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瓶在客厅充电能有多大事?

2017-09-02 消防知识宣传

“大家都不要睡了!3楼起火了!快逃啊!”8月31日凌晨1点10分左右,杭州下城区朝晖七区38幢的居民们听到一个女人仓皇失措的喊叫声,有人迟疑,有人打开门窗一探究竟,发现这幢7层居民楼2单元301室火光四起,浓烟滚滚,惊得连忙往楼下逃……


住在起火居室对门302室的付大妈担心逃生已晚,一度打开窗户打算跳到2楼平台逃生,老伴喊她不要冲动,开门一看,对门的邻居已经跑下楼了,家门大开,里面明火不断,浓烟滚滚,但还不影响付大妈一家逃生,夫妻俩连忙带上12岁的外孙女逃下楼。


租住在502室的海南小伙小邓和同事们发现火情想逃已经来不及了,明火已从外墙蹿到了五六层高。“打开房门,浓烟不断冲进来,我们没办法,只好关门回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打开明火没蹿上来的一侧窗户通风开窗通风,直到听到消防车赶到的警笛声,我们的心才坦了些。”



消防官兵迅速出水控制火势,并冲入2单元解救、疏散被困居民。凌晨1点半左右,小邓和同事以及没来得及第一时间逃生的邻居们紧抓着消防官兵的衣服,在呛人的浓烟里摸黑跟下了楼。“经过3楼时,温度特别高,幸好消防员用水枪压制住了大火,我们才逃下来。”小邓的同事说,最后,大家都平安逃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大火被彻底扑灭。


凌晨1点58分,记者赶到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小区。老小区停车较多,七八辆消防车无法开进去,消防官兵只好拉了百余米长的消防水带进行灭火。站在38幢楼底,已经看不到301室起的明火,但警方和消防处于安全考虑,仍用警戒线封锁现场,楼下围满了居民,许多人都穿着睡衣,小邓和同事们有的脸上都熏黑了,每个人脖子上都挂着一条湿毛巾,茫然不知为何火起。



人群中一名光着脚抱着5岁儿子的女子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她是起火301室的租户。姓王,河北人,38岁,去年8月入住。丈夫在设计院工作,经常出差,当晚只有母子俩住在这里,大家所听到的喊逃下楼声就是王女士在不停喊叫。


王女士抱着儿子光脚站在楼底


王女士仍惊魂未定,她说起火是因为家中正在充的电瓶突然烧起来了“我老公出差去了,就我和儿子两个人在家。凌晨1点刚过,我还在玩手机,突然听到客厅里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一看发现放在两个书柜中间充电的电瓶车电瓶烧起来了,我当场就慌了。”王女士说,虽然边上就摆放了一个灭火器,但是自己不会用,眼睁睁看着火越烧越大,最后只好抱起儿子逃下楼,边逃边喊大家一起逃生。



“事实上,这个起火的电瓶并不是家里电瓶车原装的,因为原装的电瓶接触不太好,我就拿去专卖店修,商家把电瓶拆下来说要寄回厂家修,就临时把店里的老旧电瓶借给我用,没想到才充电,这个旧电瓶就烧起来了。”王女士很紧张,“平时我很谨慎的 ……今天要不是我和儿子都没睡着的话,这下非出大事不可。


有居民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表示小区里如今租户太多,电瓶车电瓶充电存在隐患。一名邻居大伯拿来了一双拖鞋,让王女士先穿上,定定神,后者随后配合公安部门前往进一步调查。



由于起火单元楼的居民家浓烟和积水较多,社区为2单元的住户们安排了临时住宿,先度过这晚。


天亮之后,记者在现场看到301的大门表面已经完全烧焦,用铁丝锁紧,门口还有社区人员在现场值守。从门口看进去,客厅的家电已经完全烧毁。


301的室内一片狼藉


而楼下的201处境更是凄凉,虽然刚刚装修好还没开始住,但天花板的涂料都已经掉落,客厅里全是水,需要全部重新做。


门都变形了

对门302的门都烧黑了

记者从杭州消防了解到,此次火灾中,消防部门共出动11辆灭火救援车辆,消防官兵于凌晨1点48分控制火势,2点05分彻底灭火。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过火面积约45个平方米,消防部门共搜救出15名被困人员,无人员伤亡

目前火灾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本文来源杭州交通91.8,仅用于警示教育)

这是一起典型的电瓶“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

有网友会说,居民在自己家充电,关你什么事?

