这么大的城市雕塑,玻璃钢材料的,不好把握,但一鼓作气做成了,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回想起当年自己创作的第一件大型城市雕塑作品,吴为山仍然有点激动。



是的,当时全国城市雕塑很少,县一级城市就更少了。雕像在当时东台新建长途汽车站十字路中央立起来后,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大马”,成为东台城的新地标。

这匹马,是新四军的东进战马,是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浴血奋战、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东台人在改革开放之初“一马当先”的奋进精神。

“这匹马是我雕塑的起点,我后来选择雕塑,与这个大马有很大的关系。”



为时代塑像 为文化塑魂



吴为山出生于书香门第,伯祖父高二适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父亲则继承了家中的读书传统,是一名优秀的国文教师。在家庭熏陶下,他自幼喜欢写写画画。11岁摸索着写生,画的是乡里熟识的老人;高中毕业后,先在无锡工艺美校学雕塑,后在南京师范大学学油画,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油画、雕塑、书法等领域继续拓展,最后还是选择了雕塑。


高二适雕像


上世纪90年代,经济大潮涌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许多年轻人对我们国家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很陌生,转而去崇拜明星。吴为山选择“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这一主题进行创作。从小受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吴为山觉得,作为雕塑家,应该用雕塑的手法为历史人物塑像,建立时代丰碑。因为这些历史名人本身就是一个时代一个学科的代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每一尊雕像都是一个文化的活化石。在这样的初心引领下,他先后创作了鲁迅、陶行知、林散之、齐白石、徐悲鸿等一大批中国文化名人雕像。至今已创作了500多尊有名有姓的人物雕像,还有许多没有名没有姓的普通人物雕像,但他们身上都充满着温度,传递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孔子雕塑


鲁迅雕塑



写意雕塑走向国际



如今,吴为山已经是国际知名的雕塑家,他的“写意雕塑”更是开启了一个新的雕塑时代。

在德国,因为马克思雕像,德国人认识了他;

在英国,因为《睡童》雕像,英国人认识了他;

在荷兰,因为女王雕像,荷兰人认识了他;

在意大利,他的雕塑《超越时空的对话》将达芬奇与齐白石永立意大利国家博物馆;

在法国,雕塑《天人合一——老子》获得卢浮宫国际美术金奖;

而韩国,更辟有吴为山雕塑园。



不管走到哪里,吴为山身上散发的中国文化气息,传承的中华民族精神,使他声名远播。

在贵州“天眼”基地参加过南仁东雕像揭幕仪式后,吴为山去中国革命历史“转折之城”遵义参观,现场好多游人都认出了他,说他是雕塑家吴为山,并知道他是东台人。吴为山很感动。他说,不是因为他是吴为山,也不是因为他是东台人,而是因为他创作的人物雕像被大家所崇敬。这说明文化是不分时间、空间的。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中国雕塑也取得了极其重要的开拓性成就,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世人讲述中国故事。他说,世界在关注中国当代的艺术创作。中国艺术家的作品,饱含着中国文化的温度,也饱含着今天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情感。能获得世界的认可,这是一种对话,是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平等对话的一种资源。



“我更在乎自己是一个东台人”



作为喝东台水长大的人,吴为山始终惦记着家乡。他说,西乡的水,东乡的盐,永远滋润着游子的心,永远是游子记忆中的味道。现在每到一个地方,吴为山都要介绍家乡的美景,还有“吃一碗想三年的鱼汤面”。

十多年前,吴为山在父亲的支持下,将时堰老宅翻新设立“吴为山雕塑艺术馆”,将一大批精品代表作拉回老家展览,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增添了亮色,成为东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吴为山不仅将孔子、老子、高二适等名人雕像捐赠给东台博物馆,还专门为家乡创作了周巍峙、王昆、黄逸峰、戈公振、戈宝权等东台名人雕像。早年为头灶镇创作过《崛起》大型雕塑,以体现改革开放、人民向上的精神,最近还为东强集团创作《孔子》以助力企业文化建设,并将父亲的雕塑赠送给市文博馆里的“瘦箫诗馆”。


吴为山父亲雕像



“父亲去世后由于没有人讲解,东台时堰镇的‘吴为山雕塑艺术馆’已没有作品了,只剩下一些图片,雕塑作品全都捐给南京博物院等地。”吴为山解释说。

得知《东台日报》复刊三十周年,他欣然挥毫:东台报传捷报,为新时代做好人民的话筒,做好党的思想方针的扬声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浓浓的乡音,浓浓的乡情,是吴为山永远割舍不了的纽带。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初是家乡的报纸首先报道了他,给了他很大鼓舞。他也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从《东台日报》获得家乡的信息,并期待着从《东台日报》不断看到家乡的变化,感受百万人民的幸福生活。


周巍峙、王昆雕像



东台中学“夸父逐日”


东台中学“勤学柱”



◆记者:张仁干 王建生

◆本期编辑:珺珺

◆您的建议,我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