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层治理县域典范 海宁市探索“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样本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嘉兴关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决策部署,纵深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探索实施“村社吹哨、队伍报到”工作,高效处置各类基层矛盾纠纷,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2022年,长安镇根据“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要求,作为试点乡镇推进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全流程治理体系,按照“1+1+X”模式积极向村社、小区、居民延伸。
如何解读“1+1+X”模式?“它是指一支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一支网格员队伍,以及镇(街)专业部门、公益律师、志愿者等力量组成的基层治理资源。”市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围绕基层多发性问题和轻微违法行为,海宁按照“1+1+X”思路,建实基层治理微网格。明确让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下沉至村社兼任党组织副书记或主任助理,不定期为网格员、物业人员、志愿者等开展个性化培训及普法,提高他们业务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激发基层网格的工作热情。
在许村镇金悦嘉苑小区,物业公司王经理就实在感受到了这支基层执法队伍的力量。“季节更替,常有居民私下砍小区内遮挡阳光的绿化,我们管理难度很大,网格员多次管理效果也不佳。”
对此,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为网格员、物业人员普法,指导他们从绿化作用、价值等方面和居民开展针对性沟通,并对小区3幢南侧砍伐观赏性石榴树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提高了震慑警示作用。目前小区内破坏绿化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抑制。
这就是“村社吹哨、队伍报到”在基层工作中的有效运用,既充分发挥网格员力量,又强化行政执法支撑,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目前,这一创新举措已作为试点,被纳入“嘉兴市现代社区建设重点任务”。
优化共同富裕建设制度供给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指导,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具体行动,是我省今年重点改革项目。海宁围绕打造“现代中等城市、国际品质潮城”的目标,深入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借改革之力破解社会治理中的制度困境。
今年,海宁市成立全面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领导小组和改革专班,建立市级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和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形成了市镇两级行政执法改革组织指挥体系。重塑行政执法体系,按照综合执法+专业执法的思路,整合全市13支执法队伍形成“1+7”行政执法架构,1922项处罚事项划转综合行政执法局行使。
同时针对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的痼疾,组建镇街一支综合行政执法队,根据不同镇街体量规模、经济发展等特点,实施“特色+基础”的行政执法事项差异化赋权。一般镇街赋权行政处罚事项234项,为外来人口量大、经济社会发达的长安镇、黄湾镇,增加交通、卫健、文化等领域事项,共赋权405项。
事项划转及基层赋权以来,我市已对教育、体育、消防、民政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域实施行政处罚567起,镇街实施行政处罚400余起,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生态发展。
探索实践“海宁样本”
自“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以来,我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将改革与海宁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实践“海宁样本”,切实发挥改革效果,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述“村社吹哨、队伍报到”机制就是改革中一大创新探索。打通部门壁垒,通过建好1+1+X的基层治理网格、制定需求和执法两张清单、构建村社-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市镇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三级机制,高效联动、处置基层治理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我们致力于将基层治理和行政执法有效融合,让70%的矛盾化解在基层治理第一环,吹哨综合执法队依法处置20%的基层矛盾,市镇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协商破解10%的难点,形成了具有海宁特色的721矛盾化解机制。”市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通过基层网格已处置咨询、问题、矛盾1200余条,同时筛选高频、多发案件信息,组织开展“综合查一次”320余次,最大程度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基本目标,提升处置管理时效20%。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是对行政执法体制的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集成变革,涉及执法职责体系、执法监管和执法制度体系等多个方面。接下来,全市将进一步放大改革先行市优势,以实战实效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改革“金名片”,交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高分答卷。
权威发布,民生服务
请关注↓
本文由海宁发布微信公众号(ID:hainingfabu )采访编辑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孙乙丹 朱文 通讯员:谢杰
本期编辑:戴震宁
往期回顾
◆高标准打造产业集聚平台 海宁举办“聚芯海宁、共谋未来”泛半导体产业交流会
◆喜迎二十大 共富“潮”前行丨嘉兴首创 海宁智能客服“潮晓云”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