作为一名公益消防宣传志愿者,我必须要提醒每一位关注消防知识宣传公众号的朋友,危险就在我们身边,在昨日文章中已提到(☞   细数火灾背后的“人祸”魅影 ?),今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1、火灾起因,电瓶在客厅充电,在两个书柜之间(可燃物):电瓶充电一旦产生明火,会迅速引燃周围可燃物,引发更大火灾;

2、事发深夜凌晨:居民大多在深度睡眠中,所幸,女主人还没有入睡,不存在火灾发现延误情况,一旦入睡,后果想过吗?

3、女主人家中配置有灭火器:可不会使用,眼睁睁看着火越烧越大,可见家庭成员之间都学习灭火器使用知识有多重要!如果女主人会使用灭火器,结果会截然不同,损失极小;

4、女主人逃生时,不忘记报警,提醒本单元居民赶紧逃生,如果女主人由于紧张、害怕,忘记呼叫邻居逃生,结果会怎么样?大家都知道,火灾烟气是火场中的第一杀手,本建筑为多层住宅建筑,楼梯间之间连着入户门,由于烟囱效应,烟气向上蔓延迅速,烟气会通过门缝蔓延到每一户室内,杀人于无形之中;

5、“302室的付大妈担心逃生已晚,一度打开窗户打算跳到2楼平台逃生,老伴喊她不要冲动”,最终付大妈一家安全逃生,火灾时一定要保持冷静,采取正确避险方式;

6、租住在502室的海南小伙小邓和同事们发现火情想逃已经来不及了,明火已从外墙蹿到了五六层高。“打开房门,浓烟不断冲进来,我们没办法,只好关门回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打开明火没蹿上来的一侧窗户通风开窗通风…”,明火已从外墙蹿到了五六层高,说明火灾已处于猛烈燃烧阶段,这一起火灾,发现的很及时,这时逃生,危险性极大;前文中付大妈一家也提到,失火居民家中门是敞开着的,这一情况楼上的人未必都知晓,再次说明,贸然逃生,危险性极大;如果说存在发现火灾延误情况,贸然逃生,更加危险,家中安装独立式火灾探测器,真的很有必要(☞   清晨餐厅着火,“守护者"喊醒隔壁店员!它到底是谁?);

7、“楼下围满了居民,许多人都穿着睡衣,小邓和同事们有的脸上都熏黑了,每个人脖子上都挂着一条湿毛巾,茫然不知为何火起。”说明大家都知道用湿毛巾防护,不知道火点在哪里,这说明居民对逃生最佳时机把握的很准确;

8、“301的室内一片狼藉,201客厅里全是水,对门302的门都烧黑了”,火灾虽然扑救及时、所幸无人员伤亡,但造成的财产损失却无法挽回,再次说明,火灾重预防;

9、“老小区停车较多,七八辆消防车无法开进去,消防官兵只好拉了百余米长的消防水带进行灭火”,说明小区内消防车道被占用很常见,关键时刻,影响消防部门应急救援;


更多警示教育

▪   细数火灾背后的“人祸”魅影 ?

▪   这些“错”,请勿一错再错……

▪   火场逃生,不要“阵亡”在路上!

▪   教训惨重!电动车充电起火致一死一伤,你家小区还有人这么做吗?

▪   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告知书

▪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指引

▪   高层住宅建筑火灾逃生自救“三要诀”

▪   细数高层住宅建筑中那些夺命的火灾隐患 | “看不见”的火灾隐患,最致命…


更多防火、灭火技能贴请点击“阅读原文”


更多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输入关键字,进行检索,欢迎写留言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